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业发展水平及浙江对策分析

2014-08-08 02:15:52应翔君诸伟惠
关键词:商品交易流通业连锁

应翔君 诸伟惠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服 务 经 济

我国流通业发展水平及浙江对策分析

应翔君 诸伟惠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文章构建了包含流通业整体规模、电子商务发展和连锁零售发展等三个方面计11项指标的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在构建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情况,以及通过横向比较,对浙江省流通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浙江流通业发展的因素,并对提升浙江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流通业;服务业;电子商务;连锁零售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流通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流通业是联结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重要纽带,在保障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创造就业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流通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许多专家学者对流通业进行了专题研究。构建涵盖流通业整体规模、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领域的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是此文的目的。

一、文献综述

米冰(2014)基于28省1985年~2011年批发、零售业及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GDP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区域差异与城市化、市场分割有一定关系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①米冰:《我国流通业区域差异的计量模型分析》,《商业时代》2014年第7期,第6-7页。何源(2014)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转型发展经验,重点从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经营体制创新、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产业的科技促进作用和产业专业人员的培养五个方面,探讨发达国家流通产业转型的基本经验,并提出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性建议。②何源:《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及创新探索》,《商业时代》2014年第7期,第4-5页。李骏阳、余鹏(2009)基于周转率指标、规模性指标和效益型指标三大类共10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流通业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③李骏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1期,第14-20页。刘根荣、付煜(2011)构建了包含30个指标的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流通产业2008年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④刘根荣、付煜:《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1期,第11-18页。任保平、王辛欣(2011)构建了包含地区发展对流通业的影响、流通业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流通业自身发展状况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基于2008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进行了评价。⑤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第45-50页。

尽管目前商贸流通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也已经有学者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流通业进行了考察,但数据较为陈旧,不能反映国内流通业最新的发展态势,同时忽略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流通渠道对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区域流通发展水平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市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存在较大差距,各省市流通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仅看少数几个指标难以直观地把握各省市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差距,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区域流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市的流通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

1.区域流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综合考虑系统性、可操作性、指标针对性和数量适中原则,拟从流通业整体规模指标、电子商务发展指标与连锁零售发展指标三个方面切入遴选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流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1:流通业整体规模指标。该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流通业自身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省市体量差异和指标代表性,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业限上法人企业单位数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和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数量作为流通整体规模指标下的二级指标。

指标2:电子商务发展指标。电子商务作为新兴流通渠道,近年来发展迅猛,代表着流通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笔者将电子商务发展指标作为衡量流通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包括网商规模指数、经营水平指数和普及指数3个二级指标。

指标3:连锁零售发展指标。连锁零售作为一种先进业态,通过统一进货、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规范使零售企业取得规模效益,代表着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下文所指的连锁零售发展指标包括连锁企业门店数量、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和统一配送率三个二级指标。

2.数据来源与计算。除了网商规模指数、经营水平指数和普及指数三个二级指标的数据来自阿里研究院数据地图外,其余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批发零售就业人员数量和统一配送率用以下公式表示:

P=P1+P2+P3+P4

(1)

R=S1/S2

(2)

式(1)中P—批发零售就业人员数量;P1—批发和零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P2—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P3—批发和零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P4—住宿和餐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式(2)中R—统一配送率;S1—连锁零售企业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S2—连锁零售企业商品购进总额。

3.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纲差异并得到相关矩阵。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443.741,相应的概率P低于显著性水平0.05,KMO值为0.829,大于0.8。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适用于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使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见表2)。

表2 因子分析结果一览

将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1与因子2提取作为综合因子,记作F1和F2。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表3 旋转载荷矩阵①表中因子载荷的系数反映了指标在每个因子中所占的载荷大小,其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载荷越大,指标与综合因子的联系也就越大。

综合因子F1对批发零售业限上法人企业单位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数量、网商规模指数、经营水平指数、连锁企业门店数、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7个指标有较高载荷。

综合因子F2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普及指数和统一配送率4个指标有较高的载荷。

根据式(3)计算区域流通发展水平得分(见表4)。其中F为区域流通发展水平得分,F1、F2为两个综合因子得分,λ1、λ2为两个综合因子方差贡献率,β为F2的累积方差贡献率。

F=(λ1F1+λ2F2)/β (3)

(续表)

根据区域流通发展水平得分,可以将31个省级行政区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大于1的地区: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四省。第二梯队为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大于0、小于1的地区:上海、北京和湖北等9个地区。第三梯队为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小于等于0的地区:河北、重庆和云南等18个地区。我国区域间流通业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结构不平衡。我国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结构呈金字塔形。位于塔尖的第一梯队的地区数量仅占样本总数的12.90%,而组成塔基的流通业发展水平第三梯队的地区占样本总数的58.06%,相差悬殊。

其二是东西不平衡。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高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偏低的区域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其三是南北不平衡。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珠三角经济区流通业发展水平高于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流通业发展水平又要高于环渤海经济圈。

三、浙江流通业发展水平分析

浙江省是流通大省也是流通强省,这与实证分析结果相符。浙江省区域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为2.13,位居全国第二,与排名第一的广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广东省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在常住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和流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江苏和山东流通业发展水平得分紧随浙江之后。与其余30个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浙江省流通发展水平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综合因子F2得分较低。浙江省综合因子F2得分仅0.03分,在31个地区中排名第10,与综合因子F2得分较高的北京、上海相比,差距悬殊。其中北京综合因子F2的得分是浙江的127倍。综合因子F2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普及指数和统一配送率四个指标有较高的载荷,由此可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普及指数和统一配送率不高已经成为浙江流通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2.商品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有待提升。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良好,2012年浙江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为764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为2 167.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数据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分省年度数据页面,网址为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fsnd。然而浙江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交易额为2.84亿元,与江苏省3.56亿元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交易额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浙江和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交易额计算得出。两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相关数据见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为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fsnd。这说明浙江省商品市场交易规模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3.连锁零售企业单店销量额偏低。截至2012年,浙江省已有连锁零售企业门店29 496家,位居全国第一,大幅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广东省。然而,浙江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仅为2 302亿元,位居全国第五,落后于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浙江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平均销售额仅为781万元,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28位,领先于四川、贵州和宁夏,这与浙江省流通大省和流通强省的定位并不相符。*数据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分省年度数据页面,网址为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fsnd。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对提升浙江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四个对策。

1.加速开拓国内市场。加速开拓国内市场,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对进一步提升浙江流通业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进一步推广北京浙江名品中心的成功模式,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设立浙江名品中心和浙货公共营销平台,抢占城市消费市场。二是要进一步开发乡村市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一级的低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县市设立一级经销商,辐射乡、镇,开发低线市场。三是加强对浙江制造、浙江品牌的宣传。充分利用省外平面媒体、大型门户网站等媒介对浙江质量有保障、品牌有优势的产品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打响浙货知名度。

2.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改造提升,提高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的竞争力。一是要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发展商品交易市场,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二是对已有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整合,对存在“低、小、散”问题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撤并。三是加强龙头商品交易市场的培育,完善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龙头商品交易市场的客流量和交易额,通过龙头市场带动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

3.重点推进电商普及。一是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面、高速通畅、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城市宽带网络,加强农村、山区的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电子商务夯实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电商服务业。培育、引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集成商,为企业提供电商培训、电商外包、摄影、物流等服务,帮助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三是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等优势业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或是打造网上交易市场,或是鼓励商户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网络零售和网络批发。

4.统筹发展连锁零售。加强对连锁零售的统筹安排,扭转浙江连锁零售遍地开花的格局。一是要加快制定、落实连锁零售业的行业标准,实现统一进货、统一管理和专业化分工,发挥连锁零售的优势,避免连锁零售企业仅流于形式。二是鼓励浙江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连锁零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构建跨区域的连锁零售网络。三是利用市场力量,逐步淘汰流于形式、门店销售额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连锁零售企业。

(责任编辑 陈汉轮)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China and Zhejiang’s Countermeasures

YING Xiangjun & ZHU Weihui

(ZhejiangAcademyofCommerce,Hangzhou,Zhejiang, 310006,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valuate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cluded 11 indicators covering three areas of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e-commerce development and retail chai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cores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s in the 31 provinces. Through horizontal comparis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Zhejiang, it points out the factors that constraint its development in Zhejiang’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enhancement.

circulation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e-commerce; retail chain

2014-08-15

应翔君,男,浙江东阳人,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商贸流通。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6.006

猜你喜欢
商品交易流通业连锁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26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4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日本二手商品线上交易抢眼
投资北京(2018年10期)2018-12-29 09:03:46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2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23
美国对关系国计民生商品过度投机的法律规制及其借鉴
中国市场(2016年26期)2016-07-11 03:54:13
日本法上的金融商品交易业者等机构的行为规制——以说明义务和适合性原则为中心
商事法论集(2016年2期)2016-06-27 07: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