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014-08-07 06:42罗俊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课堂教师

罗俊梅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是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本文就高效课堂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中心观;主导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12-02高效课堂凸显"生"中心观、"学"中心观,个人认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课改下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推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保驾护航,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怎样体现呢?在经历了多次培训及长期实践之后,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表现在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导演、导疑、导问等多个方面,教师的角色可以是设计师、主持人、评论员、裁判员等。

1.导向"——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首先像一位舵手,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通过制定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汲取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如在"大洲和大洋"一节,我把目标投在电子白板上:

1.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1.2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1.3到独学专心、互学积极、认真倾听、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目标后,很快就利用教材展开自学。俗话说:有目标才有方向,教师的"导向"能提高课堂效率。

2.导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听音乐、讲故事、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海陆的变迁"一节,我搜集了一段海底火山喷发的视频,学生亲眼看着平静的海面瞬间沸腾,在急剧的火山喷发之后,海面上多出一个岛屿,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

3.导思"——借助问题设置,调动学生思维

地理学科兼具文理科的特征,在一些自然地理知识上,学生往往感到难。这时教师可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理清思路,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使难点得以突破。如在经纬网的教学中,认识经纬度的变化规律非常重要,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3.1找到00纬线,观察从00纬线向北和向南,纬度怎样变化?

3.2找到00经线,观察从00经线向东和向西,经度怎样变化?

3.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3.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个经线圈?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读图,得出结论。实践证明:教师有价值的导思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引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4."导法"——指导学习方法,帮学生化难为简

在一些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中,许多学生想学会却总感吃力。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点一二, 帮助学生拨云见日,化难为简。如七年级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时,不少学生对地图总是记不准,尤其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易混淆。教师可展示多种类型的世界地图,总结大洲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亚洲和大洋洲的东边、南北美洲西边濒临太平洋;而南北美洲西边、欧洲非洲东边濒临大西洋;还可借助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说明欧洲与美洲之间隔着大西洋……在识记地图的时候,有了好的方法可事半功倍。在八年级"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中,好的读图方法可让学生学得有劲儿,学得有效。

5."导演"——搭建舞台,鼓励展示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展示,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展示的舞台。教师要善于创设展示的情境,不拘形式,激励学生放下顾虑,勇于展示。回答问题是展示,模拟角色扮演是展示,绘图讲解还是展示。地理学科中有许多适合表演的知识,如两人合作扮演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当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以科学家的口吻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危害等……教师在"导演"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要他有点跃跃欲试,就把他推上展示的平台,营造"人人争做课堂的主人"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而学生"演"的方式来诠释所学的知识,无疑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6."导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倡导"打破砂锅问到底"

质疑问难是学生最可贵的学习品质,不会质疑就不会学习,不能创新,学生就没个性。实践证明,质疑求真是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教师"导疑"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摒弃错误观点,象正确的结论靠拢。如在"气温的分布"教学中,讨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怎样变化?学生查看教材,得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也有学生表示疑惑:海拔越高离太阳就越近,为什么气温还降低呢?看来只有教材的结论还不能说服学生,围绕这个疑惑教师可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学生顿时豁然开朗,还可运用这个道理解释"高出不胜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7."导问" ——拓展思维,引发新的思考

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收获走出课堂,同时也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导问"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为下一个知识点或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达到"预知后事如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在历史人物的教学中要追求历史的真实,切不可为生动而失去科学性。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如学习了"大陆漂移说"之后,留下两个问题课外探究:(1)将来世界的海陆分布会变成什么样?(2)是什么力量使大陆发生分离和漂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必然会有新的收获。

可见,高效课堂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一方面放手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一方面仍是课堂的总策划,把握着课堂的节奏和流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保证了课堂的"活"而不"乱"。教师的主导表现得有趣、有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参考文献

[1]丁晓飞,如何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外阅读》,2011年第11期;

[2]李华,浅谈地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研究》,2011年第3期;

[3]崔素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中小学教育》2012年4月。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