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若 芝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而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突出了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性.但学位论文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相关影响的因素.目前的论文评价中存在如何从定性走向定量评价的问题.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位论文,这里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以综合模型的方式来评价硕士论文.在这方面前人已有所研究,在处理权重的时候大都用专家评定法或层次分析法这些常用方法,忽略了人的判断模糊性,此处选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巧妙地避开了这一缺陷.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指标体系、权重体系、综合评判的评价集构成.
为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硕士学位论文,经专家评定选出实用价值、前沿性、理论水平、文献综述、知识的应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基础知识、论述水平、英文水平等评价指标,考虑相关性等因素,用多元回归分析精简后剩下实用价值、前沿性、基础知识、知识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7个指标.综合各个专家建议,选评价集为V={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2].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在此收集专业人士对论文质量的评价信息,设计了一份简易的学位论文质量调查表,并选择对硕士学位论文有一定客观、准确认识的不同的人,分别对调查表中的各指标做出等级评定.在例中,分别选择4名校内教师,4名校外教师,2名领导一共10名专业人士对随机选取的一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各级指标作出等级评价.然后收集调查表,统计10张调查表.其中实用价值这行后面的数据分别表示:4名校内教师对所选论文的实用价值评价为优秀的有1人,良好的有2人,及格的有1人,不及格的没有;4名校外教师对所选论文的实用价值评价为优秀的没有,评价为良好的有2人,评价为及格的有2人,评价为不及格的没有;2名领导对所选论文的实用价值评价为优秀的有1人,评价为良好的有1人.其余依此类推.由此得到表1.
表1 指标体系表
表3 处理后的模糊矩阵
接下来将3个模糊数用求算术平均的方法整合成一个数[4],即得到表3,再通过去模糊化和归一化,最终得u11,u12的权重分别为0.94,0.06.同理可得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u21的权重为0.6,u22的权重为0.4,u31的权重为0.2,u32的权重是0.4,u33的权重是0.4,u1的权重为0.2,u2的权重为0.35,u3的权重为0.45.据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及领导对论文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校内教师的权重为0.45,校外教师的权重为0.35,领导的权重为0.2.
用w代表校内教师,x代表校外教师,y代表领导.
首先看校内教师对选题(u1)的评价情况.由表1中4名校内教师对u11,u12评定等级情况,可写出如下评价矩阵
类似地有校内教师对u2、u3的模糊评价
求校内教师对学位论文质量u的模糊评价,由表1知
小数点保留两位得
同理可得校外教师对学位论文质量u的模糊评价
归一化后得
领导对学位论文质量u的模糊评价
归一化后得
将Bw,Bx,By构成学位论文评价矩阵:
由表2的内容可知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及领导对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权重集为
由此可得3类人员对学位论文的模糊综合评价为
归一化处理后结果为
即3类人员对这篇学位论文质量总的模糊综合评价为24%的程度为优秀,38%的程度为良好,30%的程度为及格,8%的程度为不及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说明该论文的质量属于良好[5].
以上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以综合模型的方式评价硕士论文,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在给定指标权重的时候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较层次分析法而言,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开了专家的判断模糊性.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更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韩主君, 汪培庄. 应用模糊数学[ 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8
[3] 王战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技术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安静.本科生毕业论文模糊评价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6):72-75
[5] 雷亚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模糊综合评价法[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23(3):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