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籍装帧艺术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启迪

2014-08-08 01:50任民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现代启迪传统

任民

摘 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书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书籍的装帧艺术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古代传统的卷轴装、旋风装等装帧方式特点符合了当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到了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第一次感受到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出现了显著变化。而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受到商业性需要的影响以及新材料新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冲击,对传统书籍装帧艺术越发显得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关键词:传统;现代;启迪

0 导言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书籍作为文字书写的载体承担了文化、历史、知识等信息的传递功能。千百年来,书籍在为社会提供极大的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书籍装帧艺术还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变现形式——版式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地推演变化中,如何在吸收、传承过去的基础上实现革新,丰富当下版式设计形式与手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念

“装帧”一词来源于日本,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原意是装定、装订。当下的“装帧”一词还有整体设计的意思在里面。而“设计”是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也是艺术的一种门类。在论述书籍装帧艺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时,我们必须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范畴:书籍装帧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而平面设计的称谓在八十年代叫装潢设计,进入新世纪后的时髦称谓是视觉传达设计。当然,视觉传达设计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它涵盖了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空间设计等。书籍装帧设计指:将文稿转变为书籍出版的设计全过程,是平面设计表现与立体化展示的完美结合,它是包含了设计思维、视觉心理、人机工程和材料运用的系统设计。

2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时代,自从人类产生文字开始书籍就得到了发展。从岩画碑版到羊皮卷乃至到现代电子书籍,每一个历史时期,书籍装帧设计都留下了深深的发展烙印。书籍装帧设计也由简单走向复杂,从纯粹的书籍装订发展到目前的各种材料与手段的综合运用。中国古代的书籍装帧材料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相对简单,取材多来自于大自然。一般有:竹、木、绢、沙、皮、壳、纸等自然界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普遍存在难以长久保存及运输困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中国成语中“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书籍存储是多么困难。

图1 简

图2 牍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书籍形式“简”(图1),它是在竹片上书写文字,在木片书写称“牍”(图2)。用丝等绳将许多简牍串联起来称为“策”。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用绢纱作为承载物的书籍。当时的皇族及富裕阶层为了体现身份,极为重视书籍的装饰效果,捆绑的材料极为讲究,多使用丝绸,书籍的卷轴顶端使用象牙、兽骨或贵金属装饰,整个卷子外面裹以布帛,称为“帙”。书籍经过简牍、锦帛等形式后,纸张开始出现。书籍的装订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书籍的收藏与保护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主要有:卷册装、旋风装、蝴蝶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

(1)卷轴装。这种装订方式传承了以前的“简牍”装订,将书写在纸张上的书籍卷成卷,也可称为“卷装”(图3)。在装订前把纸张依据文章的长短剪接,长度根据文章长度而定,文章前后部分各留出粘贴棍轴的位子,将纸张粘贴在木轴上,阅读时可将卷轴摊平在台面上,阅读完毕可将书籍卷藏,过长的文章可分为多卷,现代编辑章节书目时,将部分章节称为“卷”就是由此而来。特点是:收储方便,但不利于阅读。

图3 卷轴装(2)旋风装。此种装订方式又可称作“旋风叶”或“龙鳞装”(图4)。在公元700年前就已有这种装订方式。用一张长度合适、高度超过内页的纸作底衬,再依次将文章的每页纸右边空白处粘贴在底纸上,书页的双面都可以书写。 特点是:方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图4 旋风装(3)蝴蝶装。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后,受版面制约(每版行款字数固定),装订方式随之变化。具体是将印制好的书页,以版心为轴心,采用字对字、无字对无字的装订方式。收集数页为一叠(现代称为一帖),按页码顺序排放。这时,用一张比书内页略宽、略厚、略硬的包装纸对折,粘在版口集中的一边,作为书籍的脊背,最后将其余三边剪齐整齐,成书一册。打开书籍,书心部分就好像是蝴蝶的身躯中轴,而书页就像蝴蝶的两扇翅膀向两边打开,故称之为蝴蝶装(图5)。

(4)经折装。经折装是从卷轴装改造而来,卷轴装书籍在展开或卷起都很费时,改为经折装后,阅读变得较为方便。装订上将书卷的长幅改成折叠,由头至尾依一定宽度,连续左右折叠,形成长方形的一叠书本的形式,最后在书籍的正背面粘贴一张厚纸板为书面书底。唐代起我国的佛教书籍多使用此式,古称“折本”(图6)。

图5 蝴蝶装

图6 经折装 (5)包背装。为避免蝴蝶装书页总是单面无字一面示人的情况,包背装(图7)应运而生,大约南宋后期出现。其是将书页正折,版心向外,书页左右两边的对向书背,使得正面文字对人。然后每一固定页数为一叠,按顺序编排,将版口一边对准垒齐,在右边栏版心之外的适当位置打上小孔,以纸带为钉砸平固定,而后将其余三边裁切整齐形成书背。最后,用一张整纸包裹整本书后裁齐书籍,故称包背装。特点是书籍厚、阅读便利,但极易散落。

(6)线装。由于包背装只是以纸为钉,当书籍多次翻阅后极易出现脱页、掉页的现象,古人又将其改良成打眼穿线的形式,称为“线装书”(图8)。在装订时将书页折好,先用纸捻订于书身固定书籍,后裁切整齐再打孔穿线装封面。线装书籍一般只打四孔,故又称为“四眼装”,有些书籍较大较厚,因此在装订时上下两角又各多打一眼,称为“六眼装”。

图7 包背装

图8 线装3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

民国时期的中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思潮的影响,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转变。纸张选择的多样性、书籍开本的规范性、版式设计的前卫、插图的风格变化、印刷技术的进步、装订方式的灵活性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与传统书籍装帧设计所不同的巨大变化,装帧艺术呈现出时代的特色,使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更富于艺术的魅力。1916年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图9)杂志出版,它的发行提高了民众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时代发展,对1919年中国大地上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启迪作用,这场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整本书籍的装帧设计力求新颖出众,对以往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换,确立了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理念,引入西方书籍编排的样式,试图摆脱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格调,但前古遗风犹在。十年后的1926年《良友》(图10)画报创刊,伍联德先生作为创刊人,积极推动中西方文化创作的融合,杂志为八开,历史上共刊出172期。《良友》画报从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到印刷,一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照相制版术。整本画报色彩丰富、图片真实,让人过目不忘。文字排版上已不是按照中国传统的由上到下,由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出现了由左至右的西文编排模式,格式的转变丰富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手法。

当时的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由于传统保守势力的阻挠与迫害,各类书籍的出版与设计显得尤为敏感。反映社会黑暗、宣扬革命、抗日救国的书籍被禁止被销毁。西洋风味浓厚、奢靡腐朽风格的书籍装帧设计大行其道。但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旗帜鲜明地与时代所抗争,如鲁迅设计的书籍就具有典型的文人特点,儒雅性和民族性深厚。他的书籍设计上讲究朴实简洁,凸显古雅之风。文人的主动参与,使得当时的书籍装帧设计饱含政治思想氛围。

猜你喜欢
现代启迪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