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教学问题探讨

2014-08-08 04:54吴海华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提琴

吴海华

摘 要:大提琴教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包括正确的坐姿、按弦手型、力度掌握、揉弦技巧等,也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去,更好地展现作品,提高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方法;音乐领悟力

从16世纪到今天,大提琴已得到很大的发展,音色与演奏技巧愈加丰富,演奏水平愈加高超。这也对当前的大提琴学习者提高了更高的学习目标,为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大提琴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教师在传授学生演奏技能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演奏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演奏习惯,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领悟力,使其能够通过自己的练习,逐渐掌握大提琴演奏的方法和技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大提琴教学中的两个重点。

1 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不管学习什么乐器,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就如同盖大楼一样,初学者只有接受正确的指导并掌握科学的方法,将根基打牢,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对于初学的演奏者,教师应该将正规化教学作为前提,初期学习过程中出现毛病多、进步缓慢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并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有效沟通,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半途而废。切不可对于一些小的毛病得过且过,放松要求,导致学生走弯路,出现后期发展遇到瓶颈无法突破等情况。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演奏方法?笔者仅从演奏姿势和揉弦两个方面简单阐述。(1)演奏姿势。大提琴是坐着演奏的,首先演奏者要有一个正确的演奏姿势,座椅高度要适当,靠前坐,切勿靠椅背,两肩平稳放松,琴放在两腿之间,琴头靠左边,左膝顶住背板弯角处,右膝靠着琴的右侧板,琴腿放中心地面偏右,左手按弦,要求手指灵活有弹性,同时保持良好的按弦手型。右手握弓,首先找到拇指、食指、无名指的持弓点,然后再将中指、小指、顺其自然地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注意持弓姿势,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想象来掌握,将手中的弓视为鸡蛋,手部力量既要握住鸡蛋使其不会掉下去又不能用力太过导致鸡蛋破碎。而演奏者能否发音纯净音色悦耳动听,主要取决于对右手技巧的掌控,演奏者要做到有张有弛,张弛有度。这里面要谈一个问题,就是控制与放松的问题,控制但不要紧张,放松也不等于松懈。大提琴在演奏中用力与放松一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一提到用力就给人一种错觉,学生经常左右手乃至于全身处于一种僵硬状态,拉出来的声音生硬、拘谨、不连贯,也不自然,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了做到张弛有度,练琴的时候可以将左右手分开来练。例如,左手练习可先用手指有力的打触在指板上,或者更形象地说打在琴弦上,锻炼手指按弦的力度,将此作为一种左手练习方式。而右手握弓则是首先对琴弦施加适当的压力并运弓,无论是拉弓还是推弓,让琴弦震动起来,用力均匀振动琴弦的频率才能均匀,拉弓时从弓根至弓尖用力逐渐增大,推弓时从弓尖至弓根右手逐渐放松用力减小,掌控好用力与放松之间的关系,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会自然丰满。只有刻苦练习在实践中认真体会,我们的演奏才能显得自然、协调,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2)揉弦。大提琴是一种富有抒情性、歌唱性的弓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柔和、深沉浑厚,很有磁性,而音色上的变化自然离不开揉弦的运用。揉弦也称为颤指,揉弦运用好了既能给声音增添活力,更能增添旋律上色彩与情绪变化,使声音更富有魅力,特别能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增强了演奏者的感染力,让演奏者直抒胸臆,揭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风格,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初学揉弦者往往手指按在弦上不知所措,无目的乱晃,出来的声音散、没有凝聚力。揉弦还是有很多技巧需要掌握的,为了使左手每个手指在琴弦上颤动自如,拇指不能把琴颈捏得太死、太紧,否则会影响其他手指的灵活性,造成按弦手指难以自如移动。可以手指力量集中在按弦的指尖上,顺着琴脖子的方向上下摆动,左手呈放松状态,肘和腕成一条直线,其他手指向颤动手指靠拢,力量集中,支持和促进触弦手指上下揉动;特别注意小指颤动,让无名指同小指一起触弦,帮助小指颤动,同时注意每个音符的音准。在演奏技巧不熟练的情况下,应慢慢练习,切不可太过急躁,欲速则不达。大提琴颤指技法有:手臂颤动、手腕颤动、手指颤动三种方式。几种颤指相互渗透、协调、糅合在一起,才能丰富音色,使乐曲更完美化。我们在演奏每一首乐曲时,可以采用分段练习、难点突破、全曲整练、感情升华四个步骤,对曲子的难点演奏时所需运用的技巧可以抽出来单独练习,掌握熟练后再糅合到乐曲中去,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情绪来完善大提琴的技巧和技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技巧与乐曲内容脱节、割裂。

2 音乐领悟力的培养与塑造

艺术是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准确而流畅地将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自己生动的演奏介绍给观众,是每一个演奏者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去,更好地展现作品,提高艺术感染力。要做好这些,我认为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地理解、研究音乐作品,了解主题内容、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例如,《节日的天山》《采茶谣》等,这些乐曲的标题就已经对要表现的内容和塑造的音乐形象给予了明确的提示,它使我们对作品所要描述的内容自然产生联想。再如《江河水》,六十年代初的二胡独奏曲,它以民族弓弦乐曲独有的缠绵哀怨艺术特色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后来它被大提琴家改编成大提琴独奏曲,又给人无尽的遐想。乐曲开始,大提琴从低音区起奏,散板乐句,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迸发出乐曲中强烈的悲愤情感。从换把到揉弦以及滑音等技术处理上打破了西洋传统的演奏模式,同时还使用了揉弦加打弦的演奏方法,大大超出了大提琴演奏技巧的范围。总之,只有对乐曲理解得透彻,才能使演奏层次分明,利用恰当的技巧去体现它,情深意切、真挚感人地表现乐曲的内涵。大提琴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还要注意鼓励他们在正确理解乐曲内涵的基础上表现自我,追求“曲我合一”。要允许学生完整地演奏一首乐曲,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的问题或错误就中断他们的演奏。等待演奏完之后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破坏学生在演奏时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从演奏整体上认知和把握乐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把乐曲的许多细节固定太死,把一切演奏技法从纯机械的角度去讲,注意将细节处的技巧与乐曲整体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学生的演奏就没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自己的演奏风格了。在课堂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生活知识的积累和音乐修养的培养。艺术来源于生活,演奏者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各个方面的文化修养,广泛地涉猎音乐作品,了解古今中外的音乐家的生活和风格,以提高音乐领悟力,更好的理解作品并在演奏时加入自己的解读,赋予乐曲生命力。无论是技巧的学习还是素养的培养,大提琴学习者都要加强自身努力和刻苦练习。艺术技巧的磨练是天分和练习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勤奋的练习也可以帮助提高天分,获得艺术灵性。

目前,我国的大提琴人才与涌现出的小提琴、钢琴人才相比还是较少。通过大提琴的学习,除了能获得演奏技术与提高音乐素质之外,还能强身健体,提高智力和修养。大提琴琴体大、弦粗,把位又宽,练琴时要看谱与分析,大幅度换把及换弦,是脑力加体力的双重运动,对协调心脑快速反应,养成勤奋而专注的品性以及健身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提琴应用广泛,既可独奏、重奏,又可合奏、伴奏,在交响乐音乐会中阵容强大,在戏曲方面也必不可少。值得庆幸的是,大提琴演奏事业蓬勃发展,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希望一线教师不断分享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提琴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宏.大提琴演奏与名曲诠释[M].1998.

[2] 徐波.大提琴名师指点[M].

猜你喜欢
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大提琴之味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小提琴和大提琴
浅谈大提琴在影视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古琴意蕴与现代演绎——徐孟东大提琴曲《远籁》演奏分析
大提琴演奏艺术概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