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炎
2014年,全世界的目光被俄罗斯的强硬吸引过去,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亲西方势力“政变夺权”后,果断出兵拿下克里米亚,让西方世界为之震惊。尽管美国和北约在面对面的军事较量中不敢招惹俄罗斯,但它们不会“无所作为”,例如暗中怂恿与支持北高加索分离运动,就成为攻击“歌利亚巨人”的“大卫投石索”。从2012年以来,北起阿斯特拉罕,南至索契的俄南部边疆,频繁发生爆炸袭击,尤其是鼓吹“车臣独立”的高加索酋长国(CE)头目宣布要用“圣战”动摇俄罗斯在整个高加索地区的统治,足见当地局势的复杂性。
很显然,俄政府对自身安全形势有着清醒认识。普京就指出,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威胁依然存在,“尽管取得一些明显的积极进展,但北高加索地区事态的改善太过缓慢。恐怖威胁和安全挑战没有最终消除。”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也多次强调,俄罗斯已将国家安保当成一场战役进行,相关战斗已然打响,其中俄内务部所属“勇士”特种部队已在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切尔克斯等热点区域征战多年,他们的存在俨然成为武装匪帮和恐怖团伙难以逾越的“厄尔布鲁士峰”(高加索乃至欧洲海拔最高点)。最近,俄内务部委托一家知名出版社推出专集《英勇无畏的教科书》,详细描述了“勇士”特种兵与恐怖分子鏖战的生涯。“这种生活浪漫吗?”
尽管普京早就宣布车臣反恐战争主要战事结束,但那里的安全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由于得到西方和阿拉伯君主国支持的车臣武装持续渗透,加之极端宗教思想的扩散,以车臣、达吉斯坦、印古什为核心的俄南部边疆始终无法稳定下来。最突出的特征是2013年以后俄南方军区突然向车臣和达吉斯坦部署重兵,这是车臣分离武装主力基本被消灭后所没有过的现象。前俄内务部长拉希德·努尔加利耶夫承认,因为整个北高加索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2014年要举办索契冬季奥运会,因此有必要在车臣和达吉斯坦加强安保措施。
据悉,俄国防部与内务部联手在车臣和达吉斯坦组建了临时行动组,用于指挥当地的驻军和内务部队,组长由内务部队上校奥列格·基扎耶夫担任。
恐怖分子之所以青睐高加索,是因为这里充斥着武装活动,尤其车臣战争、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导致大量武器流散于民间。更让莫斯科憷头的是,因为被俄罗斯击败,格鲁吉亚政府更加肆无忌惮地资助车臣恐怖武装,至少是为他们开放了与车臣接壤的边界。俄国家反恐委员会(NAK)多次指责格鲁吉亚特工协助乌马罗夫手下的“切特尼克”(俄语“志愿军”)策划针对索契的恐怖袭击,并且赞助大批宗教好战组织在俄联邦南部边疆区展开袭击,迄今已在斯塔夫罗波尔、罗斯托夫、阿纳帕、克拉斯诺达尔等地发动多起针对俄罗斯族居民的恐怖袭击。
由于武装匪徒多以小分队形式活动,而且出没无常,因此俄武装力量和强力部门也必须“以小打小”,动员大量特种兵实施围剿,其中战绩最突出的当属“勇士”特种部队。他们长年在车臣等地翻山越岭,追踪从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渗透进车臣的武装匪徒。在所有派驻高加索的俄特种部队中,只有“勇士”能够在丛林连续呆上五天左右。他们没有提心吊胆,而是充满猎人的兴奋,穿行在军官们习惯说的“地图上两肘间的距离”。这是一句俏皮话,图上的距离往住代表实地长达几十的路程,况且地图上的50米直线距离,换到“勇士”们面前,却往往变成200多米的上下坡或者悬崖峭壁。当特种兵们把自己的坐标汇报给指挥员时,有时会从指挥员的语气中感到诧异和不信任,认为他们不可能插入那么远的战术纵深,可是特种兵手里有行程录像,他们没有撒谎。
“勇士”们细心地观察着被踩踏过的泥土里是否留有马和驴的蹄印,寻找有无带血污的绷带,或者余热尚存的篝火堆,这些都是追踪匪徒的线索。有赖于先进的无线电监听设备,队员们了解到匪徒们害怕追踪者,因此他们总是在离宿营地200米开外布置岗哨,如果发现俄特种兵接近,就用对讲机报警,然后逃之夭夭。匪徒们吹嘘自己是“丛林之狼”,可他们没想过,有狼就会有猎人。
无论冬夏,“勇士”们的战地勤务都是从凌晨四五点开始,早餐及准备所需物品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然后是不停歇的巡逻。在野外,冬天寒风刺骨,道路泥泞,车轮下、皮鞋上、迷彩服上、脸上全是泥;夏天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装甲车护板被晒得滚烫,而乘车行动的队员汗如雨下。而在群山深处,所有人身上都保持40千克装具的携行量,包括防弹背心、防弹面具、武器及一个基数的单兵弹药等。
由于匪徒经常埋设爆炸物,“勇士”的每次出巡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有一次,一支小分队碰上对手埋设的子母地雷(就是电影里面的“雷上套雷”),其威力之大,在爆炸后形成深1.5米,直径3米的弹坑,当时地雷在距离队伍300米处被引爆,炽热的铁片雨点般的散落在队员们身下。“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向你开枪却没有打中更鼓舞人心的了。”一位亲历爆炸的“勇士”如是说。回到基地后,特种兵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武器,把枪擦干净,烘干衣服,然后才去吃晚饭。如果是野外的话,大家就得呆在冰冷的帐篷里凑合了,而且许多情况下根本没有取暖的木柴,干粮只有黄米和大麦粥、焖肉罐头……曾有一位老“勇士”向喋喋不休想加入的年轻人讲述完以上经历,然后反问他一句:“这种生活浪漫吗?”
正因为“勇士”的灵敏与强悍,使得与他们过招的匪徒们畏之如虎。“勇士”们抓获过数以百计的匪徒,他们多来自车臣、达吉斯坦和印古什,也有阿拉伯、北非、阿富汗甚至西欧的雇佣兵。说出来有点人无法相信,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一旦被缴械俘虏,倒也放弃了心理防线,变得非常健谈。用这些亡命徒的话说:“我们的活动频率不取决于季节,而是取决于金钱。有人付钱,我们就从事破坏活动,而没有钱,北高加索就没有爆炸声。对我们来说,战争只具有商业价值。说白了,有枪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只有开枪你才能活下来。可要当了俘虏,你就得听别人任意处置,什么英雄气概全都是扯淡。”
“勇士”驻北高加索的一名副队长询问自己亲手抓到的车臣武装分队头目:“你们有争取车臣独立的理想吗?”“我们会为理想打仗吗?有人出钱,所以大家才……其实,车臣人和你们俄罗斯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这不是说谁更好或者谁更坏。我们是男系社会,女人没有地位,男系社会什么样?就是男人间相互逞勇斗狠,因此阿臾奉承打动不了我们,车臣人习惯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日常的,个人的,社会的问题,概莫能外,你们(俄罗斯人)的逻辑在车臣不好使!”endprint
还有一次,“勇士”分队实施进村梳剿时得到意外收获,找到一本名为《车臣英雄》的画册,里面有武装匪徒的照片。而在发现图书的窝棚里,只有女主人——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妇女和她的孩子,她表现得很平静,没有像别的大妈那样嘟嘟囔囔地骂人,但感觉得出来她内心紧张。因为“勇士”曾在这片居民点遭受过伏击,所以更加仔细地追查这里的一切。果然,特种兵们在窝棚外找到一个地窖,里面有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刺刀、狙击步枪和子弹。恰在此时,有个“勇士”像中了彩票似地高喊:“弟兄们,我在《车臣英雄》一书找到这个娘们的照片,书里说的两个女狙击王牌,其中一个就是她。”原来,这个女人是曾猎杀掉18名俄罗斯士兵的“神枪手”,用车臣武装内部的话说,她是可爱的“白袜子”。
斗智新生活镇
在“勇士”特种部队一系列剿匪行动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新生活镇战斗。当时,行动前一天晚上,俄内务部队通过无线电遥测截到一条通信情报,得知车臣匪徒企图从新生活镇潜入哈萨维尤尔特进行破坏,于是“勇士”部队紧急拉动,对匪徒藏匿点展开先发制人打击。
战斗是从街道宵禁和逐户检查开始的。在负责封锁房屋的“勇士”小组里,狙击手萨沙下士发现街边一户人家的大婶打发孩子去别的地方,经验老道的他马上冲过去,坚定地说“Nyet”(俄文“不”)。因为他知道,车臣武装经常把孩子当通信员,“飞来飞去”。果然,回到伏击点的萨沙用SVD狙击步枪上的瞄准镜窥探到女人回去的屋子,通过窗户发现里面好些车臣女人焦躁地转来转去,显然心事重重。不久,那个女人又露面了,这次她手里多了一条湿淋淋的白抹布,将其挂在院子的篱笆上,而且把篱笆门朝内拉开,“天正下着雨,这娘们居然在晾抹布?”一种不详的预感袭上心头,萨沙不得不让身边的观察手阿廖沙出去把篱笆门关上。可是几分钟后那个女人又出来了,故意装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让篱笆门继续开启。这里插一句,车臣人有个风俗,如果家里死了人,正在举行葬礼,就在外面挂一条白毛巾,并且让门都开着,意思是“家里有死神”。可是在战乱的车臣,这种风俗被武装匪徒改造成通风报信的暗号,那就是“这里有俄国人,千万别过来”。
“勇士”特种兵粉碎了这一阴谋,继续保持对可疑建筑物的封控状态。这下子,敌人坐不住了,离刚才那户人家不远的院子里又出来一个小男孩。“勇士”行动组的组长帕维尔大尉出面了,他一把揪住孩子的衣领,将其硬拽回去,然后插上篱笆门。过了一会,这户院子里出现动静,一个老头缓步走到街道上,“老先生,到我这来。”在路边树丛里埋伏的萨沙命令道。
“我是车臣共和国的功勋教师,我只是想四处走走,透透气。”
“站住,一会我们一起散散步吧。”帕维尔大尉也从掩蔽处站起来,朝这个老人走过去。
面对荷枪实弹的特种兵,老人的神情变得不自然起来,而他的眼睛则习惯地朝附近一座土坯房望去。“谁在土坯房里?”帕维尔单刀直入地问,那个车臣老人敷衍地说:“孩子们。”可是,萨沙通过枪上8倍放大瞄准镜看到土坯房窗后出现几张壮汉的面孔。“那里没有孩子,有的是枪手。”萨沙迅速拿枪顶住老人腰:“好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你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着,别罗嗦,放聪明点。”就这样,俄军特种兵押解着这个“老俘虏”,包围了藏着匪徒的土坯房。帕维尔对老人说“还是你去劝那帮匪徒出来吧,我不希望发生流血冲突。”于是,老人走到门前,打开门,向里面说了什么,又关上门,他对帕维尔说:“‘孩子们不敢出来,要求你们先退后,他们才肯就范。”帕维尔威胁道:“别不识抬举,要不要我往里面扔几颗手榴弹?”无奈之下,老人又打开门,突然两颗F-1手榴弹从里面飞出来,帕维尔眼疾手快,把老人推到一边,自己和战友们向旁边一跳,倒在地上,双手悟住耳朵。手榴弹的威力真大,离炸点有十米远的树被爆炸冲击波整个剥皮,许多特种兵受了震伤,萨沙的耳朵一直在嗡嗡作响。
帕维尔安然无恙,他最先跳起来,迅速朝土坯房奔去,没想到与里面冲出来的两个家伙撞个满怀,分开后又互相用AK-74突击步枪射击。帕维尔很快打光了一个弹夹(30发5.45毫米子弹),对方则回敬了至少两个弹夹的子弹,所有人边扣扳机大声喊着“啊!啊!啊!”这种场面着实让人毛骨悚然,毕竟面对面的射击,死亡就在转瞬之间。最终在战友的帮助下,跑出来的两个敌人被解决了,屋内的两个家伙则束手就擒。经过审讯,这些人均是车臣匪帮的战地指挥员,他们是过来开会的,其中一人还在阿富汗学习过游击战,策划过多次恐怖行动。“这次围剿过后,当地就没有发生过太多武装冲突,而且敌人开始怕我们,我们的行动也越来越主动。”帕维尔回忆说,这时候心态变得很重要,“我们真正成为猎人,而匪徒就是我们的猎物,他们只是考虑今后怎么把自己藏起来。如果人一开始就考虑如何逃跑,那就没心思打仗了。对车臣匪徒来说,倒霉的日子开始,他们只要一听说‘勇士执行任务,心理上就先垮了。”
比常人更加多愁善感
根据1977年12月29日苏联内务部发布的命令,以菲利克斯·捷尔仁斯基命名的内务部队独立摩步师第2团第3营第9连为基础组建了“勇士”特种部队,次年开始强化训练,主要借鉴德国GSG-9边防警卫大队和芬兰“黑熊”(音译“卡尔卡”)特种部队的经验,包括德国人的技术装备准则、强攻目标的战术动作以及芬兰人的狙击战术等。如今,“勇士”已成为王牌部队,俄内务军人和武装力量成员都以加入该部队为荣。
“特种兵的生活目的不是走火入魔,而是使命。”面对每一位新成员,“勇士”大队指挥员都不忘强调这一点,因为真正的特种兵都是酷爱并忠实于自己事业的人。要想加入“勇士”,途径无非两个,一是申请到“勇士”大队服义务兵役,另一条就是军校毕业后直接要求分配到“勇±”大队。应征者会在应付体检委员会的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时被砍掉一大半,像单杠20个引体向上,60个俯卧撑,一分钟“三角撑”,20分钟内3 000米跑等等体能展示仅仅是入门技能,而精神心理的检查之严苛更是超出许多人的预期。一位落榜的莫斯科小伙子说,这项测试不光是去上医疗机器,还被安排应征者打中,“考官就在旁边观察你的一举一动”。endprint
当新手筋疲力尽地来到“勇士”营地后,最艰苦的时期才刚刚开始。“勇士”部队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正式名称叫“为获得穿着特种部队制服权利而进行的训练检查测试”,也就是说新兵要想穿上黑色或者褐色的“勇士”迷彩服,并且配戴栗色贝雷帽,就必须挺过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
第一阶段测试是携带全部战斗负荷进行6~8千米的急行军,而且情况非常复杂,奔跑者要经历各种考验——蛙跳前进,背着冲锋枪,在被污染的地带戴防毒面具前进,克服水障等。这不是单一的跑步,那些仅仅会跑的人是根本不可能通过测试的。
第二阶段是克服火力强击地带。这主要考验新兵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所有障碍的设置意图就是让单人突破成为不可能,必须依赖两人或三人交替掩护才能通过。
第三阶段是射击测试。在距离靶标50米的开火线上,新兵们按照指令做准备,首先是立姿射击,然后跑到下一位置,蹲姿然后是卧姿射击。第三次射击完成后,要关上武器保险,并报告科目完成。所有这些要在30秒内完成。
第四阶段是速降,要求为30秒内完成。听到“开始”指令后,军人们靠登山装备顺吊绳从五层滑降到四层,在那里用空包弹向窗户内射击,然后关上步枪保险,将武器背在身后,取出手榴弹,在第三层准备手榴弹,拉弦,在第二层用脚踹开窗户,向里面扔螺丝刀,这时会产生模拟爆炸。
最后阶段是拳击训练,持续9分钟,采取3局制,每局3分钟,换两名对手,其中一名是教官。成功通过测试后,新兵才能被认定为是“勇士”的成员。
需要强调的是,“勇士”队员虽然在某些看得见的方面比常人坚强得多,但相反他们又在另一些方面比常人更加多愁善感,他们更理解也更亲近那些和他们一样经历过生死考验、不畏惧死亡的人。心理医生曾给执行任务回来的“勇士”队员做过这样的测试,让他们画一个想象的东西,大家往往会画出一个青面獠牙、极端恐怖的形象,这就表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远比其他人大。“勇士”队友问互相信任,彼此亲切地称为“兄弟”。有些年轻人对特种部队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看过一些歌颂俄特种兵生活的电影。在电影里,那些特种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可用拳头劈碎一堆砖,可以玩似地把瓶子打碎在光头上,更可以在枪林弹雨里单手斜端机枪扫射。还真有不少“勇士”队员接到昔日同伴想入非非的“当特种兵幻想”。曾有一位通过考核,如愿戴上标志性栗色贝雷帽的“勇士”队员这样给好友回信:
“难道穿上特种兵的服装,你的拳头就会变得结实,你的头就会打不坏,你的身体就会刀枪不入吗?难道世界上真有能把一个普通人瞬间变成超人的魔法?任何一个已经过了相信魔法年龄的人,都应该仔细计算一下,需要消耗多少体力才能练出哪怕不大的肌肉块,才能比别人跑得快、跳得远,才能学会忍受疼痛,才能奋不顾身地从枪林弹雨中解救受伤的战友。要想成为‘勇士特种兵,成为如此‘浪漫职业的从业者,就必须摒弃浪漫,成为一名严肃的现实主义者,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的潜力。”
的确,残酷的训练杀死了“幻想主义者”,锤炼出国家乃至自己都可以信赖的战士。每当获得奖励时,“勇士”特种兵都会宣誓:“为祖国服务,为特种部队服务!”以此强调自己忠于理想,忠于特种兵严格、不容置疑的准则。这些准则里,没有胆怯怯懦者、意志薄弱者和卑鄙龌龊者的立足之地。爱国主义与特种兵职业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相关链接】俄军在车臣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俄武装力量驻车臣的主力是内务部独立第46旅,专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该旅现有兵力1.5万人.比俄联邦在其它地区的师级部队还多。司令部设在车臣首府附近的北格罗兹尼机场,作战部队则散布在格罗兹尼周边三座卫
星城和一些车臣大中城镇里,其中有几个战斗营是由车臣当地人组成。同时,俄正规军驻车臣主力部队第42摩步师从汉卡拉调动到卡利诺夫斯卡娅,该村位于格罗兹尼以北44千米。自第二次车臣战争以来,该村有一个较大的军事基地,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第72摩托化步兵团的大本营。第72团有2500~2600人,主要是合同军人。该基地的特征是一个新的合同制军人的训练中心,一个接受军事运输飞行的机场。
俄军第42摩步师从2000年起永久驻扎车臣,在汉卡拉重新安置第42师要花费2亿美元。各部队的联合集团总部、军方的管理办事处和通信团都驻扎在汉卡拉、为这些士兵和军官们建了10所兵营和1所学校等基础设施。起初,第42摩步师是俄武装力量中编制最大的师,有1.5万人。2009年,第42师被分为3个摩步旅。第18摩步旅驻扎在汉卡拉,在格罗兹尼1千米外。第17摩步旅驻扎在沙利,距格罗兹尼以南32千米,是车臣的中心部分,在苏联时期也是一个坦克训练团的大本营。第8摩步旅驻扎在距格罗兹尼63千米的山区。现在,这3个旅共有1万人。 [编辑,王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