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工院校培训质量之浅探

2014-08-12 22:26赖冬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模式素质技能

赖冬冬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急需培训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培训质量,首先要大力建设培训师资队伍,强化技能培训的基础力量,创新培训模式,实现职业培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技能 培训 素质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11-02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职业培训中,技工院校承担了大量的培训工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初中毕业生的5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培训中心。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培训质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技工院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拓培训阵地,创新培训模式,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来源于三个渠道:高校毕业进入、普教系统调入、企业员工转入。来源于不同渠道的教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任职资格等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点在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一)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强化职业教育素质。其途径一是坚持教师在职业务学习进修制度,聘请校内有经验的教师、企业有专长的技术人员、高校有成就的教授来校开展专题讲课;二是根据技工院校工作实际需要,选派教师脱产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学习;三是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开展教师下厂实习,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对于新进教师,规定其当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教师上岗证,达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资格。

(二)实行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开展更贴近生产实际的培训活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应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积极从企业引进人才,选聘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技工院校的常年或临时兼职教师,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具有职称资格又有技能资格“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融合,与企业合力加强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共同参与开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急需、实用的技能人才。

通过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团队,从而切实提高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技工院校因其受训生源不同,分全日制在校生和非全日制特训生。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考核方式,在管理模式上也有所区别。

(一)严格管理,做好普通在校生全日制教育培养工作。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技校招收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制定一整套的教育、教学常规,分层次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改革开放先行的珠三角来说,现代工业发展已取得较高的水平,以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电子电气、机械模具、文秘会计、计算机等的职业教育培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专业如物业楼宇、商贸物流、美容环艺等也不断开设,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而不同的学制如“2+1”“4+1”、阶段实习、顶岗实习等,使得学生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教育培训,最终成为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的推行,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可成为企业合格的产业员工,让企业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二)“订单”模式,为特定企业培训未来员工。“订单”培养模式,就是技工院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其优点一是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师资、设备、场地资源同企业生产技术资源相结合的优势,建立校企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培训质量,提升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二是扩展培养专业范围,把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解决小工种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缺乏的难题,使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三)开拓阵地,引校入厂,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技工院校主动和企业合作,以“厂中校”的模式,招收企业在职员工,通过对学员传授文化知识和训练职业能力,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培训地点就设于厂内,员工在晚上或周末安排上课,学校教师负责授课和学业考评,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员工足不离厂,学校学生在下班之后就可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考核就可领到学历和技能等级证书,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整体素质;企业通过培训员工使其增值,也提升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还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付出有了很好的收获;学校在这种“厂中校”的办学模式中开拓了办学生源,利用企业提供的场地和管理资源降低了办学成本,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创新学制,吸引更多校外人士接受技能培训。为了拓展培训领域,让更多的人能享受职业学校的技能教育,技工院校可在一些规模企业较多的地方开办“弹性学制”学历班,招收自愿接受提高职业素质的企业员工和当地社会人士。所谓“弹性学制”,是技工院校施行的一种创新学制,其与全日制在校生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相区别,设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值,学员不限时间,修完某一课程就取得相应学分,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取得相应的毕业资格。“弹性学制”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学习时间和知识水平不一致的情况,得到了企业的极大欢迎,许多初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而进入工厂打工的人通过这一途径圆了升学梦。“弹性学制”成功的关键是必须科学划定学分,建立和完善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在弹性学制下学习的人士能达到全日制在校生的相同水平。endprint

三、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一)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加快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要达到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除了要有高质量的培训师资队伍外,还要有良好的培训场所和设施设备。近年来,国家实行一系列的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等,大力扶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筹措的资金,添建、改造、升级职业教育实训场所,增购、优化设施设备,合理安排使用设备的时间,加强实操指导,提高实训质量。加大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力度,面向社会开放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提供技能训练服务,以达至服务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技能培训模式。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的原则,技工院校秉持真诚相待的态度,与企业广泛合作,努力推进真实生产和仿真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了解学校情况,支持技工教育。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一是学校提供校内场地和培训人员,企业捐助其产品作为教学设备,双方共建共享,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二是引企入校,通过在校内创设“大师工作室”,教师与企业专家合办专业,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学校、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达至三方共赢的局面;三是学校在企业建立固定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共同管理实训学生,搭建互利互惠的平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三)校企同台竞技,在竞赛中培训职业能力。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突飞猛进,各级政府每年都举办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促进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建设。在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中,技工院校的学生和企业员工有了很多同台竞技的机会。竞技的过程,也成为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比赛提高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储备良好的条件;企业也在比赛中强化团队意识,增进劳动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职业生涯路漫漫,技能提升是根本。实现“中国梦”,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关键在于有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努力搭建好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进一步创新技能培养模式,营造提高职业能力的氛围,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高质量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技工院校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钮东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网,2010,(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J].国务院办公厅,2010,(10).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素质技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