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途径

2014-08-12 10:27王新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思维能力

王新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61-01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语文的教育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具创造性的人才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风趣的语言,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为他们创造出敢想敢说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利用好语文课本,把创新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呢?我认为,有如下三种途径。

一、作文写作中的“话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发散思维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从目前的作文题目来看,“话题”作文在各类考试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为它给人的信息是多方位的,能够开启学生新颖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种开放性的题目,它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就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灵活度。话题,给学生提供了引发积累迸发的信息源,写作时运用发散思维,对此认真审题,精心选材,紧扣话题,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多向立意,就可创作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如“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假货——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此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说明文和议论文。若按常规思路写,可有“假化妆品令人受害不浅,假种子令农民几乎绝收”。若按另类思路写,可有“某人喝假农药后安然无恙,家人到卖药处放鞭致谢,以此进行委婉的讽刺”。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假作真来真亦假为题,点击假货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危害;以“‘打假还是‘假打为题,议论对假货的打击不力”等等。如此文题,学生可写的角度很多,其思维品质和能力都能得到最有效的训练,进而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二、借助课文内容,以“续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的想象力是无法比拟的。它通过观察了解积累的一切材料,在大脑中不断组合、升华,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意去锻炼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我在教《喂,——出来》一课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由课文内容联想现实,结合中国老百姓的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学生对“环保”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后,以“天上落下来一块小石头……”为题,合理想象,续写出可能的环境灾难。再如,这样的题目:早上,王叔叔去上班,他在大街上看见有个黑钱包……请用这句话作为文章的开头,续写一篇记叙文。如写作此题,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而且还要合情合理,学生要把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巧妙移植”到这里来“依次上演”,要通过这个小视角,透视出一个人生大世界。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思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疑能引起人的定向探究,是学习进取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学习中有疑,才会去质疑,也才有创新的可能。李四光也说过这样的话:“不怀疑者不能见真理”。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抓住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会质疑问难。如我在教《爱莲说》时,学生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了理解后,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对藕甘做无名英雄深表赞赏;有的则对莲的“孤芳自赏”大有微词;还有学生对“淤泥”被人误解而毫无怨言、依旧无私奉献而给予掌声……这种多角度的评析,可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唱反调”,往往得到的是快乐。教学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时,我抓住“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要学生从学过的送别诗中找出与此意境相反的诗句来。学生快速思维,七嘴八舌,脱口而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此不懈地训练,让学生在疑中探究,探后获得快乐,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就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现有的条件和变化的教学方式,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气氛,让学生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对学生的各种新奇的念头,教师要注意保护与肯定。同时,教师更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继续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以更新的观念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去。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定能叩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灵,请相信陶行知先生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力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