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晨 MEI Lin-chen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西安 71006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当今社会,汽车早已成为我国人们生活中严重依赖的交通工具,汽车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溯多数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都不难看出在其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与现代化完成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产业增长快产值高,而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会在一定时期内井喷式增长,往往可以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汽车行业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汽车制造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汽车产业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必需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1.7%,并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产量更是从2000年的207万辆,不断超越德国、韩国、美国、日本,在2009年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到2013年全年累计产销量更是突破2100万辆。
中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总产销量上升的同时,其市场占有率却在不断下滑。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11.2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2.2%,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48.5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1.9%,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201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722.2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0.3%,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在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影响着其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技术积累相比先进国家过于薄弱。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尽管近二十多年依靠引进外国技术与自主创新实现了汽车技术的掌握,但与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的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大多为合资企业,技术创新基本依赖外国跨国汽车企业,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整体研发能力,零部件的可靠性与耐久性都与跨国汽车企业有着较大差距。其次,汽车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存在威胁。石油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自有的石油产量长期以来都无法满足高速经济增长的需求,需要依赖进口弥补需求缺口,而一个国家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其经济发展受国际石油市场波动的影响越大,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的指标为石油对外依存度,即一国石油进口量占据石油总消费量的比例,受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影响,2009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2%,首次超过国际警戒线50%,2013年更是达到58.1%,汽车产业的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威胁到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最后,汽车产业的增长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燃气汽车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具体来说主要有:颗粒物、二氧化碳、有毒气体、铅等几个大类,汽车所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80%小于2.5微米,是城市PM2.5的重要来源。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有毒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几类,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物毒性。铅排放主要来自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由于我国不断推广无铅汽油,目前基本已实现全国的汽油无铅化。二氧化硫可以通过燃油制造中的除硫工艺减低,一氧化碳、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可以通过提升内燃机效率和油品质量降低。但总体来说与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相比,在不控制汽车总量,不改变发展模式的前提下,这些技术措施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上多种问题,不但制约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对我国整体的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甚至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照动力来源,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方向,即内燃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新能源内燃动力汽车一般采用石油制品的替代品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或者生物燃料,这类汽车通过使用替代燃料降低排放与减少石油依赖,但有着各种缺点,例如压缩天然气汽车(CNG)受制于能量密度的限制,续航里程较少,目前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如出租车和公交车领域。液化天然气汽车(LNG)结构复杂改装维修成本高,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于重型卡车。生物燃料能量密度低输出功率不足,而且多数对发动机密封件有一定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在环保方面,虽然这些替代燃料确实可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但受限于原理,除了氢动力内燃机车之外,几乎所有内燃动力汽车都无法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从技术发展来看,内燃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所用技术受限于工作原理,已经多年没有大的技术创新,早已形成既定的技术轨道,进入渐进式创新。我国虽然也应该发展一定的内燃动力新能源汽车作为补充,但一方面无法解决碳排放问题和多种替代燃料本身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很难在渐进式创新的技术轨道上赶超发达国家。
电动汽车与内燃动力新能源汽车不同,应该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一方面,电动汽车动力来自电力,在环保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即使是仍然需要使用燃油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解决了单纯内燃机无法兼顾高输出功率与高燃油效率的问题,加上动能回收和启停技术,在同等燃油消耗下有着更环保的排放,而充电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一个是纯粹的零排放,一个仅仅排放纯净水,而且打破了卡诺循环所限定的内燃机效率理论极限,这些都是传统内燃机车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目前还有多种技术方案,路径依赖并未完全形成,存在着出现跨越式创新的多种可能,而且相对于我国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较大差距,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差距要小得多,特别是电动汽车对于某些金属制造技术的依赖较小,更是可以回避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些薄弱环节。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汽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严峻挑战,要想继续发展好中国汽车工业,就必须实现战略转型,而本研究在比较了电动汽车技术与新燃料汽车技术后发现,电动汽车领域更适合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转型的选择。具体来说,电动汽车技术也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对于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路径选择,本研究将会在未来继续跟进。
[1]梅林晨.陕西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03.
[2]和矛,李飞.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
[3]阮辉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版[M].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