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琪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技术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生态问题开始被人们所关注,生态美学作为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依据适时地出现。论文以生态美学的哲学理论为基础,从传统美学思想方面出发,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做出了理论展望,也指出了将来食品包装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被市场环境所接纳的情况下发展可持续的创新型生态设计。生态美学中传统造物的生态审美元素体现了传统审美准则和设计品质,将这些审美元素在传统造物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来提升包装设计的生态审美价值和本土化、民族化的设计特色。
关键词:生态美学;和谐发展;生态设计;食品包装设计;本土化
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阻碍了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客观条件,人们的生活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填满,也越来越少的思考到自然的美和自然规律,生态环境也已不堪重负。但是对于现代设计来说,并非人造的美学形式都是对美的破坏,在今天看来人工再造的美态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人类从最初的害怕自然、崇拜自然演变发展到今天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造物的出现也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态美学就是从人、自然、社会三重关系出发,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观。因此,在这个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美学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应运而生。
1 以生态美学为理论基础看包装设计理念
(1)崇尚自然。传统的包装大多取材自然,因地制宜。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社会的漫长进化中,我们的人类祖先不但能用柔软的植物枝条进行捆扎,还会用兽皮、贝壳、竹筒等盛放和转移食物。我国唐代丝绸之路繁盛,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瓷器等东西运往波斯,瓷器易碎,往往到达目的地之后都成了碎片,于是商人们想出一个很有趣的办法:先把瓷器放置的潮湿的地上,在每件瓷器里灌满掺有豆种或麦种的沙土,然后按照不同大小规格的瓷器每十件一捆,每一捆再次捆绑,形成一个方形,然后再在捆绑后的瓷器的缝隙中再撒上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了,根根错节,丝丝缠绕,形成一个坚固的“土方块”,最后商人们会把这些土方块在坚硬的地上摔,不碎的就是可搬运的合格瓷器。古人的这种充分运用自然的方法恐怕会令当代的设计师们自愧弗如了。
(2)“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把“和谐”致力于美的创造中,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秦代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都已经表现出高度的美感,不论是器物造型、制作工艺、材料和装饰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青铜器的地位所以不是一般百姓能用得起的,发展到汉代,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作为了普通人家也可以用到的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手工艺人还创造出了多功能、组合化和系列化的漆器。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于产品优美的形态和精巧的制作工艺之中,用恰当的比例尺度来体现造型的多样化,创造了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3)“物尽其用”的传统思想在设计中的运用。“物尽其用”对当今构建节约型社会,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物尽其用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产品材料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价值。二是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寻求最大程度的使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4)带有民族、宗教符号的生态设计。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宗教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社会最有代表性的为宗教而生的艺术作品就是藏式家具。藏式家具是中国家具中带有强烈民族感的标志性艺术作品,家具多用核桃木、松木等软木制作,而木材又是中国传统造物中最喜欢的元素。可贵的是古老的藏式家具仍然依照传统的造物结构,不用一钉一铁,而是运用“榫卯”结构固定与连接,这种源于自然的审美情趣带有强烈的民族时代感,在现代社会这种民族设计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2 以生态美学观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进行理论构建
(1)建立与市场环境共生的创新型生态设计。作为设计者,设计时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注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尽量消除不合理的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危害,最好选择使用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和易于回收的材料;再次就是要考虑到设计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作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真正造福于人类的问题。①例如,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就研制出一种用于土豆片的包装,人们可以把土豆片连同包装一起吃掉。对食品来说,解决食品包装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可食性纯天然的包装材料,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
(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人的需要是设计灵感的泉源,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标的创造活动。②坚持设计的本真是“以人为本”,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作为产品的附加,除了功能的满足以外,当然也需要让包装起到宣传作用,但是,应该避免浮躁和过度包装,做到贴切、朴实、恰如其分的表达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把握包装设计中的“度”。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一种可提醒消费者食物何时开始变质的食品包装袋,当食物开始变质或超过保质期但没有放进冰箱冷藏时,包装袋内氧气含量便会上升,包装袋将改变自身的颜色。这种包装袋还可以为食物提供特殊的保存环境,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国外包装制品的人性化趋势更加明显,更富创意,未来的包装理念就是将自然生态的长远价值融会于人性化的科学设计理念中,倡导公益包装、绿色包装、适度包装、轻度包装。
(3)包装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形式”与“功能”关系问题一直是设计中讨论的焦点。在设计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不仅要适用,而且要在设计中赋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追求包装设计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设计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我们的设计应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生存及其发展环境。当前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能源材料的无形浪费,就比如国内在的纸质材料使用上的一些问题。纸质本身是无污染材质,但是在进行“设计——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来自其他重金属或者油墨的污染,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可持续设计又增添了诸多阻碍。国外的不少包装设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改进。一是节省材料,同样品牌的洗发水,大包装可比小包装节省20%的包装材料,节省材料就是节省地球资源。二是材料安全,如一个啤酒庄园用麦壳制成啤酒礼盒来赠送给顾客,既天然又环保,废弃物也可自行分解,这样就能避免原材料的二次加工,过多的添加各种化工原料能使包装使用寿命增长,但是却是对消费者的健康最不安全的做法。三是设计生活化,把包装当作一种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可被反复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垃圾。四是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把包装的各种材料分类丢弃,以便于垃圾回收时的处理再利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国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十分薄弱的。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现有的包装有追求高成本的趋势,为了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行环保节能型的生态包装势在必行。
(5)包装设计的风格化。
设计应该结合各个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做出适当的改变,要适应这个国家、民族的习性和理念。日本的食品包装设计在民族与国际的契合点上找到了合适的出路,设计的东西既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又用现代化的元素表现。例如,古市庵生产的午餐套盒,饭团用竹叶包装,捆绳也是竹叶,包装不仅把竹子的香气传到了米饭里,而且是天然的,原生态的。虽然这样的包装与我们国家粽子包装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一看到这种包装就主观认为是日本的包装概念。原因在于我们仅仅把粽子的包装当成一种模式,就只是认为这样的原生态包装只适合粽子,而不是去利用这种取法自然、源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去置换一些同概念的商品,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过于追求现代化而忽视民族化的做法上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其审美行为也不尽相同。在工业化发展的时代国内的包装设计失去了我们的民族特色,包装风格和国际化越来越近,却和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一些需要反映民族、宗教特性的设计也打上了国际化印记,所以设计的本土化、风格化势在必行。设计要反映地域性审美观念。并且提倡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材料,结合本地设计材料和传统材料的设计手法以及生态美学元素的地域性表现形式,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产品。
民族的设计就是世界的设计,在这个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带有明确的民族、地域风格的包装设计才能在世界包装设计中独树一帜。大自然无处不在的设计让我们必须找回对自然与生命的同感,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睿智的生态设计。
注释:①于光远.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科技美学(序)[M].第2页.
②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科技美学(六章3节)[M].陕西人教,1997:249.
参考文献:
[1] 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恒醇.生态美学[M].陕西人教,2000.
[3] 韩荣.包装意象[M].上海三联书店,2007.
[4] 《包装与设计》杂志[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