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

2014-08-14 01:16史东风张东升
价值工程 2014年21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

史东风+张东升

摘要:针对人类活动系统特点和部队装备保障实装训练需求易变性,以软系统方法论七阶段模型为基础,给出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流程,提出了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系统用户需求动态变化情况,充分考虑了人文社会因素对系统建设的影响,利于节约系统建设投资成本。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ctivity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variability of armed forces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based on seven stage model of the soft system methodology, we gave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using real equipment system based on SSM. We raised requirement analysis method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using real equipment system based on SSM. The method could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system user requirements. We ga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effec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factors 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ought that it was beneficial to save system construction costs.

关键词: SSM;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

Key words: SSM;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using real equipment system;requir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E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1-0015-03

0 引言

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是从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需求出发,由经过设计开发和优化的各训练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军事需求是实装训练系统开发设计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简称RA)是系统开发的早期阶段,是对系统开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的过程[1]。

结合需求分析的概念,运用形式逻辑学概念定义的方法,可以对“需求分析方法”定义如下:基于对客观对象的认识理念,用以指导各种需求分析技术得以运用(或遵守)的一套逻辑原则。

1 SSM简介

软系统方法论[2](Soft Systems Methodology,简称SSM)由英国学者Peter·Check-land创立。Check-land认为,包括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系统分析(Stems Analysis)、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在内的系统方法论都属于硬系统思想,即通过建立清晰的目标,使用可以归纳的模型,基于系统逻辑,来实现对有关现实世界的预测和控制。硬系统思想的核心是“对已知问题存在着一个目标状态S1和当前状态S0,以及从S0到S1的各种途径,硬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定义S1搞清S0,并选择缩小二者差距的最好方法[3]”。这种方法适于解决目标明确(即可以明确定义目标S1)、结构清晰的所谓的硬问题。

Check-land认为“与人类活动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有关的问题是一种不满意的状况,这种状况是不能精确定义的。”他所说的“与人类活动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有关的问题”就是指软问题(或问题情形)。由于软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需要考虑人参与其中的人类活动系统,而人参与其中以及人的目的性对软问题的影响以社会人文因素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软问题特征集中表现为“社会人文因素”——例如个人观点、利益冲突、组织影响等。而这些因素对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Check-land提出用SSM解决此类问题,SSM是典型的七阶段模型[4],如图1所示。

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实装训练业务活动为基础的人类活动系统,为更全面地认识系统需求分析,不仅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还要从社会人文角度考虑人的因素。系统需求分析中技术问题的解决与否是显而易见的,而软问题的解决与否则不易判定。如果系统需求分析不全面,不够深入具体,则有可能导致后期成型的系统不符合用户需求,需要对其更改,甚至重新设计,由此造成的系统开发设计的时间、成本、资金会成倍增加。因此,需要采用软系统方法论指导包含多因素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问题。

2 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流程

针对在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中存在的软问题特征,我们可借鉴SSM方法论,将其七阶段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得到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需求分析流程图(如图2所示),力求使该需求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方便的可操作性。

该过程分为7个阶段,分别描述如下:

阶段1: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开发的背景。需求分析员首先应该到系统开发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的战略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关于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军加强军事训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战化成为习主席建军治军的重要思想。这就要求部队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对现有的训练资源和训练平台进行统筹优化整合或升级改造,建立统一的集数据采集和传输、指挥协调控制、考核评估为一体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以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向信息化、一体化转型。另外,需求分析员也应该关注装备保障训练的决策指挥者对系统开发的认识和态度,这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系统开发设计的进程。endprint

阶段2:原始基本需求获取。需求获取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座谈记录法。座谈法是事实发现和信息收集的基本技术,通常需要召开大量的联合会议,包括领导、军事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记录人员在内,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对系统需求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交流,记录发现的事实和收集信息,做出决策;二是调查问卷法。即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和掌握各方对系统需求的看法,形成比较合理的需求意见。调查问卷的内容和形式一般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在涵盖大部分关心问题的同时,尽量避免开放式问题。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最佳的用户需求;三是观察记录法。一般用于系统层次的军事需求获取,可以获得比较具体的需求信息。在此方法中,要注意观察的装备保障训练业务活动要有代表性,力求发现规律性的需求信息。

原始基本需求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业务知识的描述和用户需求(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除此以外,必须关注影响需求的社会人文因素。需求分析员应该对组织、行政和人际关系等影响情绪和态度的因素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例如担心工作变动、维护既有权利、不愿分享个人经验等因素会导致用户或业务专家隐瞒其真实动机。有鉴于此,在记录需求信息时,一定要记录需求源及其需求理由,并关注其立场。

①对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相关领域知识的获取,需要从业务角色入手,通过描述业务角色及其业务活动、业务环境以及业务制约因素等获得业务知识。同时,获取相应的业务规则。所谓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业务规则是指装备保障实装训练业务活动应该遵循的指导或约束,其用途是控制、指导或落实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例如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装备保障训练的法律、规章制度等。

②对于用户需求的获取,要求需求分析员捕获项目相关人员的各种需求,然后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记录这些需求。

阶段3:原始基本需求的分析和梳理。由于与系统建设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知识结构不同,对系统的需求也会有较大差别。首先,可以根据系统用户的层次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种需求进行审查、比较,以查找模糊的需求、有冲突的需求以及需求间的矛盾,并核实、消除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与用户业务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利于保障单个需求表达准确、需求之间无冲突,不矛盾。最后,依据有关衡量标准将原始基本需求“过滤”为三种类型的需求,如图3所示。

阶段4:建立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检查系统中不同角色的业务流程图是否完整和准确、业务规则是否规范、人文环境描述是否准确,建立系统角色的业务模型;二是以系统应用为导向,按照从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的战略需求到系统用户需求,再到系统需求描述的顺序,建立需求层次模型。

分析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环境中的社会人文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实装训练系统开发设计不同角色的具体动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用户中的决策者、系统开发设计方和系统用户等,他们之间的社会人际联系往往会影响需求分析进程;二是对实装训练系统中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预期行为和价值标准等进行分析。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在系统开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前者往往会影响后者;三是对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政治权利因素的分析,包括资源分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会涉及到无形的权利之间的平衡,系统开发设计往往会受其影响。

需求分析员在阶段3和阶段4进行的分析活动(图4),本质上只是对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流程和需求的客观记录和逻辑结构的构建,因此,这个阶段得到的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方为核心的,本文称为原始基本需求模型。

阶段5:建立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系统需求模型。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需求为基础,并没有涉及业务流程改进的内容,但业务流程为适应实装训练系统的融入而进行必要的改变是必要的。阶段5从需求分析员的角度来分析流程改进的内容。需求分析员通过与系统用户或有关业务专家的交流,对业务领域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对系统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互动可能引起的变化提出业务改进意见是有一定根据的。需求分析员对业务活动和系统需求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是以需求分析员的视角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思想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修改和完善,修改和完善后的模型称为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此外,还要关注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对业务流程改进的影响。包括人员岗位调配问题、体制是否变化、安全保密有无问题、上级机关的态度等。这些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可能会决定业务流程改进的进程。关于改进方式可采用局部改进的形式,保持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基本不变,对需要改进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某项业务环节,以及由此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产生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地描述。这种方式花费时间短、成本小,需要注意的是改进部分和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衔接和一致性,不能因为局部修改而打乱需求模型的整体布局。

阶段6: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需求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和探讨。这两种模型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原始基本模型描述的是实装训练系统可能会付诸实施的模型,而后者是建议性的改进模型。两种需求模型的区别如下:前者明确的是系统实际做什么,即用户希望系统实现什么功能,而后者定义的是系统应该做什么,即理想化的实装训练系统应该完成什么功能。提出两种不同的需求模型,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做准备。这种讨论应该着眼于加强SSM和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耦合,立足提高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效率,从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的差异中寻找业务改进的可行性。由于业务流程改进可能会引起岗位职责或工作方式等变化,因此邀请更多的与业务变化相关的人员参与分析、讨论与决策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和沟通,而且会进一步促进业务流程改进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阶段7:是阶段6的延续,把经过分析、比较与讨论而做出的可行的业务改进充实到原始基本需求模型,获得修正后的需求模型。由于此时的需求模型是进行系统设计前的最后修订,因此要对修正后的需求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

由以上可以看出,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把需求分析看成一个沟通和协调过程,关注更多的是软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体现。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开发进入设计阶段。由于系统的需求变化贯穿于系统开发全程,因此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束意味需求管理阶段的开始。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SSM的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是针对我军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的特点,并借鉴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一种比较实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工具,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理论体系、改善需求开发和管理不良的现状,提高实装训练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质量,确保系统符合用户要求、节约系统建设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Hay Dvid.需求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Jackson MC. System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M].Kluwer/Plenum, New York,2000.

[3]杨建梅.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J].系统辩证学报,1994(3): 86-91.

[4]Peter Check-land.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0.endprint

阶段2:原始基本需求获取。需求获取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座谈记录法。座谈法是事实发现和信息收集的基本技术,通常需要召开大量的联合会议,包括领导、军事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记录人员在内,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对系统需求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交流,记录发现的事实和收集信息,做出决策;二是调查问卷法。即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和掌握各方对系统需求的看法,形成比较合理的需求意见。调查问卷的内容和形式一般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在涵盖大部分关心问题的同时,尽量避免开放式问题。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最佳的用户需求;三是观察记录法。一般用于系统层次的军事需求获取,可以获得比较具体的需求信息。在此方法中,要注意观察的装备保障训练业务活动要有代表性,力求发现规律性的需求信息。

原始基本需求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业务知识的描述和用户需求(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除此以外,必须关注影响需求的社会人文因素。需求分析员应该对组织、行政和人际关系等影响情绪和态度的因素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例如担心工作变动、维护既有权利、不愿分享个人经验等因素会导致用户或业务专家隐瞒其真实动机。有鉴于此,在记录需求信息时,一定要记录需求源及其需求理由,并关注其立场。

①对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相关领域知识的获取,需要从业务角色入手,通过描述业务角色及其业务活动、业务环境以及业务制约因素等获得业务知识。同时,获取相应的业务规则。所谓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业务规则是指装备保障实装训练业务活动应该遵循的指导或约束,其用途是控制、指导或落实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例如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装备保障训练的法律、规章制度等。

②对于用户需求的获取,要求需求分析员捕获项目相关人员的各种需求,然后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记录这些需求。

阶段3:原始基本需求的分析和梳理。由于与系统建设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知识结构不同,对系统的需求也会有较大差别。首先,可以根据系统用户的层次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种需求进行审查、比较,以查找模糊的需求、有冲突的需求以及需求间的矛盾,并核实、消除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与用户业务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利于保障单个需求表达准确、需求之间无冲突,不矛盾。最后,依据有关衡量标准将原始基本需求“过滤”为三种类型的需求,如图3所示。

阶段4:建立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检查系统中不同角色的业务流程图是否完整和准确、业务规则是否规范、人文环境描述是否准确,建立系统角色的业务模型;二是以系统应用为导向,按照从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的战略需求到系统用户需求,再到系统需求描述的顺序,建立需求层次模型。

分析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环境中的社会人文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实装训练系统开发设计不同角色的具体动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用户中的决策者、系统开发设计方和系统用户等,他们之间的社会人际联系往往会影响需求分析进程;二是对实装训练系统中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预期行为和价值标准等进行分析。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在系统开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前者往往会影响后者;三是对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政治权利因素的分析,包括资源分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会涉及到无形的权利之间的平衡,系统开发设计往往会受其影响。

需求分析员在阶段3和阶段4进行的分析活动(图4),本质上只是对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流程和需求的客观记录和逻辑结构的构建,因此,这个阶段得到的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方为核心的,本文称为原始基本需求模型。

阶段5:建立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系统需求模型。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需求为基础,并没有涉及业务流程改进的内容,但业务流程为适应实装训练系统的融入而进行必要的改变是必要的。阶段5从需求分析员的角度来分析流程改进的内容。需求分析员通过与系统用户或有关业务专家的交流,对业务领域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对系统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互动可能引起的变化提出业务改进意见是有一定根据的。需求分析员对业务活动和系统需求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是以需求分析员的视角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思想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修改和完善,修改和完善后的模型称为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此外,还要关注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对业务流程改进的影响。包括人员岗位调配问题、体制是否变化、安全保密有无问题、上级机关的态度等。这些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可能会决定业务流程改进的进程。关于改进方式可采用局部改进的形式,保持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基本不变,对需要改进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某项业务环节,以及由此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产生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地描述。这种方式花费时间短、成本小,需要注意的是改进部分和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衔接和一致性,不能因为局部修改而打乱需求模型的整体布局。

阶段6: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需求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和探讨。这两种模型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原始基本模型描述的是实装训练系统可能会付诸实施的模型,而后者是建议性的改进模型。两种需求模型的区别如下:前者明确的是系统实际做什么,即用户希望系统实现什么功能,而后者定义的是系统应该做什么,即理想化的实装训练系统应该完成什么功能。提出两种不同的需求模型,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做准备。这种讨论应该着眼于加强SSM和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耦合,立足提高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效率,从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的差异中寻找业务改进的可行性。由于业务流程改进可能会引起岗位职责或工作方式等变化,因此邀请更多的与业务变化相关的人员参与分析、讨论与决策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和沟通,而且会进一步促进业务流程改进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阶段7:是阶段6的延续,把经过分析、比较与讨论而做出的可行的业务改进充实到原始基本需求模型,获得修正后的需求模型。由于此时的需求模型是进行系统设计前的最后修订,因此要对修正后的需求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

由以上可以看出,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把需求分析看成一个沟通和协调过程,关注更多的是软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体现。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开发进入设计阶段。由于系统的需求变化贯穿于系统开发全程,因此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束意味需求管理阶段的开始。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SSM的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是针对我军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的特点,并借鉴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一种比较实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工具,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理论体系、改善需求开发和管理不良的现状,提高实装训练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质量,确保系统符合用户要求、节约系统建设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Hay Dvid.需求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Jackson MC. System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M].Kluwer/Plenum, New York,2000.

[3]杨建梅.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J].系统辩证学报,1994(3): 86-91.

[4]Peter Check-land.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0.endprint

阶段2:原始基本需求获取。需求获取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座谈记录法。座谈法是事实发现和信息收集的基本技术,通常需要召开大量的联合会议,包括领导、军事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记录人员在内,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对系统需求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交流,记录发现的事实和收集信息,做出决策;二是调查问卷法。即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和掌握各方对系统需求的看法,形成比较合理的需求意见。调查问卷的内容和形式一般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在涵盖大部分关心问题的同时,尽量避免开放式问题。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最佳的用户需求;三是观察记录法。一般用于系统层次的军事需求获取,可以获得比较具体的需求信息。在此方法中,要注意观察的装备保障训练业务活动要有代表性,力求发现规律性的需求信息。

原始基本需求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业务知识的描述和用户需求(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除此以外,必须关注影响需求的社会人文因素。需求分析员应该对组织、行政和人际关系等影响情绪和态度的因素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例如担心工作变动、维护既有权利、不愿分享个人经验等因素会导致用户或业务专家隐瞒其真实动机。有鉴于此,在记录需求信息时,一定要记录需求源及其需求理由,并关注其立场。

①对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相关领域知识的获取,需要从业务角色入手,通过描述业务角色及其业务活动、业务环境以及业务制约因素等获得业务知识。同时,获取相应的业务规则。所谓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业务规则是指装备保障实装训练业务活动应该遵循的指导或约束,其用途是控制、指导或落实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例如人员素质和技能要求、装备保障训练的法律、规章制度等。

②对于用户需求的获取,要求需求分析员捕获项目相关人员的各种需求,然后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记录这些需求。

阶段3:原始基本需求的分析和梳理。由于与系统建设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知识结构不同,对系统的需求也会有较大差别。首先,可以根据系统用户的层次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种需求进行审查、比较,以查找模糊的需求、有冲突的需求以及需求间的矛盾,并核实、消除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与用户业务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利于保障单个需求表达准确、需求之间无冲突,不矛盾。最后,依据有关衡量标准将原始基本需求“过滤”为三种类型的需求,如图3所示。

阶段4:建立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检查系统中不同角色的业务流程图是否完整和准确、业务规则是否规范、人文环境描述是否准确,建立系统角色的业务模型;二是以系统应用为导向,按照从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的战略需求到系统用户需求,再到系统需求描述的顺序,建立需求层次模型。

分析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环境中的社会人文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实装训练系统开发设计不同角色的具体动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用户中的决策者、系统开发设计方和系统用户等,他们之间的社会人际联系往往会影响需求分析进程;二是对实装训练系统中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预期行为和价值标准等进行分析。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在系统开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前者往往会影响后者;三是对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政治权利因素的分析,包括资源分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会涉及到无形的权利之间的平衡,系统开发设计往往会受其影响。

需求分析员在阶段3和阶段4进行的分析活动(图4),本质上只是对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流程和需求的客观记录和逻辑结构的构建,因此,这个阶段得到的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方为核心的,本文称为原始基本需求模型。

阶段5:建立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系统需求模型。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是以系统用户需求为基础,并没有涉及业务流程改进的内容,但业务流程为适应实装训练系统的融入而进行必要的改变是必要的。阶段5从需求分析员的角度来分析流程改进的内容。需求分析员通过与系统用户或有关业务专家的交流,对业务领域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对系统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互动可能引起的变化提出业务改进意见是有一定根据的。需求分析员对业务活动和系统需求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是以需求分析员的视角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思想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修改和完善,修改和完善后的模型称为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此外,还要关注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对业务流程改进的影响。包括人员岗位调配问题、体制是否变化、安全保密有无问题、上级机关的态度等。这些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可能会决定业务流程改进的进程。关于改进方式可采用局部改进的形式,保持阶段4的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基本不变,对需要改进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某项业务环节,以及由此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产生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地描述。这种方式花费时间短、成本小,需要注意的是改进部分和原始基本需求模型的衔接和一致性,不能因为局部修改而打乱需求模型的整体布局。

阶段6:对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的需求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和探讨。这两种模型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原始基本模型描述的是实装训练系统可能会付诸实施的模型,而后者是建议性的改进模型。两种需求模型的区别如下:前者明确的是系统实际做什么,即用户希望系统实现什么功能,而后者定义的是系统应该做什么,即理想化的实装训练系统应该完成什么功能。提出两种不同的需求模型,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做准备。这种讨论应该着眼于加强SSM和装备保障实装训练工作的耦合,立足提高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的效率,从原始基本需求模型和基于业务流程改进需求模型的差异中寻找业务改进的可行性。由于业务流程改进可能会引起岗位职责或工作方式等变化,因此邀请更多的与业务变化相关的人员参与分析、讨论与决策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解和沟通,而且会进一步促进业务流程改进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阶段7:是阶段6的延续,把经过分析、比较与讨论而做出的可行的业务改进充实到原始基本需求模型,获得修正后的需求模型。由于此时的需求模型是进行系统设计前的最后修订,因此要对修正后的需求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

由以上可以看出,基于SSM的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把需求分析看成一个沟通和协调过程,关注更多的是软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体现。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的开发进入设计阶段。由于系统的需求变化贯穿于系统开发全程,因此需求分析阶段的结束意味需求管理阶段的开始。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SSM的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是针对我军装备保障实装训练系统需求分析的特点,并借鉴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一种比较实用的需求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本方法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工具,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理论体系、改善需求开发和管理不良的现状,提高实装训练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质量,确保系统符合用户要求、节约系统建设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Hay Dvid.需求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Jackson MC. System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M].Kluwer/Plenum, New York,2000.

[3]杨建梅.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J].系统辩证学报,1994(3): 86-91.

[4]Peter Check-land.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学习者需求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