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感悟中图版地理教材特色

2014-08-14 22:00杨晓奇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太阳辐射气候要素

杨晓奇

中图版地理教材特色鲜明、新颖独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颇多感悟,下面以必修1“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为例,谈谈实践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

一、选择典型要素,突出知识实用

本节课内容与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要求吻合,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中图版教材依照课标要求,在学习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选取气候这一自然要素,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以下就依照教学设计来说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教材特色的感悟。

导入:(PPT图片展示:非洲草原上的动物、美加跨国大瀑布、沙漠之边—撒哈拉、城市环形立交桥、明清祭天建筑—天坛、最美乡村—江西婺源)请学生观看景观图片,思考①: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可以将图片分为哪两类?(让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构成和分类有初步认识。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类,其中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思考②:选取代表自然环境的四幅图片,思考每幅图片最直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哪一组成要素?(生物、水文、土壤、地貌)。大致位于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和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婺源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气候,引出本课课题)

气候对生活影响最为直接,是日常人们感受最深并时常关注的话题,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也是当今社会首要面临的课题。教材选取气候这一自然要素为例编写本课内容,不仅很好地诠释了课标要求,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本课时还可以将前面两章所学的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规律、三圈环流、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初中所学的气候等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达到提升能力之目的。所以本节课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十分重要。中图版教材选取气候这一要素作为案例,与课标要求贴近又突出“学以致用”,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设计双系列方式,渗透探究理念

中图版教材除课文内容系列外,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如本节课文内容包含三部分:地理环境、气候— 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在课文内容前设计了以观察景观图片“撒哈拉沙漠景观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景观的对比”引入的探索,同时展示问题“两地的景观为什么不同,主要受哪一自然要素的影响造成的?”其左下角还有“学习指南”栏目,以问题形式出现,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本节内容后的案例研究“上海的‘热岛效应”也是探究系列的一部分,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深化应用,教材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探究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为教师设计本课题教学拓展了思路。

本节课设计依照教材编写思路,采用分组讨论形式,探究学习本节重点,考虑让高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起点不能太高。气候的形成是由对大气状态长期起作用的各种因素所决定,这些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及人类活动,而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在气候的形成中占主导地位。可考虑从学生初中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气候概念、地形雨形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入手。了解气候概念,知道气候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项指标决定,围绕两项指标展开本节课学习。

教学片段:前面所说的自然地理要素(生物、水文、土壤、地貌),一定程度上受气候的制约,气候的形成同样也受到其它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展示四幅图片分别对应下列四个问题)将全班分成四个组分别思考一个问题,请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答案。问题如下:①“春节期间,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国则春意盎然,瓜果飘香。”同是2月天,怎么差别这么大?②家乡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而广州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③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为何从东向西逐渐变厚?澳大利亚的东、西部沿海气候又为何不同?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区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小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因素,在学生展示的同时出示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罗马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等相关PPT图示。播放“海拔对气候的影响”动画以体会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将课本图示做动画处理,归纳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地理现象入手寻求原因的探究能力,“问题引导课文叙述过程”,这是本节教材最大的编写特色,照此思路设计本节课,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各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三、选用鲜活图文,方便课堂使用

中图版教材在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注意吸收国内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本套教材每章章首的图片和下面的文字说明,以及贯穿全章的“课题”,均有目标、准备、进度、总结四方面要求,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也成为开启每章学习探索之旅的航标,以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如本章课题“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首先就应帮助学生搞清楚自然环境是由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并通过以“气候”要素为例,初步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教材突出紧密联系社会与学生生活,结合学生身边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情况,使学生感到教材是“活”的、“动”的、“新”的,是他们身边的事例。

例如,本节教材选取的案例研究“上海的‘热岛效应”,选材来自上海市政府组织有关科研人员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热岛”及绿化效应测试数据,“密集的建筑加剧了上海的‘热岛效应”的直观图片让学生印象更深刻,编者为教师上好这节课选取了丰富的素材,执教者可以信手拈来,不用花太大力气去收集资料。基于对中图版教材的理解,考虑到联系学生实际,在设计重庆这节课时,采用的案例研究是重庆市的“热岛”效应,给学生提供“重庆市各区县近30年年均气温差异示意图”、“重庆市地形图”,根据课本上的思考题整合:①哪些因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②城市“热岛”效应会产生哪些影响?让学生从身边的地理入手,体会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联系乡土教学,贴近学生,增加亲切感,参与度高。

四、考虑实际需求,促进教学提升

教师备这节课时,可借助中图社提供的配套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建议用探索活动导入新课,通过活动力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认识: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已经掌握基本的自然地理相关知识,也具备了基本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所以对于本课的理论学习方面难度中等,但由于本课侧重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指导,因此要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何做好相关的探究活动?气候形成因子的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在自然因子中,大气本身内在的因子又起主要作用,它包括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则是影响气候的外界条件,它通过内因起作用,即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状况来影响气候形成。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本节课可设计如下: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特点及成因,其与世界年平均气温纬度分布特点的联系等难度不大的问题;教授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则可从罗马、广州两地气候差异入手分析原因。将探究问题与相关资料和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中图版教材配备的教学参考书,考虑了教师们最实际的需求。出版社每年一次组织试验区教师的活动又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如本套教材试验区优秀教师的课例,撰写收集的探索、案例研究,以及PPT电子演示教案等,对一线教师非常实用,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阳辐射气候要素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阳光照射下汽车内部件温度的数学模型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巨型射电望远镜结构日照非均匀温度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