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转型之路怎么走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了依据和方向。借此机遇,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尽快实现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制度设计上有许多先进之处。一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从一开始就采取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具有开放性。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双师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育模式上,既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单独设置教育学院(系)的模式,也有高等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如普通师范教育那样,将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一体化设置的模式。四是培养培训一体化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末就在国家重点高校建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教育,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大规模建立,实现了培养培训一体化,迈出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过渡的第一步。但总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仍采用四年一贯制的师范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专业的有限性和稳定性与职业学校专业种类多、调整变化快之间的矛盾;技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三性”办学特色的实现与培养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实行“4+1”或“4+2”分段培养模式,可以根据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需求从社会上招收技术技能人才,实行按需培养,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能有效解决四年时间把“三性”都做强的矛盾,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
姜大源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职业教育要尽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
当前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分离,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产教融合”。这主要表现为两套证书体系的并行:一是作为教育属性的学历证书,起于初中层次的初等职业教育,经高中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止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颁发;二是作为职业属性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组成,由人社部门颁发。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中职和高职学生在获得相应学历证书之时,应获取哪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无明确的依据和规定。以至于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名目繁多,导致社会无以适从;另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不能实现等同或等值,很难在就业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予以正确的评价、认定和使用。换句话说,在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缺乏一个评价的参照系,一个认定的框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化解这一难题并给出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答案,这就需要有一个“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大视野。在这里,笔者提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整合教育和培训等各类证书、资格标准,从而实现等值、互认,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机制运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选项。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一是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资格证书,每获得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就等同于相应的学历层次证书(等值性);二是每一层级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可根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市场的需要就业(需求性);三是为获得高一级资格证书,在需要时可返回职业院校,或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实现职业晋升和学历晋升(开放性)。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将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即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发展,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进阶”结构和通道,可实现学历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使技能人才能得到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甚至更高的社会地位。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大学应为职业教育放下身段
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国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即将出台实施。但搞好职业教育,仅靠政府规划是不够的,仅在职业教育领域努力也是不完整的。中国大学还要在更多方面做好工作。首先,要架起职业教育与学术性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有接受学术型大学教育的机会。这是项重要的工作,核心是要化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想一想有多少中国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职业教育?这样的问题来自中国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没有前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未来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要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转到学术型的大学读本科,可以考研究生、读博士。其次,要丰富大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教师了解实际,才能教育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派高校教师到企业部门挂职锻炼,也可像德国那样,要求到高校工作的新教师要有起码一年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不但对于培养人才有好处,对于大学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也同样大有裨益。此外,要把专业(职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好。中国虽已设立MBA等38类专业硕士学位,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不高。各培养单位并未特别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仅将其视为成人培训一种特殊方式。办好专业(职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大学进一步加强同企业的联系,真正实行“双导师”,规范培养,按专业学位教育要求开展工作,而不能仅将其视为学校创收的一种途径。最后,还应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2011届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同西方国家差距很大。中国大学应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有真正成功创业经历的师资队伍,对学生不断辅导。还要在资金、财务、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给创业学生提供必要帮助。
苏 华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些老问题还未解决,一些新矛盾又涌现出来。如课程体系衔接、教学方式创新、招生模式改革、办学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老问题;又如职教理念亟待创新,系统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和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各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教育与产业的融合等问题亟待解决,以及职教行政管理方式还不适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要求等新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相互掣肘,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创新,不改革没有出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中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首先,要抓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做好现代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是顶层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将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办应用技术大学,构建起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化体系和可操作的职业教育证书体系也应高度重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应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同时,专业大类、重点专业要与国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匹配,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要与职业教育规模、地位、结构匹配,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设置与区域人口、经济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