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轮 毛红霞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民办高校学报互认机制研究
陈汉轮 毛红霞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当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学报不具备公开刊号,处于内部准印非公开出版的状况。在学术期刊供不应求的现状下,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文章提出建立民办高校学报互认机制,以期扩大民办高校学报的覆盖面,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平台,对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学报;学报评价;互认机制
民办高校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办学层次不高,过去的发展主要以规模发展为主。为了在未来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办高校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等各个层面和多种途径进行探索。其中,创办并办好学报不失为一条一举多得的途径。此举可以为广大民办高校教师提供科研阵地与学术平台,可以推广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为壮大民办高校科研力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是民办高校对外宣传的有力渠道。
根据教育部2013年6月21日和12月30日公布的数据,全国现有民办高校716所,①教育部:《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2013-06-2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9/201306/xxgk_153565.html。②《独立学院名单》,2013-12-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71/201010/109693.html。其中民办本科高校99所,独立学院292所。笔者采用网络查询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全国民办高校学报共有149家,其中独立学院学报有28家(见表1)。
表1 民办高校学报分布
由表1可见,现有创办学报的民办高校只占全部民办高校的20.81%,还不到1/3。全国民办高校716所(含独立学院),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8.76%,而民办高校仅有4份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报,占全国公开出版高校学报的0.5%,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学报只能停留在内部交流的阶段,这与民办高等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三分之一的比重极不相称。③赵成:《民办高校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一章第四条指出,期刊发行分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11-09,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h/200511/20051100744249.html。但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内部发行即无公开刊号在我国目前的职称评价体系下是受冷落的,也可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学报是非公开出版刊物这一致命的因素,难以吸引高质量的稿件,大多发表校内的科研成果,且多数文章为应景之作。再者,在现有职称晋升制度的影响下,校内的优质稿源也纷纷外流。在刊号审批制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民办高校学报的发展在未来很难有较好的改观。
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对全国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编辑部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改革针对具有公开刊号的学报,对绝大多数内部刊物的民办高校学报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对民办高校学报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不断提高学报自身的学术质量和编校水平,反哺民办高校的科研和教学。
民办高校只承认公开的学术刊物和自己未公开出版的学报,而把其他非公开出版的民办高校学报拒之门外。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学报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只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民办高校学报游离于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之外,只是得到本校科研体系的认可,其作用仅限于本校范围。加上民办高校学报整体实力较弱,分散发展显得孤立无援,因此寻找一条提升民办高校学报质量和作用的路径非常必要。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有条件地开展学报互认,不失为一种一举多得的途径,此举既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平台,扶持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又可让民办高校学报抱团发展,实现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滞后,除了学校科研投入不足、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以及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外,满足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的学术期刊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学术期刊从数量上难以满足需求,据原新闻出版总署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和大学教师发表论文480万篇左右,但是目前现有的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实际能刊登的论文不到200万篇。*张友:《国家或将放开期刊审批范围》,2008-01-08,http://www.21cbh.com/HTML/2008-1-8/HTML_UAL90NDG2M04.html。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弱,在激烈的论文发表竞争中处于劣势,且通过高昂的版面费来换取发表机会,已经成为公开秘密。但是教师要晋升职称、取得省市的科研课题,就必须发表在更高水平的刊物上,这给无正式刊号的民办高校学报较大压力。再者,学报一年仅有的版面,也不能满足全校教师发文的需求。民办高校学报既不能吸引外校稿件,又不能完全满足本校教师的需求,可见民办高校学报的处境非常艰难。
由现有的民办高校学报数据可知,97.3%的民办高校学报为内部刊物,因此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内部刊物群落。内部刊物是指持有“准印证”在本系统、本行业和本单位内用于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和交换信息的非商品性连续出版物。*《切实加强内部刊物管理》,《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第9期,第35页。因此,民办高校学报也可以理解为,在民办高校系统内用于交流学术信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非公开出版刊物。民办高校学报要进行正常的出版活动,应按照《关于加强内部报纸期刊审批管理的通知》(1994)、《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1998)、《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7)等法规的要求运行,对于民办高校学报而言首要遵守的原则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刊登广告,不得在社会上征订发行,不得传播到境外,不得拉赞助或搞有偿经营性活动”,这是民办高校学报正常出版的法律底线。民办高校学报互认属于科研管理或学术评价的范畴,并不违反相关规定,符合现有的法律框架。
因此,在无法改变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学报内部出版的前提下,民办高校学报之间实行互认制度不失为一条良策,即民办高校学报通过互相认可,既能增加民办高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渠道,又能使民办高校学报展开有序合理的同行竞争,从而摆脱目前尴尬的局面,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综上,民办高校学报互认合情、合理、合法,是有利于民办高校自身及其学报未来发展的一项有益举措。
互认,即互相认可、相互承认,民办高校学报互认可采取高校间学分互认的方法,即办有未公开出版学报的不同民办高校之间,互相认可本校教师在对方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办法展开:其一,通过学校间行政式的合同或备忘录进行合作,将对方学校学报列入本校的期刊目录;其二,民办高校学报群体进行相应的评价,通过评价选择符合标准的学报。
(一)学校间双方或多方互认
可以参照高校学分互认的方式:合作高校校长共同签署备忘录,实现合作院校学分互认。由两家或多家学科相近的民办高校共同发起(如综合类与综合类、医学类与医学类、外语类与外语类等),以合同或备忘录的形式确立学报的互认,并在校内修改相应的科研政策,将合作方学报视为具有与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同等的地位。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合作形式简单,可操作性强且操作成本较低,缺点在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确立学报的互认,以行政的力量替代了学术的杠杆作用。这一形式可被看做民办高校学报互认机制的初级模式。
(二)民办高校学报参与评价并经筛选后互认
民办高校学报的评价,涉及评价标准及评价主体的确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涉及面较大,民办高校也没有这样大的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可选择一个省、地区或学科较为相近的几家民办高校进行。民办高校管理者、学报办刊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放开对民办高校学报的刊号限制,但是主管部门始终未放闸,以至于民办高校学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不过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互相合作,使民办高校学报互通有无,不断提升办刊质量,满足民办高校教师发文的需求。
第一种互认方式适合于少量民办高校,面向所有民办高校学报的互认,通过民办高校自身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是最佳的选择。在评价之前,首先落实参评资格,笔者认为参评资格可依照省级出版部门的年审是否通过作为依据比较权威。因为目前不管是公开出版还是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都要接受出版部门的年审,所以在近几年只要出现一次未通过或在年审中出现问题的学报就被取消参评资格。然后,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参考“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1995),学术理论类期刊质量评估分为政治与业务标准(40分)、编辑标准(30分)以及出版标准(30分)。*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433-434页。这种评价办法是针对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具体的标准不适合民办高校学报,因此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学报评估标准的建立应着重于刊文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标准,具体指标见表2。在评价之前,参与的民办高校应共同商定学报互认的标准分,以待评价后进行具体操作。以下就学术质量、编校质量、专家选择以及评价机构的选择和操作过程进行阐述。
表2 民办高校学报评估标准建议表
1.学术质量评价。刊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报的质量,因此两者应在整个评价中占有较高的分值。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学报没有公开出版,所以不能以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影响因子、他引自引、下载量等指标不能体现其真正水平。笔者认为,可选择人工阅评的方式进行,组成专家组,对近3到5年的学报进行阅读,然后针对办刊思想及特色、基金论文数、作者学术水平和期刊获奖情况进行评分。为保证评分的公平、公正,去除最高值和最低值,取平均分。
2.编校质量评价。学报质量由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组成,学术质量是根本,编校质量是保证。编校质量评价应严格按照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图书出版质量的要求,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否则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按期正常出版,封面及整体设计,栏目设置的合理性与特色性,版式设计(图文协调)科学性,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及其差错率,标题、图表、公式、注释及文献编排规范等因子也应作为评价的指标。
3.专家选择。评价专家由专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两个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学术质量评价专家由学报刊文的相应学科学者组成,由参与学校公认或选择公办高校的学者组成,为避嫌可不邀请民办高校的学者;编校质量评价专家由学报界的专家组成,选择资深的学报界权威人士。
4.评价机构的选择及操作过程。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会员单位由民办高校学报组成,现有会员60余家。该研究会对民办高校学报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评价操作机构由此研究会担任是合适之选。待学术质量评价专家和编校质量
评价专家落实后,该研究会将各个民办高校学报的报送材料分送两个评价专家组评审,然后将两个评分进行综合,最终划定标准分,选择在标准分及以上的学报入围。建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共同发布入围的民办高校学报名单,各个民办高校可参考这个名单,将名单内的学报视为具有与公开出版学术期刊同等的地位。
民办高校学报若以目前的149家为基数,公开出版刊物仅4家,非公开出版的学报占97.3%。这些非公开出版的学报大多创刊于2000年以后,创刊的目标和初衷是服务于本校教师,办刊还停留在初创摸索的阶段,由于互认是一个新概念,被广泛认可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随着民办高校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民办高校对科研的日益重视,民办高校学报的数量也将会不断增加。为使民办高校学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民办高校学报互认是一种有效且操作性较强的举措,可惠及民办高校学报本身以及民办高校整体的长远发展。虽然其推行和推广有较大的难度,但应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此举是现有学术期刊管理体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值得民办高校管理者和学报办刊人研究。
(责任编辑 陈维君)
On the Mechanism for Mutual Recognition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Journals
CHEN Hanlun & MAO Hongxia
(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The vast majority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journals are not openly published. As academic journals are in short supply, staff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relatively weak which puts them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mutual recognition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journals, so as to extend their coverage and meet the research needs of staffs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t can play a great role in expanding communication of the journals 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journals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jour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mutual recognition
2014-06-25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7届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2013YBO11)
陈汉轮,男,浙江象山人,编辑,研究方向:期刊出版。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