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装帧艺术

2014-08-08 01:50张琪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张琪

鲁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除了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建树外,鲁迅先生也以其亲身实践对中国现代美术,尤其是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鲁迅与书籍装帧艺术结缘之因

(1)对中西文化艺术的广泛涉猎与体悟。鲁迅先生翻译了诸多西方与苏联文学作品并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他阅历丰富,视野宽泛,对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都有独到的见解。鲁迅爱好藏书,收藏大量善本,包括古今中外的画册、汉魏碑帖、汉画像石画像砖拓片、藏书票、年画、文物等,这对鲁迅封面设计中字体、插图、色彩的运用起到了一定影响。

(2)留学经历影响下的新思想的萌发。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日本是一个重视书籍艺术的国度,同时也是近代东西方艺术交融之地。鲁迅因此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学到很多新东西。

(3)鲁迅自身的爱好。《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描述:“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前一段描述的是鲁迅 10 岁时的事情,从这时起鲁迅在私塾里开始学习书法,大量抄写古书,还时常影写书中的插图。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因祖父科场贿赂案在舅父家避难时,曾影写了《荡寇志》和《西游记》的全部绣像。在教育部任职期间,鲁迅常常搜寻旧书,刻石图画等的拓片,精心加以整理、考证,并曾经一度在厦门大学开过展览会。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中找到端倪,“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时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阐述了他的美术观,指出美术的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又说:“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苟合于此,则无间外状若何,咸得谓之美术;如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皆是也。”他认为通过美术家的思维活动美化的客观事物都称为美术,即美的存在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美术家的思维与想象,创造出美的升华。

2 鲁迅的装帧观点

鲁迅以其深邃的思想、反叛的精神、渊博的文化、高度的美术修养,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领域引领了一场反对老一套的创新和改革。鲁迅曾对陶元庆讲:“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用“老套”二字概括了对陈旧的、传统设计的看法他要在书籍装帧领域中有所创新,使其具有“民族性”和“东方的美”。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整体上均有朴素的美感、时代感和民族性。按设计方法,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朴素文字的装帧形式。《三闲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此书收集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封面中只有文字,书名字体笔画匀称,朴素而灵活,封面设计形式符合书籍内容。《引玉集》鲁迅先生拿到日本印刷的苏联版画作品集,封面中以文字作为设计元素,版式编排整齐,规矩。封面中圆形阴文的“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使得封面富有灵活性。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填满整个书脊和封底。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从以上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封面上使用哪种字体,都与书籍内容及封面所要表述的主体精神、气质相符合。这与鲁迅渊博知识和对文字、金石的高深修养是分不开的。

(2)古雅插图与毛边的装帧形式。鲁迅先生是最早意识到插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重要性的装帧家,发表过许多关于插图的言论,如“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所不能及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主张插图应与书籍内容相关联,渲染书籍氛围。他对封面的要求十分讲究无论是图案的位置,字体的大小,还是颜色的深浅,都是其装帧设计所重视的细节。《勇敢的约翰》一书封面印出后,鲁迅就指出:“这回的本子,他们许多地方都不照我的计划:毛边变了光边,厚纸改成薄纸,书面上的字画,原拟是偏在书脊一面的,印出来却在中央,不好看了。”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迅的设计态度。鲁迅非常欣赏书籍装帧艺术家陶元庆、钱君匋等人,其中小说集《彷徨》的封面就是陶元庆设计的,鲁迅对他的许多书刊设计非常赞赏。

(3)强调书籍装帧中的“民族性”和“书卷气”。鲁迅装帧设计的书刊,带有强烈的“书卷气”与“民族性”。传统线装书的陈旧格局被鲁迅先生彻底打破,装饰画、版画、汉画等都被大胆引入书籍封面,版式设计也力求推陈出新,简洁典雅。鲁迅在致何白涛的信中指出:“我想,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足以表明鲁迅先生的观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 家鲁迅作品书籍装帧分析

《呐喊》鲁迅最优秀的封面设计之一,整体上看,封面装帧留有大量余白,深红色作为封面底色,显得沉重有力。深红色象征着受害者的血迹,又预示着斗争和光明。黑色的方块放在封面的中上方,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牢笼和被禁锢的象征。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一同放在了黑色方块之中,象征着与广大志士们站在同一立场,一同呐喊着,斗争着,寓意非常深刻。《华盖集续编》本书1927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封面中“华盖集”三个字端正又不失活泼,没有了印刷体的呆板。“鲁迅”两个字用横写的外文,以配合横写的书名。下面大面积的留白,可以认为是鲁迅现代意识的体现。“续编”二字画成图章一方,用红色倾斜地印在书名之下,画面秩序不言而喻。无论是从构图还是从色彩来说,都显得格外清晰和生动。这样的设计,和鲁迅长期以来对金石和文字的研究修养是分不开的。《萌芽月刊》该刊物的封面被设计为白底色,刊名为鲁迅手写“萌芽月刊”四个大美术字,字体笔画相连,有丰富的细节变化,印黑色,四个大字编排醒目突出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封面色彩雅致,构图颇具形式感。《奔流》封面上 “奔流”二字的主体为黑色手写变体美术字,并勾勒极细的边线。在构图上二字位于封面中心偏上的位置,整个刊名大气磅礴。红色的“第一卷、1”四个字,在封面中央,醒目突出。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解读,使我们对书籍装帧家鲁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鲁迅只是民国时期装帧景观中的一个亮点,具有代表性也放映了當时的人文环境下作家群体对装帧艺术的热衷。现在,学习鲁迅,就要了解鲁迅对艺术的民族精神、民族性的深刻思想,融入现代艺术意识,不断地贯彻并指导我们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装帧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