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4-08-10 12:27卢爱平何宝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5期
关键词:艾司皮质醇洛尔

卢爱平,戴 云,何宝通

(北京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卢爱平,戴 云,何宝通

(北京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应用于全麻患者手术中调控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78例,随机分成A、B 2组,麻醉诱导成功后A组静注生理盐水(0.1 mL/kg)、B组静注艾司洛尔液(0.1 mL/kg),30 s注完,1 min后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拔管前分别现给予同样剂量的艾司洛尔生理盐水药物。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以及应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诱导药物给予,2组HR、MAP、BIS均逐渐下降,插管前(t0)B组心率、MAP均低于A组(P均<0.05),BI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 min(t1)时2组心率、MAP、BIS较t0时均有所上升,但是B组心率、MAP以及BIS值均低于A组(P均<0.05),插管后3 min(t3)时A组HR、MAP、BIS值较t1时均明显下降(P均<0.05),插管后5 min(t5)、插管后10 min(t10)时HR、MAP、BIS值又较t1时逐步下降。诱导前2组血糖以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0时2组皮质醇含量均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组血糖水平轻度升高,B组血糖水平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质醇轻度增高,但是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质醇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B组血糖和皮质醇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2组血糖、皮质醇含量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高血压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用于全麻诱导和围拔管期效果明显,可保证围插、拔管期更平稳渡过。

全身麻醉;艾司洛尔;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拔管;异丙酚;不良反应

应激反应也称为狩猎式反应,是指人体受到麻醉手术、创伤、中毒、饥饿、剧烈运动、惊吓、寒冷、高温、疼痛、缺氧缺血等伤害性因素刺激,引起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导致内分泌、免疫、神经、心脑血管系统发生改变[1],引起机体的各种功能和代谢发生变化,其主要涉及免疫、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还包括精神状态、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因人而异,合理的心理、精神、药物疗法可使应激反应调控到最佳状态。应激反应有时为局部性,如炎症,有时为全身性,如全适应综合征,但不论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都与作用因子的种类无关,而剧烈的应激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麻醉和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存在于整个围术期,为了降低或抑制该应激反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艾司洛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所致的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需急诊处理的异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笔者近年来应用艾司洛尔调控术中应激反应,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8月于我院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178例,其中男120例,女58例;年龄36~77(51.7±8.9)岁;病程3~15 a,平均7.3 a。手术种类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胃肠手术。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25.6±7.3)kg/m2,ASA评分以及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均为Ⅰ~Ⅱ级,患者血压、心率、胸片、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排除标准:临床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疾病者;15 d内服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物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临床存在精神、言语障碍,无法配合查体和随访者;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史者;术中出血量过多(出血量>800 mL)或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6 h者);具有严重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示中度以上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心动过缓(<50次/min)、术前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可疑气管插管困难者;过敏体质和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89例。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血压、病程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常规行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血压监测,在诱导前输注乳酸林格氏液8~10 mL/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 μg/kg,咪达唑仑0.02 mg/kg,异丙酚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面罩加压辅助呼吸,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A组静注生理盐水0.1 mL/kg、B组静注艾司洛尔0.1 mL/kg,30 s注完,1 min后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注意所有气管插管由同一位麻醉医生一次性完成,如遇声门显露困难,插管时间(喉镜片置入口中到移除)超过30 s的病例剔除本研究。术中如果发生心率小于50次/min,血压降低至基础值的30%以上,给予阿托品和多巴胺处理。术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pET(CO2)监测结果,保持pET(CO2)维持在35~45 mmHg。机械通气设定参数潮气量8 mL/kg,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流量1 L/min。术中维持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吸入异氟烷,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拔管前2组分别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和艾司洛尔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生命指征变化:麻醉前(A0),插管前(t0),插管后1,2,3,5,10 min(t1、t2、t3、t5、t10)时观察2组患者MAP、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85~100为清醒状态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的变化情况;②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值: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由全自动生化监测仪获得,血清皮质醇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③2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插管以及拔管高血压发生率(大于术前30%);④治疗后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2组生命体征变化 诱导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诱导药物给予,2组HR、MAP、BIS均逐渐下降,t0时B组HR、MAP均低于A组(P<0.05),BIS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2组HR、MAP、BIS较t0时均有所上升,但是B组HR、MAP以及BIS值均低于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组HR、MAP、BIS值较t1时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5、t10时HR、MAP、BIS值又较t1时逐步下降,逐步回归正常麻醉状态的各项指标。t3时B组HR、MAP,BIS值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正常麻醉状态。见表1。

2.2 2组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值比较 诱导前2组血糖以及皮质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2组皮质醇含量均下降,与A0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组血糖轻度升高,B组血糖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质醇轻度增高,但是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质醇呈降低趋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点B组血糖和皮质醇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2组血糖、皮质醇含量与A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生命体征变化

注:①与A组比较,P<0.05;②与A0比较,P<0.05;③与t0比较,P<0.05;④与t1比较,P<0.05。

2.3 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插管以及拔管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高血压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均<0.05)。见表3。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心动过缓1例,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1例,B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2例,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3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血糖、血清皮质醇浓度值比较±s)

注:①与A组比较,P<0.05;②与A0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插管以及拔管高血压发生率

注:①与A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全身麻醉往往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插管、麻醉、手术对患者均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容易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呼吸、循环、内分泌等多方面的并发症,特别是对合并心、肺及脑血管病的患者,甚至导致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增加[3]。

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是上世纪80年代合成的一种快速起效、作用时间短、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4]。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的β1肾上腺素受体,在治疗剂量无内在拟交感作用和膜稳定作用,在体内代谢迅速,主要受红细胞胞浆中酯酶作用,使其酯键水解而代谢。静脉注射停止后10~20 min 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即基本消失[5]。停药后30 min在血浆中测不出该药,最重要的临床特点是停药后没有反跳现象[6],以上这些药理学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围术期应用的血管活性药[7]。围术期艾司洛尔应用目的:①围术期降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8];②联合其他扩血管药实行控制性降压;③治疗室上性心率失常;④控制术中高血压及心动过速[9];⑤减轻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应激反应[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诱导药物给予,2组HR、MAP、BIS均逐渐下降,t0时B组HR、MAP均低于A组,BIS值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t1时2组HR、MAP、BIS较t0时均有所上升,但是B组HR、MAP以及BIS值均低于A组,t3时A组HR、MAP、BIS值较t1时均明显下降,t5、t10时HR、MAP、BIS值又较t1时逐步下降。t0时2组皮质醇含量均下降,t1时A组血糖水平轻度升高,B组血糖水平呈降低趋势, A组皮质醇水平轻度增高,但是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质醇水平呈降低趋势;t3时B组血糖和皮质醇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2组血糖、皮质醇含量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 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高血压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这是由于围拔管期应用艾司洛尔后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了BIS值,降低了药物的使用剂量,继而患者清醒、拔管时间缩短,而且由于艾司洛尔减少了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了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而且β受体阻滞剂本身就是降压药物的一种,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围拔管期高血压发生率降低[12]。艾司洛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其次是心动过缓,特别是当患者有血容量不足或合并应用其他抑制心脏的药物时则更易发生[13]。本研究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艾司洛尔后并不增加心脏、呼吸、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爱司洛尔在全身麻醉术中给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所需异丙酚的用量,明显抑制围术期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麻醉刺激对患者的生理干扰。

[1] 龚华. 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00-111

[2] 庞宏宣,唐娟,林高翔. 艾司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血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4013-4014

[3] Lee SJ,Lee JM.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esmolol infus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nausea,vomiting and pain after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 Korean J Anesthesiol,2010,59(3):179-184

[4] 金云玉,杨岚,朱赛楠,等. 艾司洛尔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机制的探讨一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2):192-194

[5] 周新,程红. 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及内分泌的影响[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1):872-874

[6] Korpinen R,Klcmola UM,Simola M,et al.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hcmodynamic effect of metohexital and propofol with and without esmolol[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6,50(2):188-192

[7] 吕黄伟,谭文斐,王俊科. 艾司洛尔对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靶控麻醉气管插管和切皮时BIS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263-265

[8] 张海阳,严火荣,宋剑乔.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艾司洛尔及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99-4600

[9] 马一. 艾司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反应的影响研究[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1):52-54

[10] Ozturk T,Kaya H,Aran G,et al. Postoperativ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smolol in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Br J Anaesthe,2008,100(2):211-214

[11] 兰晓立. 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用于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50例[J]. 中国药业,2013,22(21):66-67

[12] 缪荣华,章宦飞,陈如品. 艾司洛尔在纠正麻醉手术中心动过速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18-1719

[13] 王冬娜,方洪亮,杨丽娜,等. 艾司洛尔对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3):253-254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5.030

R0971.2

B

1008-8849(2014)35-3953-03

2014-01-20

猜你喜欢
艾司皮质醇洛尔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