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专题

2014-08-14 02:28
地理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锋面冷锋风向

一、考点扫描(表1)

二、知能构建

1.大气受热过程

(1)思维链: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

(2)原理应用: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2.热力环流与风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图1)。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3)空气的水平运动——风:①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形成。②风向表示方法。③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越小。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

(1)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图2)。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3)。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思维链: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气压活动中心→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季风环流。

(4)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4.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表2)。

(2)气旋与反气旋(表3)。

(3)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上陆地,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移动:在正常年份,4、5月雨带位于华南,北方春旱;6、7月雨带在江淮地区徘徊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北方地区进入雨季,江南地区伏旱;9月开始快速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由此可见,雨带北进慢,南撤快。

影响: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在异常年份,若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位置偏北,易出现北涝南旱;若副高势力弱,位置持续偏南,则导致南涝北旱。

5.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1)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表4)。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表5)。

6.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温分布规律(表6)。

(2)全球降水分布规律(表 7)。

7.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图4)

三、图像突破

1.等压面图的判读

(1)等压面特点: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高低相反,呈对称分布。

(2)判读内容:①温压关系:在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中,近地面气温低则气压高,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②风压关系:在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③近地面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气压高,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气压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2.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某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

(1)判读思路(表8)。

(2)示例:以“我国西南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5)为例,分析如下:①由南向北气温递减,可以印证为北半球;②从气温高低可以判断为夏季(7月)等温线;③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大体一致,100°E附近受山脉影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④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⑤图中①、⑤处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山脉处;在③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⑥图中②地为20℃闭合等温线,其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24℃,由此可判断气温值为18℃<②≤20℃,为云贵高原。图中④地为28℃闭合等温线,其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28℃,由此可判断气温值为28℃≤②<30℃,地处四川盆地内部。

3.等压线图(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图6为某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图,以此图为例归纳等压线图的判读思路如下。

(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值大小范围。如图中丁地等压线局部闭合,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其气压值为1 015 hPa

(2)画风向,比风力:根据气压高低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地转偏向力规律确定风向,如图中P地为西北风。根据等压线疏密比较风力大小:等压线密(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如图中P地风力大于Q地。

(3)判系统:等压线闭合,数值中心高、四周低——高压中心(反气旋),如图中甲地、丁地;等压线闭合,数值中心低、四周高——低压中心(气旋),如图中乙地和日本附近;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图中M、N线;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

(4)析天气:受低压、低压槽控制,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受高压、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以图6为例:甲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大于1 040hpa,势力强劲,日本附近为低压,据此可推断为冬季。受冷锋过境影响,内蒙古东部、山西、陕西、四川北部地区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受反气旋(丁地)控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日本受气旋影响,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多见于温带地区。现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其判读思路。

(1)定槽线:图7为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其最大弯曲处的连线M、N处为槽线。

(2)画风向:根据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规律,可确定槽线附近的风向和性质,图7中①③处吹偏北风,为冷气团;②处吹南风,为暖气团。

(3)判锋面:在槽线M两侧,①处为西北风,势力强,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弱,故在M处形成冷锋;在槽线N两侧,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强,③处为东北风,势力弱,故在N处形成暖锋。

(4)析特征:图7中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前方N处为暖锋控制,故锋前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方M处为冷锋控制,故锋线及锋后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而气旋中部②处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形成晴暖天气。

【误区警示】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多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而不可能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附近。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处相遇,形成锋面。反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5.气候类型分布、成因模式图的判读

(1)抓“共性”找“规律”: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8),可从不同角度归纳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

示例1:找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南部、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归纳其分布规律: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示例2:观察非洲、欧洲西部以及南、北美洲西海岸,可以发现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据此可提升为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抓“个性”推“特殊”: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有些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模式图并不吻合,这些气候“特殊”地区往往是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

示例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东部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纬度降低;地处海洋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示例2: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距海较近,地处西风带,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东岸为离岸风。

(3) 抓“比较”找“异同”:见表9。

6.主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表10)

四、方法提炼

1.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

(1)画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画出实际风向:如果为近地面,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9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果为高空,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方法

(1)锋的符号不同: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见图10。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内陆)→降水多少及季节分配类型,二者结合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如图11所示。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地貌景观、气候、典型植被、水文、土壤等)和人文特征(农牧业生产、民居等)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具体判读的步骤如表11。

4.气候成因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破坏了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控制形成的地带性分布格局,使气候类型的分布复杂化,形成了非地带性现象。

对气候成因要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分析,如图12所示。

5.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思路(图13)

五、经典研习

【例1】(2013·浙江文综)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14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坡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例2】(2013·天津文综)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据图1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材料中提到“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受低压系统控制并且为向岸风(偏南风),B项正确。

【答案】 B

【例3】(2011·福建文综)图16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解析】第(1)题,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

【答案】 (1)C (2)Aendprint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多见于温带地区。现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其判读思路。

(1)定槽线:图7为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其最大弯曲处的连线M、N处为槽线。

(2)画风向:根据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规律,可确定槽线附近的风向和性质,图7中①③处吹偏北风,为冷气团;②处吹南风,为暖气团。

(3)判锋面:在槽线M两侧,①处为西北风,势力强,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弱,故在M处形成冷锋;在槽线N两侧,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强,③处为东北风,势力弱,故在N处形成暖锋。

(4)析特征:图7中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前方N处为暖锋控制,故锋前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方M处为冷锋控制,故锋线及锋后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而气旋中部②处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形成晴暖天气。

【误区警示】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多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而不可能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附近。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处相遇,形成锋面。反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5.气候类型分布、成因模式图的判读

(1)抓“共性”找“规律”: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8),可从不同角度归纳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

示例1:找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南部、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归纳其分布规律: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示例2:观察非洲、欧洲西部以及南、北美洲西海岸,可以发现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据此可提升为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抓“个性”推“特殊”: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有些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模式图并不吻合,这些气候“特殊”地区往往是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

示例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东部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纬度降低;地处海洋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示例2: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距海较近,地处西风带,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东岸为离岸风。

(3) 抓“比较”找“异同”:见表9。

6.主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表10)

四、方法提炼

1.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

(1)画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画出实际风向:如果为近地面,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9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果为高空,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方法

(1)锋的符号不同: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见图10。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内陆)→降水多少及季节分配类型,二者结合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如图11所示。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地貌景观、气候、典型植被、水文、土壤等)和人文特征(农牧业生产、民居等)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具体判读的步骤如表11。

4.气候成因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破坏了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控制形成的地带性分布格局,使气候类型的分布复杂化,形成了非地带性现象。

对气候成因要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分析,如图12所示。

5.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思路(图13)

五、经典研习

【例1】(2013·浙江文综)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14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坡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例2】(2013·天津文综)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据图1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材料中提到“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受低压系统控制并且为向岸风(偏南风),B项正确。

【答案】 B

【例3】(2011·福建文综)图16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解析】第(1)题,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

【答案】 (1)C (2)Aendprint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多见于温带地区。现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其判读思路。

(1)定槽线:图7为低气压,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其最大弯曲处的连线M、N处为槽线。

(2)画风向:根据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规律,可确定槽线附近的风向和性质,图7中①③处吹偏北风,为冷气团;②处吹南风,为暖气团。

(3)判锋面:在槽线M两侧,①处为西北风,势力强,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弱,故在M处形成冷锋;在槽线N两侧,②处为西南风,势力强,③处为东北风,势力弱,故在N处形成暖锋。

(4)析特征:图7中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前方N处为暖锋控制,故锋前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后方M处为冷锋控制,故锋线及锋后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而气旋中部②处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形成晴暖天气。

【误区警示】在水平气压场中,锋面多形成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而不可能形成于高压中心(反气旋)附近。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冷、暖气团可以在低压槽处相遇,形成锋面。反气旋附近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

5.气候类型分布、成因模式图的判读

(1)抓“共性”找“规律”: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8),可从不同角度归纳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带性分布)。

示例1:找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南部、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归纳其分布规律: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示例2:观察非洲、欧洲西部以及南、北美洲西海岸,可以发现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据此可提升为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抓“个性”推“特殊”: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有些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模式图并不吻合,这些气候“特殊”地区往往是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

示例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东部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纬度降低;地处海洋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示例2: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距海较近,地处西风带,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东岸为离岸风。

(3) 抓“比较”找“异同”:见表9。

6.主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表10)

四、方法提炼

1.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

(1)画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画出实际风向:如果为近地面,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9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果为高空,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方法

(1)锋的符号不同: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见图10。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纬度位置→热量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内陆)→降水多少及季节分配类型,二者结合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如图11所示。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地貌景观、气候、典型植被、水文、土壤等)和人文特征(农牧业生产、民居等)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具体判读的步骤如表11。

4.气候成因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破坏了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控制形成的地带性分布格局,使气候类型的分布复杂化,形成了非地带性现象。

对气候成因要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分析,如图12所示。

5.洪水成因及治理分析思路(图13)

五、经典研习

【例1】(2013·浙江文综)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14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坡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例2】(2013·天津文综)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据图1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材料中提到“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受低压系统控制并且为向岸风(偏南风),B项正确。

【答案】 B

【例3】(2011·福建文综)图16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解析】第(1)题,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

【答案】 (1)C (2)Aendprint

猜你喜欢
锋面冷锋风向
你,山川,我
风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
毕节飞雄机场的风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中企海外安保需要多少“冷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年9月4日—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春节期间罕见降雨过程分析
确定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