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诊治要点分析

2014-08-11 07:12张翠琴
关键词: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并且探讨应用不同药物来治疗房颤,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房颤的药物。方法:选取入院患者中房颤的案例共计30例,其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治疗8例,胺碘酮组治疗11例,受体阻滞剂组治疗11例。治疗后分别记录各组的复律例数,用来比较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统计各组的复律率,受体阻滞剂组的复律率为27.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的复律率为25.00%,胺碘酮组的复律率为72.73%。结论:采用药物治疗时,选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的有效率较高,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上采纳应用。

【关键词】房颤的诊治;复律率;疗效分析

房颤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房性心律紊乱,近些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主要并发与器质性心脏病。调查显示[1],我国患病率达到了0.78%,并且老年人是患病的高发人群,并且易发生一些常见的并发症。本次实验针对此病的高发性,分析疾病的病因,探讨其药物治疗的治疗疗效,以便于更好的应用在临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5.3岁,女性17例,年龄48~90岁,平均年龄68岁。源于肺心病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者7例、冠心病和高血压型心病者各4例,源于心肌病者2例。除冠心病、高血压型心脏病者6例左心扩大外,余22例均全心扩大;30例均为并发慢性心衰、再发持续性房颤。

治疗方法: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8例,其中肺心病房颤复律1例、3例未复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复律1例、2例未复律;冠心病房颤未复律1例。受体阻滞剂治疗11例,其中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4例未见复率;高心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心肌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2例未见复率,肺心病和风心病房颤各1例未复律。服药间均有恶心、呕吐、头晕、低电压等反应。胺碘酮治疗11例,均按每次0.2g,3次/日服用治疗。肺心病房颤3例复律、2例为复律,服药间有恶心、食欲低下、皮肤搔痒、心电图低电压等反应,但无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风心病房颤复律1例、1例未复律,高心病房颤复律2例,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无不良反应。心肌病房颤复律1例。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针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胺碘酮组、受体阻滞剂组三组的复律率进行统计计数分析,计算X2检验值,当P<0.05时三组具有可比性,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不同组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统计分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复律2例,胺碘酮组复律8例,受体阻滞剂复律3例。统计3组的复律率,具体数据,见表1。

讨论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目前,房颤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电转复、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等。但是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不同的药物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单一或协同治疗房颤,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房颤的临床药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治疗房颤的药物和方案还远达不到满意的地步。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房颤的药物将会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将会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统的治疗方案。

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可较好地控制静息和活动时的心室率。最近资料研究该药物情况并进行了分析[2],证实:受体阻滞使患者总心率(休息和运动)控制达到70%以上,提示受体阻滞剂为控制心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研究显示,醛固酮与器官纤维化,尤其是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间质及血管周围纤维形成,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改善心肌顺应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因其在阻止房颤心房结构重构进程上可能发挥防治作用[3]。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多通道阻滞剂,可轻度阻断钠通道,可同时抑制慢快延迟整流钾电流,特别是开放状态阻滞L型钙通道,可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延长房室结区传导,可以有效治疗心房颤动。另外胺碘酮还可非竞争性阻断。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供,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氧耗。

近年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是最常用的复律药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1年有效率可以达到67.5%~70.8%。目前,胺碘酮与其他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用于房颤的防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研究表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的疗效[4]。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从不同机理预防房颤复发,可进一步控制心房重构的趋势,缓解心房扩大的问题,另有研究表明,胺碘酮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时对房颤的复律及降低心室率有协同作用,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弥补了胺碘酮的不足,而抑制房室传导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方面则起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的疗效较单一用药好。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临床效果比较好,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显著,有效率较高,特别是联合用药效果更佳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丽伟.房颤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41-1143.

[2]侯广春,张燕.胺碘酮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99-100.

[3]陈新,张澎,胡大一,等.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69-93.

[4]朱晓东,董金虎,郭施勉,杜曼.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23-524.

个人简历:张翠琴、女、50岁、昌潍医学院毕业、学士学位、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高血压.心脏病研究方向

【摘要】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并且探讨应用不同药物来治疗房颤,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房颤的药物。方法:选取入院患者中房颤的案例共计30例,其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治疗8例,胺碘酮组治疗11例,受体阻滞剂组治疗11例。治疗后分别记录各组的复律例数,用来比较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统计各组的复律率,受体阻滞剂组的复律率为27.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的复律率为25.00%,胺碘酮组的复律率为72.73%。结论:采用药物治疗时,选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的有效率较高,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上采纳应用。

【关键词】房颤的诊治;复律率;疗效分析

房颤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房性心律紊乱,近些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主要并发与器质性心脏病。调查显示[1],我国患病率达到了0.78%,并且老年人是患病的高发人群,并且易发生一些常见的并发症。本次实验针对此病的高发性,分析疾病的病因,探讨其药物治疗的治疗疗效,以便于更好的应用在临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5.3岁,女性17例,年龄48~90岁,平均年龄68岁。源于肺心病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者7例、冠心病和高血压型心病者各4例,源于心肌病者2例。除冠心病、高血压型心脏病者6例左心扩大外,余22例均全心扩大;30例均为并发慢性心衰、再发持续性房颤。

治疗方法: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8例,其中肺心病房颤复律1例、3例未复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复律1例、2例未复律;冠心病房颤未复律1例。受体阻滞剂治疗11例,其中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4例未见复率;高心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心肌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2例未见复率,肺心病和风心病房颤各1例未复律。服药间均有恶心、呕吐、头晕、低电压等反应。胺碘酮治疗11例,均按每次0.2g,3次/日服用治疗。肺心病房颤3例复律、2例为复律,服药间有恶心、食欲低下、皮肤搔痒、心电图低电压等反应,但无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风心病房颤复律1例、1例未复律,高心病房颤复律2例,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无不良反应。心肌病房颤复律1例。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针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胺碘酮组、受体阻滞剂组三组的复律率进行统计计数分析,计算X2检验值,当P<0.05时三组具有可比性,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不同组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统计分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复律2例,胺碘酮组复律8例,受体阻滞剂复律3例。统计3组的复律率,具体数据,见表1。

讨论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目前,房颤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电转复、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等。但是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不同的药物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单一或协同治疗房颤,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房颤的临床药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治疗房颤的药物和方案还远达不到满意的地步。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房颤的药物将会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将会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统的治疗方案。

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可较好地控制静息和活动时的心室率。最近资料研究该药物情况并进行了分析[2],证实:受体阻滞使患者总心率(休息和运动)控制达到70%以上,提示受体阻滞剂为控制心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研究显示,醛固酮与器官纤维化,尤其是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间质及血管周围纤维形成,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改善心肌顺应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因其在阻止房颤心房结构重构进程上可能发挥防治作用[3]。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多通道阻滞剂,可轻度阻断钠通道,可同时抑制慢快延迟整流钾电流,特别是开放状态阻滞L型钙通道,可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延长房室结区传导,可以有效治疗心房颤动。另外胺碘酮还可非竞争性阻断。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供,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氧耗。

近年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是最常用的复律药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1年有效率可以达到67.5%~70.8%。目前,胺碘酮与其他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用于房颤的防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研究表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的疗效[4]。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从不同机理预防房颤复发,可进一步控制心房重构的趋势,缓解心房扩大的问题,另有研究表明,胺碘酮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时对房颤的复律及降低心室率有协同作用,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弥补了胺碘酮的不足,而抑制房室传导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方面则起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的疗效较单一用药好。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临床效果比较好,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显著,有效率较高,特别是联合用药效果更佳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丽伟.房颤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41-1143.

[2]侯广春,张燕.胺碘酮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99-100.

[3]陈新,张澎,胡大一,等.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69-93.

[4]朱晓东,董金虎,郭施勉,杜曼.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23-524.

个人简历:张翠琴、女、50岁、昌潍医学院毕业、学士学位、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高血压.心脏病研究方向

【摘要】目的:分析房颤的病因,并且探讨应用不同药物来治疗房颤,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房颤的药物。方法:选取入院患者中房颤的案例共计30例,其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治疗8例,胺碘酮组治疗11例,受体阻滞剂组治疗11例。治疗后分别记录各组的复律例数,用来比较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统计各组的复律率,受体阻滞剂组的复律率为27.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的复律率为25.00%,胺碘酮组的复律率为72.73%。结论:采用药物治疗时,选取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的有效率较高,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上采纳应用。

【关键词】房颤的诊治;复律率;疗效分析

房颤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房性心律紊乱,近些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主要并发与器质性心脏病。调查显示[1],我国患病率达到了0.78%,并且老年人是患病的高发人群,并且易发生一些常见的并发症。本次实验针对此病的高发性,分析疾病的病因,探讨其药物治疗的治疗疗效,以便于更好的应用在临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5.3岁,女性17例,年龄48~90岁,平均年龄68岁。源于肺心病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者7例、冠心病和高血压型心病者各4例,源于心肌病者2例。除冠心病、高血压型心脏病者6例左心扩大外,余22例均全心扩大;30例均为并发慢性心衰、再发持续性房颤。

治疗方法: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8例,其中肺心病房颤复律1例、3例未复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复律1例、2例未复律;冠心病房颤未复律1例。受体阻滞剂治疗11例,其中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4例未见复率;高心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心肌病房颤服药后复律1例、2例未见复率,肺心病和风心病房颤各1例未复律。服药间均有恶心、呕吐、头晕、低电压等反应。胺碘酮治疗11例,均按每次0.2g,3次/日服用治疗。肺心病房颤3例复律、2例为复律,服药间有恶心、食欲低下、皮肤搔痒、心电图低电压等反应,但无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风心病房颤复律1例、1例未复律,高心病房颤复律2例,冠心病房颤服药复律1例,无不良反应。心肌病房颤复律1例。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7.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针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胺碘酮组、受体阻滞剂组三组的复律率进行统计计数分析,计算X2检验值,当P<0.05时三组具有可比性,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不同组的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统计分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复律2例,胺碘酮组复律8例,受体阻滞剂复律3例。统计3组的复律率,具体数据,见表1。

讨论

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目前,房颤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电转复、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等。但是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不同的药物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单一或协同治疗房颤,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房颤的临床药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治疗房颤的药物和方案还远达不到满意的地步。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房颤的药物将会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将会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统的治疗方案。

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可较好地控制静息和活动时的心室率。最近资料研究该药物情况并进行了分析[2],证实:受体阻滞使患者总心率(休息和运动)控制达到70%以上,提示受体阻滞剂为控制心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研究显示,醛固酮与器官纤维化,尤其是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间质及血管周围纤维形成,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改善心肌顺应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因其在阻止房颤心房结构重构进程上可能发挥防治作用[3]。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多通道阻滞剂,可轻度阻断钠通道,可同时抑制慢快延迟整流钾电流,特别是开放状态阻滞L型钙通道,可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延长房室结区传导,可以有效治疗心房颤动。另外胺碘酮还可非竞争性阻断。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供,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氧耗。

近年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是最常用的复律药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1年有效率可以达到67.5%~70.8%。目前,胺碘酮与其他类型药物的联合应用用于房颤的防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研究表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的疗效[4]。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从不同机理预防房颤复发,可进一步控制心房重构的趋势,缓解心房扩大的问题,另有研究表明,胺碘酮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时对房颤的复律及降低心室率有协同作用,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弥补了胺碘酮的不足,而抑制房室传导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方面则起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的疗效较单一用药好。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房颤临床效果比较好,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显著,有效率较高,特别是联合用药效果更佳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丽伟.房颤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41-1143.

[2]侯广春,张燕.胺碘酮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99-100.

[3]陈新,张澎,胡大一,等.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69-93.

[4]朱晓东,董金虎,郭施勉,杜曼.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23-524.

个人简历:张翠琴、女、50岁、昌潍医学院毕业、学士学位、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高血压.心脏病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疗效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分析与报道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
以米托蒽醌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脏器毒性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