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构建的理论探索

2014-08-13 09:17周丽君
浙江体育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环境体育

王 卉,周丽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0 前 言

有史以来,休闲就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在精神方面的压力却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闲暇时间里放松身心,增进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喜爱[1]。而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休闲体育项目的设置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布局等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于环境,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本研究拟对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要素进行梳理与构建,希望能为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1 已有研究

1.1 研究概念

1.1.1 休闲体育。关于休闲体育的概念国内有很多种。但是,在相关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代表性的概念,如卢元镇认为,休闲体育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心理体验;同时也会通过体验来感知自由心态的身体活动[2]。詹华宁认为休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为精神世界带来的自由本性体验。这一研究反映了体验过程是摆脱各种贪欲和社会关系与压抑后的舒畅,是借助一定的运动项目,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对人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3]。目前学术界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所用时间外的空闲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②将其划入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人们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③强调心理体验,如愉悦身心以及对人生目标、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在活动中获得最佳精神体验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受时间和活动的严格规定,以娱乐和健身为载体,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放松和享受的一种体育活动。

1.1.2 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目前,国内外休闲领域对“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有部分学者基于“环境”的角度对“体育环境”进行了解释。例如,庞敦之认为,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会对该事物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具体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4]。孙辉认为体育环境(也称体育运动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基础上,以人类体育运动为中心而创设的活动空间领域以及与体育运动有相互关联性的事物境况[5]。另外,也有研究者把体育环境归纳为“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称[6]”。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输入、输出的开放系统,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基于上述对环境概念的讨论,我们对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内涵进行界定。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科学内涵指的是围绕休闲体育主体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并可以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休闲体育发展环境基本上等同于休闲体育运行的外部环境。由于环境本身分为内外两种因素,将休闲体育的发展环境缩小为外部环境(生态和社会),可对某些方面的数据进行具体的量化。因此,本研究把“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界定为休闲体育运行的外部环境,并认为“生态”和“社会”环境是构成休闲体育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

1.2 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相关研究

关于休闲体育发展环境即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文献不多。有研究者从“体育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体育环境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珠三角区域休闲体育环境分析”等层面涉及到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问题,但没有加以系统、全面地研究。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现今,有学者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划分层面上对休闲体育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蔡宝家(2010)认为,生态环境是休闲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是构成休闲体育生态资源和直接获取休闲体育活动的生产要素(如水资源、雪资源等)。它既是项目运营的重要物质载体,又是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7]。因此,两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并不存在绝对的界线之分。也就是说,在地形和地势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开展户外体育运动(例如登山、越野、攀岩等),并建设大规模体育场馆等;在水源充足的区域开展水上体育项目(例如游泳、潜水、冲浪及摩托艇等),这些都是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分配。除此之外,一些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小的休闲体育项目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适合开展滑雪、滑冰等冰上休闲体育活动。反之,在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则不适宜开展此类活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是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将休闲体育生态环境界定为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涉及到的地形、水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这些先天条件对休闲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主要描述的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自然物质,从而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与生态环境是相对的概念。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庞敦之根据休闲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休闲体育环境分为四个层面:①休闲体育人口环境;②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③休闲体育制度环境;④休闲体育人文环境。其中,休闲体育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口环境是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社会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环境与制度人文环境则构成了区域内休闲体育健康发展的核心环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良好运行的基础设施环境是休闲体育顺利开展的发动机,而不断创新的制度环境则是休闲体育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上述环境呈现出良好、稳定的状态,将有利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而人口环境是指人口的数量、分布、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情况。主要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等两种因素。人口数量的大小,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人口质量的高低又会决定城市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对“体育人口”的界定,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以上是对广义的“体育人口”探讨,那么休闲体育人口环境又指的是哪方面?我们知道,休闲体育活动的服务主体是人,一切休闲体育活动都是围绕着人为中心所开展的。与此同时,人既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又是体育活动的主宰者也是体育服务的生产者。因此,从狭义的角度讲,本研究建议把休闲体育人口环境界定为,在休闲体育的大背景下,以一定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作为基础,是休闲体育锻炼、健身和竞赛等提供平台的必备条件。关于休闲体育人口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刘磊矗在对“社会体育人口”与“体育市场需求”的关系进行探讨时,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大众化、社会化特点使社会体育人口的数量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体育市场的规模也随之而扩大[8]。再如,赵丙军在对“我国体育人口及其质量综合评判标准建立的构想”后建议,体育人口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以由“健康状况(自评)、体育参与方式(直接、间接)、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度”等要素组成[9]。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休闲体育人口数量的增长为刺激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动力。针对这一说法,有资料显示, 1996年我国体育用品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并且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服务性体育消费——包括健身、休闲、娱乐等产业也发展迅速[10]。一般来说,充足的人口或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当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是有力的,它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可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反过来说,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繁荣也可以为一个区域内劳动力资源提供一条新的就业渠道,其关联效应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对休闲体育发展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人口的质量,也称作人口素质。正如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资源增长率,其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1]。在人口素质较高的区域内,人们通常会向往更高层次的需要,在这过程中休闲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链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拓展,这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对休闲体育的发展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休闲体育人口数量和质量的作用。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金凤君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将基础设施按性质分为三类:①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②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③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等[12]。当对休闲体育的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探讨时,我们将发现基础设施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生存在一个完整的休闲体育系统之中。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为“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越好的区域,对城市的发展越有利。曾各智在对杭州市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时,认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无疑会帮助人们更便利地参与到各种休闲活动中[13]。喻坚在对上海市休闲体育发展的调查后显示,上海市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建议开展创意型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并朝着趣味化、娱乐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14]。再如,某些大、中型城市在投资休闲体育设施之外,还开辟了休闲度假区,供市民及游客享受观光、娱乐、文化、购物集一身的多元型休闲体验。例如,近两年广州、深圳等城市正在开发大型以体育为主题的公园,这些公园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人们不仅可以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也可以在幽静的林荫中跑步,在波澜不惊的湖中垂钓、划艇,悠然体验鸟语花香的意境[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也是影响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条件(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轻轨等)是否便利,物流、人流是否安全快捷等,这些都会对休闲体育的布局发展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对“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的讨论,本研究建议把“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界定为由公共体育设施、体育公园、交通等一系列与休闲体育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利益集合体。以上的讨论表明,休闲体育基础设施是休闲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的现状对休闲体育的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如便利的交通、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体育主题公园等无疑会帮助人们更便利地参与到各种休闲体育活动中。因此,研究休闲体育的布局与发展,必须考虑到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对休闲体育的发展与影响。

制度环境是休闲体育的内在机制,是休闲体育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构建制度体系,创设人文环境”成了近年来休闲体育发展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广义上讲,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政治、社会和法律规则(例如法律和产权规则、规范和社会传统等),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休闲体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制度环境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职能部门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培育休闲体育的良好环境。国内的一些资源信息充分说明了休闲体育振兴政策的发展。例如,国务院在1995年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是中国第一部针对全民健身而起草的法案。它的颁布与实施,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使人民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16]。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在2011年4月相继颁布了《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为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把每年的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使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另外,在对休闲体育政策环境的应用研究中,一些学者也列举了相关证据来解释这个问题。例如,长三角地区2001年以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申办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将该年旅游的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17]。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01 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共推出了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及旅游路线等[18]。因此,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的制度环境是指保障休闲体育健身、娱乐、教育及竞赛等活动顺利开展的内在体系,这种体系包括相对应的体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综上所述,体育政策法规是政府职能部门对休闲体育实施管理的基本手段,合理有效的体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仅起到了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保驾护航。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理论研究、政策法规规划工作就是“谋全局、谋万世”的工作,在体育工作管理层面上发挥着导向、规范、协调、综合的作用。

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人类的语言、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和氛围,它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中的一部分[19]。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环境,能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文环境中的精神层面是休闲体育的内在精髓。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开始重视休闲体育精神层面的理论研究。例如,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论,其“和与阴阳,调于四时”思想反应了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中国气功的修德方法(“守神、治心”等)也都蕴含着儒、道、佛学的意识和观念。此外,在有关体育意识的研究中,一些体育学专家认为,学校或社区等教育部门应培养和发展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主体积极性,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人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体育带给他们的价值。因此,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的人文环境是指休闲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化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和氛围(狭义)。具体包括:人们在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形成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要素,而物质层面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等显性要素在休闲体育基础设施环境中有提及,因此休闲体育人文环境体育更偏重于精神文化的研究。休闲体育的人文环境与休闲体育精神文化有着本质和逻辑上的联系,一方面人文环境是休闲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它以内化、同化和默化等多种形式制约人们对休闲体育本体价值的认识水平,这种水平限制着休闲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可优化和净化人文环境,是丰富人文环境内涵最生动、直观的媒介之一。回顾休闲体育的定义,休闲体育的主体思想是“以人为本”,营造一个突出人文精神沉淀,注重和谐环境的构建是休闲体育人文环境的使命,也是休闲体育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面的讨论显示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类自身的相互关系对体育环境的重要影响。然而,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上分析,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必须在合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存,否则也就无从谈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理,从体育活动与环境视角来看,以促进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做支撑,也就无从谈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在通过提高人们对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对策。

2 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理论框架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理论构建假设框架(图1)。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发展环境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休闲体育发展环境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和水资源环境。休闲体育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人口环境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人口数量及其质量;基础设施环境主要包括交通设施、体育公园及体育场、馆、池等运动设施;制度环境主要包括体育法律、法规、体育制度及相关政策等;休闲体育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

本研究只是一个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的一个理论假设框架。后续会结合实证研究进行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图1 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框架图

[1] 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角度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31.

[2] 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3(1):8-14.

[3] 詹华宁.休闲体育内涵辨析[J].体育学刊,2011,18(5):38-42.

[4] 庞敦之.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及优化方案设计——以山东省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6.

[5] 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7(2):14-20.

[6] 周全.论体育环境的组成、结构与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26-28.

[7] 蔡宝家.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7.

[8] 刘磊矗.社会体育人口与体育市场需求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5(2):13-16.

[9] 赵丙军.我国体育人口及其质量综合评判标准建立的构想[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4):63-66.

[10] 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1-37.

[11] 冯薇,苏雪串.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205-206.

[12] 金凤君.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70-74.

[13] 曾各智.基于因子分析法研究杭州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6):474-479.

[14] 喻坚,孙有智.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29-31.

[15] 非典一日一报[N].羊城晚报,2003-05-24.

[16] 肖天.对体育政策法规和理论工作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5.

[17] 刘红建,孙庆祝,陈家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体育政策法规的变迁与启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30(2):144-149.

[18] 周细琴,王健.休闲体育的发展机遇及挑战[J].云梦学刊,2009,30(4):75-77.

[19] 冯庆忠.人文环境及其对区域经济推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环境体育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