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活,加重了城市的载重负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能只从其权益保护层面来解决问题,这样治标不治本。最深层的应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提高其相关法律权益的认知程度,及对城市的归属感问题。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而不是单纯法律知识的灌输。
关键词:法律意识;社区教育;进城务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5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军城市的势头有增无减,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跨度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亟待解决。培养进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其相关法律权益的认知程度及对法律的内心确认度,推进市民化进程,提升城市归属感。
一、培养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意义
法律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法律的建构和运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仅涉及到促进法律运行当中的守法功能,也就是法的遵守。法律意识是进城务工人员自觉遵守法律和主动合理的运用法律的心理基础。培养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十分重要。
首先,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这一群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城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由于受教育水平不高,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在城市生活工作过程中其合法权益难免会受到侵犯。生活中由于缺少法律意识,生存压力很大,容易相信别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易受侵犯,使他们陷入更加困难的窘地。工作中由于缺少法律意识,没有主动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意识,对自身的权力和义务没能进行事先协商或者只是口头约定无法举证,造成雇主滥用权力。面对着权益被侵犯的现实,进城务工人员又不知如何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些人就只会守着等待各项、跳楼自杀等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无论从权益被侵犯还是从保障权益的方式上,这些都是因为进城务工人员缺少法律意识。培养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能够有效预防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损,以及在权益受损后知道如何运用合法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其次,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这一群体遵纪守法,并主动合理地运用法律,减少犯罪。培养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对刑法的敬畏感,让他们知道犯罪不能像民事违法那样采取了补救措施之后就可以一切重来,刑事犯罪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雷区,既是为了生存,属于弱势群体也逃脱不了刑罚的制裁。如果进城务工人员知道犯罪的严厉后果,相信他们也不会冒着失去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来维护自己舌尖上的生存。培养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使他们学会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降低城市化、市民化进程中的代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再次,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市民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占据着城市中的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成为城市中的新生力量。培养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整体素质,有利于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合法经营,减少犯罪,形成良好的生产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市民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制度、法律、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培养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正是从法律的角度推进市民化进程。要想把进城农民进行市民化,思想意识还是最主要的。市民化不只是外在的特征、称谓的变化,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意识形态的变化。培养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利于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其他制度的变革,加快市民化进程。
最后,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提高法律意识。进城务工人员这一新型的社会群体,狭义的讲就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也就是农民工。这些进城的农民工是农村中的精英,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生存技能,能够在城市中立足。培养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不仅能够提高这一群体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市民化进程和城市建设,还可以更好地带动未进城务工的农民学习法律,培养法律意识,为以后的进城打下法律基础,减少城市的负担,降低城市化的代价。这种普法的效果比单纯的普法人员的说教更生动,更以赢得民心,实现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二、如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
面对着每年城市在农忙时节的用工荒和体力劳动者的缺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城市中的一员的进城务工人员,不应有差别待遇。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而不是单纯法律知识的灌输。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各界力量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社区教育角度来谈如何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
社区教育就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进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进行简单的系统化的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树立这一群体的法律信仰,从想、敢、会几个角度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社区教育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这也符合现在提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
首先,在进城务工人员聚集区,以社区为依托,相关学校为辅助,组织进行学习。在农民工聚集的杜区开展有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的教育,譬如在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权益保护知识进行教育,可以在提高农民工作技能的同时对这一群体进行法律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法律,正确运用法律。
其次,做好相关的课程建设。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不像学历教育、成人教育那样需要将讲授深奥的理论知识,面对的对象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所以社区教育的课程应该有自身特征。课程建设也应该从教学对象上出发,系统地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教授一些与进城务工人员相关的法律以及和这些法律有联系的法学理论知识,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把进城务工人员那些零散的法律知识进行整合,使它们能够知道法律的体系和作用。通过这样的社区教育,提升这一群体的法律素养,让进城务工人员在社区教育中能够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再次,师资的建设。社区教育是在贯彻终身教育的基础上,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师资力量。学校要和社区互动参与,把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化到社区教育中来,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法律和简单的法学理论。社区还可以招募志愿者,培养出一批自己的优秀的骨干师资力量,增强社区教育的能力。
社区教育是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普法教育的一部分。针对进城农民工合法权受侵害和犯罪的问题,有必要开展像社区教育这样的普法教育,通过简单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信仰,使他们能够想到用法,敢于用法,善于用法。
总之,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加速进城农民的融合,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淑杰.农民工法律意识和权益刍议[J].职大学报,2011,(2).
[2]张勇濂.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08,(6).
[3]龙斌.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1).
[4]冯斌.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1,(12).[责任编辑 陈丹丹]
收稿日期:2014-04-09
基金项目:2013年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研究”(JRS-2013-3019);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市民化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素质研究”(201401335)
作者简介:周丽(1982-),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法律教育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