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勇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一直是每个教师为之不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作者结合课堂教学经验,以审美为核心,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表达力和兴趣习惯等方面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观察力 创造力 表达力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定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将继承和掌握前人积累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的观念和行为,把审美教育中的创造美的能力当做核心抓。可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语文教师通过语言艺术的审美施教,让学生通过对语言艺术美的感知和品味,产生美的体验和感受,但这并非是教育的全部,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的艺术实践,那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审美感受,发挥审美想象,并利用美的语言形式与技巧进行创造与写作呢?我认为,平时应从以下方面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
宋代朱熹有这样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平时我们只有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熟悉生活、关心生活,才能积累写作的素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先观察。”因为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感受生活、接受生活印象、贮存各种信息并产生创作冲动的阶段,是艺术创造的知觉阶段,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要反映好客观事物,非注意观察不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感知美、领会美。班上有一位女学生每次作文都自然流畅、思路开阔。请她介绍经验,她只对全班同学说:“我时刻都在注意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人、事、物、景,感受生活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她的优秀写作水平证明了她的话。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不同,审美观察效果也不一样。针对这一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耐心引导他们:观察人,可看熟悉的教师、工人、农民、学生……观察他们的形象体态、衣着风度、表情动作、行为习惯、语言等;观察物,可看工具、课本校园、车辆、山川、动植物、建筑物、工艺品等;观察自然现象,可引导他们看朝霞、落日、星空、四季变化、风雪雨雹、雷电等;观察社会现象,了解百态万千的世界,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利进行系统的观察,如由近及远,从大到小,从外表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最终使观察活动细致入微。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横向、纵向、逆向、多角度思维等,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等,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创造力的另一个基础就是想象力。黑格尔曾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审美创造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审美想象。想象与情感高度融合后,就会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美。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并认真做好记录,获得感性经验,这就为审美想象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写大胆、富有想象的作文。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不限,字数不限。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入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这样不自觉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同学们起初写的内容可能会比较简单,慢慢地,随着观察视野的不断开阔,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从身边小事写到社会、人生;从班级生活与风波、家庭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同学们的写作欲望和创作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
扩写、续写、补写和改写。给一段话、一个情节或一篇篇幅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情节、内容充分展开合理想象,充实原文内容,可以描绘形象,也可以渲染气氛,或改变人物结局。如教完《孔乙己》这课,针对孔乙己最终是死是活,让学生动笔给孔乙己安排命运。有人说孔乙己真的死了,因为他又去偷书被丁举人抓了个正着,被当场打死。有人写孔乙己死后到了阴曹地府,认真反省自己的人生,脱下长衫,成了自食其力之人。也有人写孔乙己没有死,潜心苦读终于像范进一样中举了……
鼓励学生大胆写想象作文。一次题为《二十年后的我》的想象作文,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思路开阔,想象夸张又不失合理。看完一篇篇习作,我仿佛看到20年后各行各业都有我的学生,仿佛置身于20年后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假如我是县长》一文,学生更是以一个刚上任的新县长架势呈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胸中有蓝图,从工业、农业、环保、教育、卫生、治安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设想、构思,有宏观,也有微观;有计划,更有措施。为了本县的经济更繁荣,他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看着看着,眼前已是一位位活脱脱的政治家,有胆识、有魄力的改革家,哪里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初中生?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灿烂明天……经过不断引导、激励、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了,甚至是惊人的。
其实,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就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构思能力,使他们能在想象中把握生动具体的形象,并具有重新组合、重新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力
在谈到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生活乏味,缺少写作源泉,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其实不然,日常教学发现,不少学生作文写不好既不是缺乏生活经历,又不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而是缺乏表达能力。
要提高表达能力,首先要积累词汇。试想,当同学们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并且有了丰富的生活感悟之后,用什么东西把它表述出来?当然是语言或者词汇。有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作文训练实际上就是语言训练。任何一个表述能力强的人,他的词汇量一定是很丰富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人的情感与思维是一种意识存在,而情感与思维的主要成分是一个又一个概念,然后才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要将它外化给别人看,凭借的物质外壳就是语言。而概念的物化就是词汇,因此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人,首先缺少的是用以表述内心感受的词汇。生活中常见某人为了表述自己内心的某种感受急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这时他缺少的不是语法而是词汇,是因为积存的词汇一时间无法找到合适的词准确表达此时内心的感受。这时常常有人在旁边根据他的叙述语境及表现,替他找到一个词,他马上连声说:“对,对,就是这个词。”这样“词汇贫乏”的生活场景屡见不鲜。因此,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文质兼美的名篇阅读,有计划地积累词汇,然后准确、流畅、生动、简洁地表达。
其次,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具体语言要求:叙述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感人;议论要求语言概括、严密、鲜明;说明要求语言准确、易懂、简洁;描写要求语言丰富、精美、传神。利用课内外片段练笔训练学生掌握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并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个性化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罗丹指出:“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对于观察得到的素材,再经过个性化加工,才会有审美价值。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加以启发,扩展思路,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并在文字技巧、形式、风格上加以培养,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换句话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情趣,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和冲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实践告诉我,办手抄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把班级中优秀的作文挑出来,排版、书写、插图等,同学们分工有序,各显其能。当大家看到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时,那种丰收的喜悦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坚定他们写好下一篇作文的决心,增强办好下一期报刊的勇气。这样,通过办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此外,还可以设“写作园地”栏目,指导学生写些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作文、情景作文,语言片断训练等,并把优秀习作当做范文张贴出来,用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走上良性互动循环的轨道。
当然,提高写作水平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国文科写作的教学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作文是不足取的,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认识到写作训练和做人训练是同时进行的,学生的生活态度、是非标准及审美情趣必然会反映到作文中,要努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写其事,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还要把重视生活经验积累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创造力,让写作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从而获得创造源泉。
参考文献:
[1]观书有感.
[2]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2.
[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53.
[4][法]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8.
[5]论语.长春:作家出版社,2004,8.
[6]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