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2014-08-11 14:42李曼玲
微创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膜管腔颈动脉

李曼玲

(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昭平县 5468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李曼玲

(广西昭平县人民医院功能科,昭平县 54680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并经CT证实的19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和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部位,测量斑块的大小,判断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混合斑)、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大于40岁的1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有156例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23例内中膜增厚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照组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46例,内中膜增厚无斑块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超声多普勒: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颈部动脉疾病异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严重者可引起脑梗死。而脑梗死又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缺血性心脑血管性疾病,其致残率高,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能及早检测出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能及早预防、控制危险因素,防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就能大大地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病人193例,其中男116例,女77例;年龄40~91岁,平均65.5岁,61岁以上138例。本组病例经由临床确诊并经颅脑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血管病;②心源性脑梗死;③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起病至入院时间最短2 h,最长7个月;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肢体不同程度运动障碍或麻木者162例;头晕头痛者或伴有呕吐者109例;不同程度构音不清者50例;有短暂意识障碍者34例;伴有高血压病119例、糖尿病26例、高血脂21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者15例。随机选取本院同时期住院、年龄大于40岁非脑梗死者19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伴发疾病比较 (n)

1.2 方法 使用GE vivid3、ALOKA a6及PHILIPS IU22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颈后垫枕,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选用频率为5~10 MHZ的变频探头,先将探头置于颈根部,先纵向后横向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尽可能检查至颈部最高点。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和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选择近膨大处及膨大处颈总动脉后壁测量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部位,测量斑块的大小,判断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混合斑)、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颈动脉狭窄时,测量并计算管腔狭窄率。管腔狭窄的计算方法;狭窄率=血管管腔最狭窄处管腔面积/血管管腔面积×100%。

1.3 判定标准 ①正常颈动脉壁的内-中膜(IMT)呈典型的双线征,即两条平行的回声带被低回声所分离,两线之间的距离即为内-中膜厚度。正常值≤0.9 mm[1,2];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2 mm作为诊断斑块标准[3,4];③按血管内径狭窄程度判断,内径减少51%~70%为中度狭窄,内径减少71%~90%为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0%以上为极度狭窄;④根据斑块回声强弱分为:软斑-斑块呈不均匀的中低回声;硬斑-斑块呈不均匀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混合斑-斑块中既有不均匀的中低回声软斑又有强回声的硬斑,为各类回声的混合。对比分析两组人员颈动脉内径、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斑块检出情况 脑梗死组查出有斑块者156例(80.8%),其中检出硬斑39例(20.2%),软斑及混合斑117例(60.6%)(软斑55例、混合斑62例);IMT增厚(厚度>1.0 mm)无斑块23例(1.9%),无内膜增厚及无斑块14例(7.2%)。对照组检出斑块46例(23.8%),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62,P<0.05)。

2.2 斑块的类型及脑梗死发生情况 各种类型斑块引起脑梗死发生率依次为混合斑、软斑、硬斑、内膜增厚无斑块、内膜正常无斑块,软斑及混合斑引起脑梗死的发生率远高于无斑块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斑块的类型及脑梗死发生情况 (n)

2.3 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 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的部位多见于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总动脉干。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颈动脉管腔狭窄>50%者97例,管腔狭窄率>70%者15例。详见表4。

表4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部位检出率比较 [n(%)]

3 讨 论

脑梗死的基础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是最易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之一,又是连接大脑血管的主要动脉,而脑组织的血供近三分之二来源于颈内动脉,是脑供血的重要通路。本组研究发现,脑梗死组检出有斑块者156例,检出率为80.8%,非脑梗死对照组检出斑块46例,检出率只有23.8%(P<0.01)。伍雄俊[5]报道110例脑梗死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81.6%,非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只有22.1%;陈道存等[6]报道100例脑梗死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83%,非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只有19%。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提示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内膜类脂质的不断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而逐渐出现内膜不均匀性增厚、钙化、粥样斑块及血栓形成,导致了管壁变硬、管腔的狭窄,最终血管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演变过程中又可因为炎症、内皮损伤或因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的增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而形成血栓,从而构成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7]。

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组中检出软斑及混合斑者117例占60.6%,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了不稳定斑块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伍雄俊等[6]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硬状斑块存在较长时间,发生了纤维化、钙化,相对较稳定;而不均匀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的软斑及混合斑相对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的斑块表面血栓脱落进入颅内时常引发脑梗死。

本组资料显示,90%以上的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能是由于分叉处的血流受血管角度的影响而形成湍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处常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管腔阻塞,引起脑梗死。另外血流的速度及压力脉动的作用会使血小板受到损害,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或增加斑块形成。

以上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以此可推断出颈动脉硬化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影响内膜厚度的一种疾病,但在活体测量中,目前没有仅用于测量内膜厚度的方法。超声根据测量内-中膜(内膜与管腔界面至中层外膜分界面距离),间接判断内膜厚度,是诊断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方法,也是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华杨等[8]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达50%~69%和70%~99%者,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92.0%和96.4%、93.9%,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创、简便、经济、重复性好、准确性高,还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软斑与硬斑,能够较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本组193例中,伴有高血压病119例、糖尿病26例、高血脂21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15例,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而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就能大大地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1] 陆恩祥,任卫东.血管超声诊断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45.

[2] 邹艳华,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29-39.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5.

[4] 张鹏飞,张 运,张 梅,等.颈动脉粥样斑块应变及应变率分布的初步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8):573-576.

[5] 伍雄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1943-1944.

[6] 陈道存,陈 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2(6):618-620.

[7] 李本忠,郝爱云,单秀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25.

[8] 华 杨,刘蓓蓓,凌 晨,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5):211-218.

李曼玲(1962~),女,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

R 743.33

B

1673-6575(2014)05-0628-03

10.11864/j.issn.1673.2014.05.33

2014-08-02

2014-10-10)

猜你喜欢
中膜管腔颈动脉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中膜钙化影响因素研究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管腔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