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过程探析*

2014-08-13 03:25田文学
体育教育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胜任体育教师评估

田文学

(广东警官学院 警体部,广东 广州 510232)

胜任力是能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岗位承担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如能力、知识、自我意象、动机以及人格特点等。胜任力模型是担任某种角色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包括影响个体或组织成功的一系列行为、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动机和自我意识等。胜任力模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人才的招募与选拔、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方面,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取得较多成果,主要集中于教师、辅导员等的评价和选拔。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探讨,旨在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和体育教师评价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1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根据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特点,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我们把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过程分为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总结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联,相互充实,形成一个周而复始、逐步提高的评估过程。

1.1 评估前期准备

1.1.1 制定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总体目标及宏观规划

体育教学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有着不同的学科定位,没有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为主要目的,而在体育学院或有体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中,教学除了达到以上目的外,更加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估时,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学科规划、部门或院系的教学要求及教师岗位情况,结合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要素分析,制定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总体目标及宏观规划。

1.1.2 从学校和体育教学部门两个层面成立评估职能机构,确定评估主体

学校评估职能机构可由分管校领导和教务、人事部门、院系负责人组成,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统筹协调评估的各项工作,同时设置监督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学质量评价的监督工作;而在体育教学管理部门或体育院系,也要根据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总体目标和学校评估职能机构的要求,结合体育教学的具体特点,成立体育教学评估小组,制定相关要求,确定相关评价主体。在评估中可采用 360 度全方位评估方法,即被评估者的领导、同事、学生、自己和相关者作为评估主体,让各个评估主体从自身视角对被评估者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全方位评估,可以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地进行评价,避免某一评估主体的个人主观臆断和情感偏差,增强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1.2 根据评估主体设计评估指标

这一步骤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抓住高校体育教师关键的胜任力要素,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察和客观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来源上,要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研究,经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才能确定。多采用专家访谈和针对不同对象的问卷调查,结合专家研讨,来收集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建议。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20所各级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师300人、体育部门管理者60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整理分析,最终按教学保障因素、教学过程因素和教学延续因素三类来确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核心因子,作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制定三级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估的观察指标中,显性指标比较容易量化,而隐性指标需要借助相关显性数据或情况来反映,这些还需要评估委员会或体育评估小组进行专家研讨最终确定。最后要根据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视角,确定选取哪些评估观察指标,给予合适的权重比例,形成适合不同评估主体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估表。

表1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类别项目名称观察指标教学保障因素教师教学责任特征显性指标:教案编写情况、教学训练计划、训练到位情况统计、教学总结;隐性标尺:敬业精神、教学投入程度、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能力特征显性指标:职称、各种运动水平等级证明、各种教学获奖证书;隐性标尺: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教师知识素养特征显性指标:学历证、学位证、进修学习证明;隐性标尺:专业知识、人际关系知识、反思性知识、自我认识知识;教师科研特征显性指标:发表的论文、教材、著作;隐性标尺:科研探索精神、科研选题能力、科研方法运用能力;教学过程因素教学内容特征显性指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隐性标尺:教学内容科学性、传授知识技能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特征显性指标:上课时可见到的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隐性标尺:运动技能的要点难点把握、教学器材设备运用的合理性、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适宜性;学生学习兴趣特征主要是隐性内容,包括对教学的热情、期待;乐于体育锻炼;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隐性内容,包括:自信、认真严谨、思维灵活性;教与学的适应特征主要是隐性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交流和谐程度;教师纪律意识显性指标:教师迟到、缺席、早退、请假等情况;隐性标尺:自我约束;教学延续因素学生品质素养特征主要是隐性内容,包括自信、坚强、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等精神品质;学生体育发展能力显性指标:运动比赛获奖情况、运动等级证明、参加体育团体情况;隐性标尺: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能力、自我锻炼的习惯养成;学生知识获取特征显性指标: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体育成绩提高情况;隐性标尺:体育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内化情况。

1.3 做好教学评估的动员与培训工作

通过动员,使评估工作人员认识到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评估工作人员的评估技能,使其更加熟悉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规程、掌握评估反馈机制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从而降低评估工作人员发生主观误差的概率,完善教学评估的监督机制。

2 评估的组织实施

评估的组织实施阶段是对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评估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核心环节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教育评估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估信息,并在整理评估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制定评估计划,运用简便、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胜任力模型注重外显和内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既要能准确评价体育教学的外显业绩,又能体现体育教师的动机、个性特质等内在个体特征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价值,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效度的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在具体评估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评估方式的多样与互补。长期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习惯于注重评价教学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很少注重教学的过程。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整体延续的系统过程,在评估过程中,不能采用“期末一次性评价、开学一次性公布”的“一棒子式”评估方式,要采用日常评估与期末集中评估相结合,课前、课堂与课后评估相结合的系统评估方式,从而用评估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评估过程的科学化。

(2)评估主体的个性与真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领导、专家、教师自我、学生、同事等,每个主体在评估时,都会受到评估视角、文化背景、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体现每个评估个体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加强严谨求实、坚持原则、公正客观的思想教育,实现评估过程的客观性。

(3)评估内容的丰富与针对性。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就教学态度、内容、组织过程、效果、师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在组织实施中,各项内容的具体观察指标既要清晰明了,又要能涵盖和反映该项内容的主旨;同时,根据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内容的针对性也要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有更直接的认识,而同事、领导对教学态度、师德或科研能力等方面了解更多,因此,在组织实施中,就在丰富评估内容的同时注重评估的针对性。

在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中还需要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来形成综合的评估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收集、汇总、处理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也要防止技术操作不严谨或失误造成的疏漏,更要杜绝由于人为主观的情感偏好而弄虚作假的事件发生,这就需要评估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

3 评估的总结反馈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如果忽视评估的总结反馈和沟通改进等后期工作,就会使教学评估工作成为对教学“历史”的清算。基于胜任力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着眼于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体育教师成长,体现评估工作的发展性,强调组织评估与教师个体的共同参与,重视评估中与评估后的沟通与辅导,并使沟通机制贯穿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在总结反馈中,要沿着上、中、下三个线路进行:上线要向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报告,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发展决策提供服务与参考,在汇报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客观地报告评估结果及相关情况。中线要与被评估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以提高以后体育教学工作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在沟通中,沟通反馈的方式尤为重要,是采用书面还是口头、正式还是非正式、详细还是笼统的方式,都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下线要在一定情况及范围内向外界公布,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公布评估结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最根本原则,一定要权衡公布的范围和具体方式,以鼓励先进为目的,以定量公布为重点,不能打击和挫伤了教师教学的信心与兴趣,引起并激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评估结果的总结反馈还需要反映到下一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就必须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联系。如果评估结果出来以后,评估成绩不分优劣、不奖励、不与评聘挂钩,就会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和个别教师滥竽充数、混迹其中;而评估结果一旦完全用于晋级、升职等功利目的,教学评估就较多地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保障机制,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给教师提供申诉和复议通道,不仅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还要让教师的意见建议反馈给评估管理机构,进而形成完整的双向交流反馈机制。

4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要注意的问题

4.1 重视受评教师的发展性

现代评估理论日益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性价值及其发展,更加强调个人的自觉、自我激励、个体自治和自我实现,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以胜任力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师评估本身具备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但要想真正体现对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仍需要细致、科学地进行规划。

因此,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管理氛围,应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超越自我氛围,促进教师追求卓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二是共同参与,评价中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绩效目标,并且与学校体育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强调评估的全员参与性,突出教学评价的民主性和正向发展性;三是机制建设,高校要把评价结果与体育教师的相关个人利益适度联系,将评估结果的一些重要指标作为选聘培训、晋职晋级等提升相关利益的重要依据,使得评估本身与高校外在奖励、激励制度联动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强化评估过程的系统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框架结构、组织人员、评估指标、流程设计、始末契合等方面进行构建。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既要配置有领导机构、组织团队、实施小组,又要有监督保障机构;在人员配置上,不仅要合理配置各级主管教学的领导、管理者,也要考虑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特征、学科背景;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要充分考虑胜任力中的显性和隐性指标的体现,从个性发展、工作态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充分考量,组织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确定;在流程设计中,各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不可虎头蛇尾;在每个评估周期的连续性方面, 注重评估的常设机制建设,形成周而复始、循环提高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3 提升评估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管理者及组织人员进行评估表的分发、宣传、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等的工作,例如在这些微观操作中,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体育运动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对不同评估主体、对象、内容等要提前制定好相关规范化操作程序和规定,避免人为的作弊、个人倾向、疏漏等问题的出现。在操作规范化方面,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处理:一是建设和完善规范化制度,对各种评估操作有详细的制度规定及操作规程,使相关人员按章办事;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有些主观故意的作弊和个人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打击各种不规范、不尽责、不作为的工作行为,从而净化教学评估环境,真正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起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作用。

5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在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大学生运动技能、推进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在评估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和细节需要逐步完善。本文基于胜任力理论,从评估的原则、操作流程及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和体育教师评价提供启示,为研究高校体育管理和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提供新的视角。

[1] 叶孟理.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54.

[2] 陈岩松.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5.

[3] 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7.

[4] 卢三妹,姚业戴.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1):78-81.

[5] 李志,石黄慧.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刍议[J].体育与职业,2009(36):183-184.

[6] 傅银鹰.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20-23.

[7] 林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65-66.

猜你喜欢
胜任体育教师评估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