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综述

2014-08-08 16:14叶淑菲
学理论·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三美

叶淑菲

摘 要:介绍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引用了中外各种有特点的翻译理论来说明其翻译应遵循的标准。国内由严复的“信、达、雅”提出翻译的基本要求;由许渊冲的“三美”论分析审美价值翻译原则。国外则由卡特福德的等值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方法的灵活性,以及由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最终分析得出相关电影片名翻译四原则。

关键词:翻译标准;“信、达”;“三美”;对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120-02

前言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是一种表现和传播文化及观念的方式,也是一种大众娱乐的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思想的交流加强,翻译市场大有可为,而电影翻译,无疑已成为翻译上的“大生意”。作为文化的载体,大量英语电影不断深入我国市场,尤其是近年的进口大片更是深受广大民众喜欢。

电影片名,作为电影内容的眼睛,电影思想的灵魂,直接起着“门面”的作用,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这个载体进行有效的传播。电影片名正如人名一样,好的电影译名可以为影片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译名能高度概括标题和内容,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从而为制片方带来巨大商业利益;其本身也能随着电影被人们代代相传。片名虽与影片质量没有直接关系,但将一部高质量的英语影片配上一个精彩的译名,确实会使观众感到一次非常完美的艺术感受。

但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电影片名翻译还存在着“一名多译,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的系统的翻译理论的指导;译者由于文化差异理解偏差而误译,或是只能意会而出现乱译情况。因此,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可加深译者对电影影片片名的认识,从而正确译出片名更好地服务观众;有助于满足影片的商业化需求,吸引眼球获取高票房收入;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促进影视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益于英语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利于跨文化交流。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力以期达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标准,对发挥翻译的功能,探索翻译的方法,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翻译标准有多种提法,简述如下。

在国内,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又说:“《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顾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他的“信”忠实于原著,“达”忠实于读者,“雅”忠实于文学语言。此三字经反映作品、读者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严复介绍一系列资本主义理论大书,却偏偏用桐城派的古文笔法去译,所以长期以来,他的“雅”颇受争议。可深入一层看,他是寄望于官僚和上层知识分子阶层,想引起这些人来看他的译本的兴趣,因此必须投其所好,写出典雅古文来。电影要抓住观众也必须投其所好,而人们常常挑影片时首先看到的是片名,所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也要投观众所好。因此可将该三字经作为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信”是忠实于影片原标题或剧情,“达”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易于中国观众理解接受,“雅”则要求译名凝练、生动,具有高度概括性。严复之后的学者也提出了各种标准,如陈西滢的“形似、意似、神似”,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思果的“信、达、贴”,刘重德的“信、达、切”,张培基的“忠实、通顺”等,其中许多也都与“信、达”相似,只是提法有所改变。因此,“信、达”乃电影片名翻译的基本要求。

傅雷提出过“神似”说:神似即要传达原文的意蕴和韵味,把原文的意义、神韵把握住。其“神似”说是指在“形”“神”不可兼得时,强调“神似”,不拘泥于字面。联系之前陈西滢的“三似”,“似”是译文的必需条件、最低要求,电影片名翻译固然要形似、意似,准确反映影片内容和原题形式,然若内容与形式有别时,做到得其精而忘其粗的“神似”就非常必要。有了“三似”,还有“三美”也颇为重要。“三美”之说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学至文章》中提出的:“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将此三美应用到翻译上便有了“三美”论。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名片、商标,只有具有了“三美”,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回忆以及对美德电影的追求。

在国外,早在1792年亚历山大.泰特勒曾提出翻译三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三原则与严复的翻译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条依次相当于“信”,“雅”,“达”。他的翻译理论标志着西方翻译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除此之外,人们谈得最多的是等值翻译和等效翻译标准。这类翻译标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卡特福德(JohnCatford)和尤金·奈达(EugeneA.Nida)。

卡特福德给翻译下定义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他认为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找对等语。他的理论包含行文对等和形式对应。但是形式对应常常只能是近似的,因而其“对等”也只能是相对的。施滢滢在《约翰·卡特福德的语言翻译理论与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一文中提出卡特福德按等级将翻译进行了分类,即逐词翻译、直译和意译,并举例一一说明。然而,逐词翻译的情况只是少数成立,历来受到争议,在很多学者眼中算不得正确的翻译方法。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能直译的就直译,不能直译的便意译,当两种单一方法皆不可行,就应该相结合,或音译,或再创造另译,如此,才能将电影片名翻译做到尽善尽美。而当形象联想、思维和审美情趣等差异使得片名无法真正对等时,便要求相对意义上的对等,也即做到“等效”。

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即等效)翻译观。,他曾解释:“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他强调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在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形式的一一对应,而求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电影名的翻译恰恰看重的是让接触译文的人理解,这样才能达到商业目的,吸引更多的人观看对应的电影。王菁、刘慧君在《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析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中指出将英语电影片名汉译,要以功能对等为目标,切实保留原片名的信息价值,审美价值和宣传价值。在片名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要体现在:观众第一性,发挥汉语优势,以及实现英汉片名功能对等。但奈达的理论有可能忽视了形式意义,或高估译者的双语文化知识,或忽视读者认知能力的差异。在电影片名的翻译时,为了更好的应用等效理论,译者应努力学习掌握英汉双语能力,了解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在译出简洁明了、易记上口、符合电影主题的片名,也应尽量译出艺术感染力,以弥补可能造成的对原片名的语言结构的形式意义的折扣。

传统的翻译理论常围绕“直译”和“意译”两个思路进行讨论。针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亦是如此。而纽马克认为采取何种的翻译方法应取决于文本类型。根据功能特征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和诉求功能文本。针对此三类文本类型,他又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译法。据其文本分类,电影片名翻译应归属于诉求功能文本和部分信息文本的范畴。周建良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中提到纽马克理论中语言的四种主要功能:表情、信息、诉求和美感功能。电影片名作为专有名词,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诉求功能和美感功能。继而提出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原则:信息价值原则,美学欣赏原则,目标取向原则和文化价值原则。但分析目标取向原则时认为要忠实传达原文信息和考虑观众审美情趣,这似乎与前两个原则重叠。并且,电影作为一个商品,是众多艺术样式中,科技含量最高,制作成本最高,同时也是消费成本较高,利润收益较高的文化产品之一,從这点看,除了文化价值,电影片名也绝对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不能落下并须深入研究的一大原则。遵循了商业价值原则,电影片名才能更符合电影投资方的利益,为其吸引高票房,进而推动后续电影的发展。

二、总结(未来展望)

上述理论或研究结果各有其特点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翻译标准以及探讨出的翻译方法。但实践证明,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缺乏统一系统系,电影片名的翻译也用得上“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的功夫。这就需要译者们坚持努力不懈的学习,强化双语能力,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结合前辈们的思想,自觉改进,研究新视角,创造新理论、新方法,将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论述,形成关于其特点、功能、翻译原理,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多方面的完整论证体系,进而以系统的电影片名翻译理论方法促进影视翻译的不断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

参考文献:

[1]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郭富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何高大.英汉互译规律巧学诀窍[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施莹莹.约翰.卡特福德的语言翻译理论与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

[7]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三美
荆州积极打造“三美”畜牧业
论湖南花鼓小戏创作之“三美”
《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三美”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
从三美原则浅析许渊冲的古诗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