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2014-08-11 18:40黄丽红
新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林莉长方形长方体

黄丽红

一、求异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求异式比较,就是对一个静态的数学知识、数学现象进行动态的延展,在变化中寻求数学本质,让数学思维由肤浅走向深入,进而获得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本质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相同素材中开展求异比较,从不同侧面去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负数”时,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概念有清晰、深刻而独到的认识,设计了 “比身高”拓展练习。

师:林莉的身高是148 cm,与她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148 cm相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0 cm)

师:林莉身高与她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50 cm相比,又该用什么数来表示?(-2 cm)

师:同一个人身高,为什么原来用0 cm表示,现在又用-2 cm表示了呢?

生:因为比较的标准变了。

师:林莉的身高还可以用其他的数来表示吗?这个标准可能是什么?

师:林莉的身高可以用0 cm表示,也可以用-2 cm表示,还可以用其他数表示。也就是说标准量变了,与之比较的数也会随着改变。

教师通过求异式比较,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学生不仅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数来表示,而且认识到标准量变了,与之比较的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深刻建构了数学概念,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求同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抽象

三、优化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准确

优化式比较,就是要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出最合理的,以达到最优目标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横向比较,从多样性的方法中优化出最适合的方法,实现思维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先出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当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等解决不了问题时,笔者取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小纸片,问:“你能借助这三种学具解决问题吗?”学生拼摆后进行反馈,有的学生选用圆形拼摆,但随即遭到否定:“用圆形铺有空隙,不准确。”圆形不能密铺,大多数学生不选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可以密铺,用哪种更好呢?学生各执一词。该如何让学生理解用正方形拼摆更合适呢?笔者安排学生用小长方形和正方形去度量大的长方形。学生拼摆后发现:如果小长方形竖着摆,刚好铺满;如果小长方形横着摆是不能铺满的。由此,学生感悟到:用小长方形密铺时,要考虑长和宽摆放的位置,也就是说,用长方形摆需要考虑长和宽两个维度的度量单位,而正方形由于长和宽度量单位是统一的,因此用起来比较方便。

优化是体会、比较出来的,它不是规定。学生通过拼摆、比较,体会到用圆形作面积单位不准确,用长方形太麻烦,用正方形最合适。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的思维从粗糙走向精细,从模糊走向准确。

四、批判式比较,让数学思维走向灵活

批判性思维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批判地对待看似错误的结论,另辟蹊径,多角度理解知识结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如整理与复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这部分内容时,一位教师做了精彩的演绎。

师:请同学们求出长和宽都是5厘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师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就高高地举起手来,其他同学都埋头认真地做着。

于是,这位教师请这位男生到黑板上做一做。男生列式计算:体积是5×5×10=250(立方厘米),表面积是5×5×10=250(平方厘米)。他刚写完,多数同学大叫:“错了,他把表面积和体积混起来了。”

师(思考片刻后指着男生的板书):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列式,错了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反馈时,除男生外,所有同学还是认为是错的。

男生:体积和表面积的列式虽然一样,但表示的意思不同。5×5×10=250(平方厘米)中的“10”指的是10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不是长方体的高。

生:这个长方体很特殊,高刚好是宽的2倍。

师:如果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5厘米,高是15厘米,那可以用“5×5×15”求表面积吗?

看似错误的解法,实则深藏玄机。教师把“球”踢给了学生,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比较了体积和表面积的同中之异,同时明晰了当长方体的长、宽相等且高是长和宽的倍数时的简便解法,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比较是思维辨析、优化与变通的过程,是思维顿悟、甄别、跃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比较方法的适度运用,积极为学生创设比较的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搭建学生思维提升的“脚手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林莉长方形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我爱长方形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一生只够爱一人
帅小伙接力骗富婆,“精准相亲群”里全是托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