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立
摘 要: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实现学员审美知识内化与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立。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实践”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审美实践环节,增强课堂互动;以能力素质为牵引,实现多样化考核;以“实践”为表现方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检验学员审美能力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美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01-02
美育即“美感之教育”,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1]的教育。2012年,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大学美育”课程建设全面展开,“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如何实现学员审美知识的内化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教育者面前。通过调研分析、实践论证,我们认为,实践性教学模式对学员审美知识的内化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实践”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课程是培养合格的初级生长指挥军官的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它通过在自然、社会、科技、艺术方面对学员的审美指引,培养学员正确的审美理念、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员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方式以及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其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完善人格。“大学美育”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首先应该表现在以“实践”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
1.以实践辅助理论讲解
针对审美门户、审美范畴、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涉及美学基本原理的内容,教员要把侧重点放在为审美鉴赏提供方法指导这一层面上,通过日常的审美案例激起学员的情感波澜,使学员形成对美的自由追求。要引领学员从“自学—聆听—思辨”这一循序渐进的有效学习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本单元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延伸,鼓励学员认真阅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引导学员从中国传统的“龙飞凤舞”审美现象入手,深刻理解东西方审美理论的差异性,鼓励学员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独创性读书笔记,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本单元教学要结合军校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学员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帮助学员从日常审美的功利态度中解脱出来,不再以实用的、功利的态度看待审美对象。在对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上,要注重提升学员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从而提升其审美理解能力。要在提升学员对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中和与刚柔、气韵与意境等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范畴的理解能力基础上,构建学员崇高的审美追求、阳刚的价值取向以及兼容并包的人文情怀。
2.以实践提升学员自然审美能力
针对提升学员对自然的审美能力,教员要采用课堂讲授、图片展示、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在课堂讲授环节中主要采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例证方法,把自然美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员,寓教于乐,引导学员用自然审美理论阐述某种自然审美现象的特征与内涵。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讨论环节,比如,学员对某一自然景观有不同审美看法时,可把学员按见解不同分为若干小组,可采用辩论形式组织学员进行广泛、充分的讨论,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意见,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学员对于枯燥的美学理论知识产生兴趣。教员要善于引导学员从峻峭的山峰、广阔的田野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体察祖国山河之美,提升学员审美情趣,使其获得美的陶冶,产生热爱美、热爱祖国的心理情感。祖国壮美瑰丽的山河是世代相承、永不枯竭的爱国主义教材,要注重引发学员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培养学员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要鼓励学员在课外自行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鼓励、组织学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书法、绘画等审美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能力。
3.以实践提升学员社会审美能力
针对提升学员对社会的审美能力和军人美的塑造能力,教员要注重采用理论分析、例证分析、辩论讨论等方式实施教学,可引入音频、视频播放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在课程例证的引用上,要注重从复杂的社会现象入手,比如老人摔倒要不要搀扶、理性爱国等社会现象,引导学员以创新的态度,运用社会美的知识来阐释复杂社会审美现象的审美特征与内涵,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在实践,课上要注重引入辩论和讨论,课下要注重布置习题练习,鼓励学员积极主动搜集资料,勇于表达观点,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分析能力。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员军人美的塑造,教员可在课堂上先通过课堂讨论等引导方式,由学员联系实际,总结概括军人美的主要内容,再从各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军人美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实中践行军人美。
4.以实践提升学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中要注重学员主动性的发挥。教员要在艺术审美本单元开始之前布置作业:艺术样式有哪些,可以归为几类,要求学员针对某一部艺术作品或者某一种艺术门类进行分析。根据学员的答案,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美主体在艺术欣赏中的地位与作用,让学员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艺术在表现与再现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理论讲解的深入浅出。在对实用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要注重学员创新精神的养成。鼓励学员利用外出机会鉴赏不同艺术门类,并用有声语言(如摄像、表演)和无声语言(如拍照)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要鼓励学员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组织学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审美创造,如手工、陶艺、小品、话剧、书法、绘画等。
二、设置审美实践环节,增强课堂互动
“大学美育”课堂是注重学员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的开放性课堂,故在课堂上设置学员审美实践环节非常必要。课堂审美实践重在培养学员在自然、社会、科技与艺术方面的审美创造力,同时检验学员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
课堂审美实践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现场表演、PPT、视频展示相结合等方式实施教学,重在学员的自我展示。开课之前,教员要把关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的论题下发学员,按照每组四至五人的规模让学员自由组合,组织学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论证。教员要做好领路人,把握好学员的思想,及时纠正问题。实践课程的组织以每教学班60人计算,5人一组,共分成12组,每组学员展示观点时间5分钟,共计60分钟;以每教学班120人计算,5人一组,共分成24组,每组学员展示观点时间2分钟,共计72分钟;教员在充分考察学员美育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运用20-30分钟时间对学员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提纲挈领,指引学员,使学员更好地感受美、了解美、欣赏美、领悟美,以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员的研究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学员分析把握当代社会复杂审美现象的能力。
课堂审美实践环节注重学员主动性的发挥,按照小组综合成绩和学员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分,分值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本单元尤其要注重学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充分給予学员信任。让学员从动员到组织,从时间分配到场地布置,从研讨到报道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主要作用。
三、以能力素质为牵引,实现多样化考核
“大学美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考核模式的多样化。多样化考核模式必将以学员能力素质的提升为目的,加大实践环节考核力度,加大学员对某一问题的创造性理解与发挥的比重。
改革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通过过程考核、课终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全面考察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发言、实践性作品展示、课堂审美实践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课堂讨论发言部分主要涉及考核学员课堂表现、发言情况,注重提倡学员独到见解的表达。实践性作品展示包括根据教员要求,学员形成的文字作业、PPT、视频等。
课堂审美实践主要考核学员对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艺术美的欣赏,尤其是对当下复杂的社会审美现象的理解与把握;采取现场才艺表演(摄影、书法、绘画、各类戏剧表演等)、PPT、视频制作等考核方式。课堂审美实践考核中,注重学员主动性的发挥。考察学员课前对选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能力;考察学员课上阐释观点的能力。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学员可以通过排演一出剧作来展示对社会复杂审美现象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创作书法绘画作品展示对艺术美的创造性欣赏等,当然也可以通过讲解、辩论展示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2.课终考核
课终考核包括机考和笔试两部分。机考重点考核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全部为客观题。笔试重点考察学员对美的存在方式的创新性理解,尤其是对军人品格养成、复杂社会审美现象的理解与把握;全部为主观题,注重学员的创新性理解。
四、以“实践”为表现方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检验学员审美能力
“大学美育”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是将课堂延伸至校园文化中心的实践性教学。学员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领域,还要发挥在校园实践领域。课堂授课结束后,对学员审美能力的提升与检验并没有结束,而是在校园文化创造方面进一步发挥。
1.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外审美活动
要把理论讲解和户外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艺术节、文化节、科学节等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员参加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鼓励学员加入国学艺术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文体俱乐部、新闻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社团组织进行文学艺术实踐。鼓励学员参加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科技创作大赛、书法绘画大赛、美学知识大赛、陶艺大赛、摄影大赛、社交礼仪大赛,以及话剧、京剧等艺术表演,调动学员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创造力。
2.合理设定课外审美活动评定系数
学员课外审美活动的顺利推进需要柔性和刚性相结合的制度。鼓励性的柔性政策对学员参与课外审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加分功能的刚性政策在学员参与课外审美活动的广度和频度方面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大学美育”课程的考核如果能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为参与活动、获得不同级别奖项的学员增加不同分值的美育课程成绩,或者给予一定学分,学员审美能力的提升将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上述实践性教学模式,“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将有助于军校学员审美知识的内化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新时期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J].兰州学刊,2006(9).
[3]潘一禾.论席勒戏剧“古为中用”的美育实践[J].美育学刊,2010(1).
[4]教育性的回归:高等职业教育的当代命题——基于诗教美育的实践选择及其策略[J].朱利萍.中国高教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