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联界擎旗手 锦绣书坛弄墨人
——当代书法大家、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联墨艺术探微

2014-08-12 02:58
对联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语楹联会长

●梁 石

(030002山西省太原市棉花巷凯旋大地E 座802 室)

孟繁锦会长,在笔者的心目中,是一位勇于时代担当,乐于事业奉献的人。 他原本是一位部队里成长起来的儒将。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长期的艺术熏陶与文化锤炼,诗词、歌词、楹联都是驾轻就熟的创作体裁,《中国空军进行曲》歌词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大奖。 他的书法有很深的造诣,被专家称为『书印两绝、德艺双馨』的军旅书法大家。在二十一世纪伊始的中国楹联学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孟繁锦先生临危受命,举起了振兴中国楹联事业的大旗。 以此为标志的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河北廊坊胜利召开,翻开了中国楹联事业的新篇章。 之后的学会组织健全、学术引领、创作评审、联墨展览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得有章有节、有声有色。 孟会长不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红色大熔炉锤炼出来的帅才,在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岗位上,展现出一位领导者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大将风范与统帅才干。 首先一部立论高超、条文严谨、操作性很强的《联律通则》的制定与实行,这是规范与指导当代楹联创作的根本大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与此同时,孟会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扎实工作作风,一贯号召会员们要联墨双修,达到联墨双馨的艺术佳境。 因此,在全国楹联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联墨共进的学习氛围。 一至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览的举办,全国三农主题联墨展览评奖,《中国楹联报》『联家墨香』和《对联》月刊『联墨双馨』园地的开办,都促进了联墨艺术的进步与繁荣。

楹联自产生那天起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法界一提楹联,就是联语与书法的结合体,是与中堂、条幅、扇面、册页、长卷等形式并驾齐驱的书法形式。联语与书法两种艺术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让人们既获得书法艺术的美感,又获得精神思想的愉悦,所以说,联语与书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联墨艺术的双重艺术风采。纵观孟会长的联墨艺术作品,大多是以草书和隶书出现的。 孟会长的行草书从『二王』入手,又参以宋代黄山谷、明代王铎、傅山的韵致,再融入了近代于右任的简约之风,形成了一种笔法遒实,力透纸背,线条劲健,富有变化; 墨法苍茫老辣,枯如松枝,润似飞泉,飞白啸咏; 章法气韵生动,奇崛大气,作品往往给人一种视觉冲动和艺术享受。 再品孟会长的隶书创作,笔者从其隶书的渊源追溯,大概孟会长在汉隶经典上都下过很大功夫,如《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衡方碑》,这些碑帖是正统隶书的代表,其笔法完备,结构端庄,气韵肃穆,颇富雄浑朴厚的正大气象。另外,笔者认为,孟会长一定对《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好太王碑》(因古时大太不分)。此碑特点鲜明、多融篆意楷法,风格方正古朴,圆浑厚实,属发展期稚拙型隶书。 因其点划结体天真烂漫, 法度不甚严谨,且保留有较多楷法,所以依此碑法的隶书显得朴厚凝重,雄浑大气,具有一种庙堂雍容之貌与山林苍莽之气,每每读到孟会长笔下的隶书作品,笔者心中的那种古拙之苍茫、非凡之气象油然而生。

在品评孟会长的联墨作品时,首先让笔者难以忘怀而且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副草书七言联:

心向浮云知进退;

名随野草任枯荣。

这副联墨作品可以说是孟会长的得意之作,也是其代表作,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此副作品的联语立意高远,高屋建瓴地将心比作『浮云』,名喻『野草』。 随之顺理成章地营造出诗的意境,即『浮云知进退』、『野草任枯荣』。 这是表面的诗境,已经足以令读者心动了。 联语的深层内涵在于『心』与『名』,让可进可退的一颗平常

心更淡定从容,让任枯任荣的名声顺其自然的淡泊不屑。 这就是孟会长高尚情操的自我表白与坦然写照。 从书法艺术来欣赏此联,孟会长运用娴熟的笔墨线条,以大写意的手法向读者呈现的是一幅绝妙的『心画』。 称书法为『心画』,是因为其笔墨能表达人的意向与心情。 西汉杨雄曰:『故言,心声也。 书,心画也。 』书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各种造型美的因素,来表现个人的气质、品格和格调,从而达到至高的美学臻境。 只有如此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是『心画』,才能够真切表达个人的心理世界与心灵境界。 而这『心灵境界』,必定是书者的先天气质、 智慧和其后天的文化修养、笔墨锤炼共同形成的。 其次,『心画』还应表现为书家之人品、气质在书法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古人所谓『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清人刘熙载曰: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明末清初傅山名篇《傅山论书法》在论作字与作人的关系时,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这显然是儒家的艺术哲学观。 当代著名书法家卫俊秀在评论傅山的书品与人品时言道:『鲁公体态, 右军高韵,放翁胸次,文山节义,庄生超逸,李白狂气,全部纳入笔底,此为大也』。 这就是书品与人品统一的观点。 境界大同,品性不一,书法的情致亦各异。 朱和羹《临池心解》云: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冽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在评品书法艺术的高下时,古人多有评述。 书法有上、中、下几品,还有神品、妙品、逸品、能品之分。 唐李嗣真《书后品》分书法为十品。 明人高廉在品评书画时,分为『天趣者,神是也; 人趣者,生是也; 物趣者,形似是也。 』三等。宋代苏轼也是讲求书法品格的书家,他要求『书必须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 』他以笔力遒劲、险峻爽朗的书法告诉世人, 书法的优劣就如人貌人言一样。 人貌有美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 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亦一目了然。 从欧阳修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见出其清眸丰颊,进退从容自如的神采。 这样的书法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是真正的书法佳作,方可不朽。

孟会长虽然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人,然而,笔者与同好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 孟会长浑身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和军人气质,从他身上再到书法作品中,彰显和传递出的是一种敦厚、纯正、拙朴、劲健、沉稳、洒脱、酣畅的精神风采。这就是『人如其书,书如其人』。 有一副隶书联墨作品,无论从联语意境还是笔墨风韵上审读,都与孟会长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相一致。 联云:

秋拥繁露诗风野;

春抱锦云翰墨多。

此联以『凫肩格』(七言联中第三字)嵌入了『繁锦』二字。 上下联从时空观念上给人以『秋』与『春』季节分明的感觉,全联只用了『拥』、『抱』两个动词,言简意赅地使联语有了动感。 之后的『诗风』、『翰墨』,可以说是自我身份特征的自白。 如果说此联的联眼是『繁锦』二字的话,那么联尾的『野』与『多』就是这副对联的联神了。 上联的『野』字正像是孟会长的草书,笔触如同脱

缰之野马,狂放中有收敛,苍茫中含雅韵,奇崛之气跃然纸上。 下联的『多』字看似平平,但平中蕴含着奇逸的墨韵和不俗的收获。 此副联墨作品的艺术含金量颇高,很耐人品味。

从上面这副孟会长的隶书七言联墨作品,笔者认为孟会长表面上是在用笔墨线条书写自撰联语,实则是在『写心、写神、写自我。 』国画大师林风眠先生曾有言:『线条是画的灵魂,我已画了几十年线条了,终

于熟练了,也只有在这种速度下,技巧才能表现思想。』在这一点上,孟会长牢记『书以一字便见其心』为创作理念,将书法创作当作是个人生命精神的体验, 始终用笔墨线条书法真性情, 传递正能量。 明代祝允明云:『喜则气和而字抒, 怒则气怒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人的性情迥然不同,其书作则风格异形。书法是流动的音乐, 是有情的图画, 是无声的诗歌,是醉人的舞蹈,是朴实的文学,可以使书者尽兴抒发内心情感, 追求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正如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言: 『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书者以笔墨悠游于『道』中,自得其乐,而作为其情感与思想之物化的书法墨迹, 则更进一步去激励感动他人, 所以书法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蕴涵着巨大的社会教化意义。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理,游于艺』之境。由此,笔者想到五年前,在主编《梁石对联名家书法集》时,请孟会长书写的一副六言联:

吐尽胸中块垒;

唤来笔底风雷。

这副联语,孟会长是用行草书创作的。笔者的联语精神在雄劲、朴茂、遒厚、飞动的线条中,达到了尽情的释放和张扬。孟会长饱蘸浓墨,上联一气呵成,气韵贯通,含蓄蕴致,收放自如。 下联又是一笔书就,与上联形成了反差对比的是, 上联写时的笔速较慢,除了『胸』字提速外,其他几字都是在平缓笔速中完成。下联则不然,从第一个『唤』字开始就涩笔飞动, 此后的 『来』、『笔』、『底』、『风』都处于枯笔的飞白之中。这就是书法艺术『有笔则有韵, 有韵即有势』。 这种气韵神采、气势书风,给人一种『大巧若拙』、『至大至刚』、『大美不言』的艺术美感, 达到了书法作品为联语思想之张扬、情感之抒发,无形之意蕴与有形之气象的完美统一。 笔者认为这副六言行草联墨作品同样是孟会长的精品力作, 足以代表他的书法个性与艺术风格。

人是有个性的,艺术也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艺术,是苍白的。『艺术』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 必须有个性化的形式才能表现个性化的精神。『书法』是艺术的一种,一切时代的『艺术精神』都应有其独特的个性, 但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也都有其个性。王国维在谈论文学的时候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书法是中国文化之瑰宝,楹联是中华民族之国粹,二者结合之联墨艺术何尝不是彰显汉语言文学独特韵味与风采的经典艺术! 孟繁锦会长高举楹联书法艺术之大旗, 身体力行,几年来已经把中国楹联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是令世人瞩目及中国联坛认同的成就。 笔者不想就此做过多的评述,只就孟会长的联墨艺术个性谈些粗浅认识。 笔者的观点是,孟会长在长期联墨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与风格。 即阳刚劲健、磅礴气势,心手双畅,求变求新。 都说草书最能体现书法阳刚之气,磅礴之势,凭直观就可以审视点画线条的变化,结字的率意,章法的多样以及黑白对应产生的色彩感与画面美。 草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看似率意完成一笔一画,需要笔法的或疾或涩,墨法的或干或湿,章法的或疏或密,分别做出书家的艺术判断。 董其昌言道:『古人的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在随意所如,自在体势,故为作者。 』在孟会长的联墨作品中,笔者认为他注重了『神采为上』的艺术把握。 六朝王僧虔《笔意赞》曰: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书法的『神采』是通过书家的笔墨线条来表现的。在一副联墨作品中, 书家用笔的迟疾、曲直、行藏、起伏,加之水墨的灵活运用,便产生了『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艺术效果。 周星莲《临池管见》曰: 『作书有顺逆、有向背、有起伏、有燥湿、有疾徐、有疏密、有肥瘦、有浓淡,具此数者,方可成书。 』这些艺术手段都可以使得书法线条具有张力与弹性。笔有刚柔巧拙之分,轻重粗细之态,刚与粗重相关,柔与细巧相联,刚强过头就会狂乱,柔软过头容易媚俗,所以,笔墨的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收放自如,笔下的作品才会形神兼备,达到『神采为上』的佳境。

一个书家要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地驾驭和控制一枝柔软的毛笔,使之在宣纸上挥洒自如,绝非易事! 赵壹有『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议论,黄山谷发出『神融笔畅』的微言大义,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得心应手』是同一个道理。 在孟会长的联墨作品中,读者从其中的点画线条中足以品出他在书写中的那种『心手相畅』的快感。 这就是写到得意处,眼前一片化机,岂非人生之乐事乎! 在书法创作中,只有注入了富有内涵的意蕴和耐人寻味的情趣,才能使本无生命的点画线条和黑白布局充满了生气与意韵。 孙过庭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书家,皆是心手无间的高人,凡可称作经典的书法作品,皆是心手双畅之时产生的佳作。

孟会长的联墨作品,是向联界同仁提出『联墨双修』以臻『联墨双馨』佳境的无声号召。 我们联家们如果只满足于会撰联足矣,那就太偏颇了。 莫忘『功夫在诗外』的古训,杨守敬讲道: 『书须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清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书家如此,联人亦然!

猜你喜欢
联语楹联会长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孔府的年节楹联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怎么会长虫牙?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