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突出特色
——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与探讨

2014-08-10 12:22:11马晓燕张克中
关键词:农学院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付 军,马晓燕,张克中

(北京农学院 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

强化实践突出特色
——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与探讨

付 军,马晓燕,张克中

(北京农学院 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

阐述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定位与风景园林学科特色,详细介绍了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该课程体系包括4个模块,即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模块、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实务模块、风景园林管理模块。课程内容反映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体现风景园林事业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课程体系不但满足教育部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还与北京农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北京农学院

2005年3月,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该学位是以风景园林职业任职资格为背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手段,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创新性思维,从事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可以看出,该学位类型是以培养风景园林相关行业内的高度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和科学硕士学位共同形成了应用型和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为我国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教育部对其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发展应遵循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与规划,特别是在“美丽中国”构想指引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职业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2]。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质量直接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而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与学术型学位的课程体系必然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

北京农学院于2014年获得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参照原有学术性学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其制定宗旨是:不但要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总体培养要求,还要与北京农学院“都市型农林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科的办学基础及特色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2013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初稿)规定,除了获取知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外,还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调研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专业表达能力以及风景园林能力。其中,风景园林能力又包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风景园林植物认知应用能力,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能力,城乡绿地系统、生态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能力,风景资源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学生可具备风景园林能力中任意一种及以上的能力。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

具备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察调研、场地分析、功能分区、道路与交通、建筑与设施、植被等规划能力;具备在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扩初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能力;能够撰写和编制设计和施工说明、技术要求以及开展工程概算等。

(二)风景园林植物认知与应用能力

认识主要园林树木、花卉及草坪植物,熟悉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具备植被规划、种植设计与施工养护和其他园林植物应用能力。

(三)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能力

认知主要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特性、结构、施工工艺等;具备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招投标书、施工合同、工程施工组织、竣工资料等的编制能力;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四)城乡绿地系统、生态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能力

掌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理论,具备科学制定各类城乡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和乡村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能力;掌握土壤、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风景林、绿色廊道、防护林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方法,具备城乡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城乡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管理能力。

(五)风景资源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能力

掌握风景资源规划、保护和建设的基础理论,具备开展文化与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等风景资源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能力。

以上培养目标是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出的一套较全面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应用、工程技术、区域规划以及资源保护等5种能力的培养,但并非面面俱到,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自己的培养方向。

二、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方向

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自1986年招收专科生,1990年招收本科生,目前已成为北京市高等大专院校中少数几个招生早、师资力量较强、影响面广的专业之一,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生,2011年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学科被教育部授予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学术型研究生,包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乡村景观规划、园林植物应用、生态修复等4个方向。2014年被教育部授予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生。

北京农学院属于北京市市属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多学科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主要围绕首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风景园林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生态建设保护、沟域经济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明显的特色。除了在城市景观规划方面承担大量的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校园景观、厂区景观等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外,还承担新农村景观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农业观光园规划、沟域经济规划、风景区规划等的研究和实践,为北京城乡环境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景观工程技术施工和管理中,注重景观工程施工及管理,注重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推广,注重景观的二次深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同时,在景观生态评价、生态修复等方面有较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基于以上北京农学院办学定位及学科的研究基础和特色,确定了城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等3个研究方向。并结合国家学位办的办学要求,确定了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即掌握风景园林行业的基础和技能,熟悉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政策法规,具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必要的交流沟通、合作、管理等技能。

三、课程体系设置

多样的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按领域设置,突出专业技能与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但并没有面面俱到,因为培养高度职业化的人才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内容应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根据3个领域方向,设置4大课程模块: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模块、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实务模块、风景园林管理模块。这些模块涵盖了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专长和兴趣,除了一些必选课外,还可选择选修课程进行学习。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模块。体现在“风景园林发展专题”课程上。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设计公司主创人员,以及校内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举办8次系列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动态,加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并举行2~3次的由多名教师参加的专题讨论课程(SEMINAR),课后学生提交研究论文。

2.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模块。体现在“城乡规划、城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实训、竖向设计、植物造景理论与技术、森林公园与风景区规划”课程上。主要进行5次Studio课程设计,采用校内外导师组的形式。

3.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实务。体现在“园林工程案例分析系列”这门课程上:分别为居住区绿地工程案例、公园绿地工程案例、道路绿地工程案例、屋顶花园工程案例、风景区工程案例等。内容包含风景园林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及园林机械工程,以及景观艺术照明设计、生态节水型喷灌技术、现代生态型铺地及其施工工艺、屋顶绿化技术、工程实务等新内容。此类课程采用校外聘请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组织形式。

4.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体现在“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工程监理、风景园林法律法规”课程上。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除公共学位课外另需学习以下课程(见表1),总学分应不少于25.5学分(每学分18学时)。

表1 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他课程及学分

以上课程体系的制订,汲取了国外知名大学以及国内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一方面基于我校办学定位及学科办学特色,如突出学校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服务,为北京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服务的特色,开设森林公园与风景区规划、3S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地貌学、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等课程;另一方面基于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开设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园林施工案例分析系列、城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实训等课程。

四、建议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及办学背景、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要求等,设定合理、持续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并完善教师队伍及管理机制。

1.强调实践教学。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的现场实践课程不足或不成体系,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适应社会所需求的专业素质、敏捷的洞察应变能力和敬业精神。所以加强演习及实践课程部分,锻炼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另外,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的学科背景多样化,其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也会不同,从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应该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要求。

2.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我国大部分高校风景园林的师资队伍都是根据本科教育而建立起来的,教师队伍很少针对硕士教育的特征和规律进行配置。因此,要根据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设置建设合理的风景园林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包括研究性教师和实践性教师,并根据课程设置考虑不同背景的教师团队的科学组合。研究型教师应拥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并在所担任科目上有突出研究能力;实践型教师应具有多年的现场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担任实践课程。北京农学院采用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除了可以在北京农学院的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接受大量的实践学习外,学院还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以及北京世纪立成等多家知名设计院、研究院以及园林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客座教师,定期到学校讲授部分实践课程,学生也可定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训锻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推进,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7%。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快速出现的城市新区、层出不穷的新建设项目,也导致了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设计师、建设者、管理者,有着大量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他们去承担。随着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逐步实施,课程体系还将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满足快速城市化对风景园林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1]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1):15-18.

[2]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开展《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初稿)》意见征求的通知[Z].北京: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

[3] 赖文波等,浅析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评价体系[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5):29-33.

(编辑:王 佳)

2014-08-18

2014年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林院校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付 军(1967-),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G643

A

1008-6927(2014)06-0019-03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4.0179

猜你喜欢
农学院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天津农学院学报》征稿简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