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规格

2014-08-07 00:34马琦
艺苑 2014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摘要】 在艺术学独立为门类后,如何更进一步提升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建设研究问题。该文以细化理论和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之后,提出了对硕士研究生加强优质规格及其系统教育的策略性观点。

【关键词】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优质规格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自2011年艺术学独立为门类之后,艺术学科教育的变革与完善问题也被广泛地重视了。其中,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比如,“艺术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位论文选题与评审、学生就业等议题,就是被不断提起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变革完善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育,首先需要认真梳理清楚当下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充分认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优质规格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所谓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规格,是指研究设置对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定质量优良标准。简言之,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该有高质和系统的培养规格。那种接受了四个学期的研究生教育之后,依然不知道如何定位选择自己专业的学位论文研究专题,以及没有获得所学专业的学术判断方法与能力,等等现象都是缺乏规格教育意识与行为的结果。环视当下艺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学业状态,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本文认为,加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规格,是当下和未来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策略与途径。

一、 当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

仅从问题发现的角度而言,中国目前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从核心的视点看,主要问题反映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

(一)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教师角色扮演不力的问题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成效多取决于导师的教育实施力度。整体来看,长期以来研究生导师教育乏力的原因在于以下诸方面。

1.教师缺少自己独立的教学思想

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有效帮助学生成长,把学生培养为有思想有才能的人。但现状却是学校普遍缺少自己独立的办学思想、教师普遍缺少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没有开创性独立的思想作为指导,教育教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思想的指导,教育教学就不能有效帮助学生优质的成长;没有思想作为指导,中国的教育就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多元的教育学派,正是因为缺少思想所致。

在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中,教师缺少教学思想更是普遍现象。有很大比重的教师认为艺术学科的教育就是凭自己的经验教学,他们对教学思想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是意识到了重要性,但缺乏将其梳理、提炼成系统的教学思想的能力。因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教龄20多年的教师,当别人问到“你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时,他竟然无法应答;或是在他大段的表述中你能够知道他是有想法的,但却无法用一句话将他的“想法”准确表述为他自己的“思想”,或相关具有创见性的学术概念。

2.专业课程的教授缺少规格内涵

这里所说的“缺少规格”,是指课程讲授缺少专业的逻辑起点与系统结构。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往往不注重说清“这是一门什么课程”、“学生能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学了这门课程有什么用”、“这门课程给予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是什么”等诸多问题,即在教学中缺少对于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学法、课程评价、课程有限编码知识系统等等的明确说明。所以在学习一开始,学生的任务目标就不明确,结果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也经常会出现在课程结束后竟想不起课程名称或是说不清在课程中的所学、所获等问题。身为研究生,这是最直接的感受,而且不是个别人的个别感受。

3.教师缺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

这个问题更多出现在艺术学科的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如钢琴专业的学生就某一技术点向导师请教,希望能得到帮助时,经常会听到“这有什么好说的,练它800遍就不信你弹不好!”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答复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钢琴专业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可以说它是个“熟能生巧”的专业。但仔细想一想,任何技巧的形成肯定都是有它的原理的,技术点不能解决,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明白其中的原理,没有找到那个技术点的关键点。学生的请教是希望教师能够把那个“关键点”讲清楚或认识明白来帮助自己更快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一个“练它800遍”这样的回答。在艺术学科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也都有类似情况的发生,比如有油画专业的同学就讲:“我把专业上遇到的问题报告给有的老师,可他就是挠不到我那个痒痒处,急人!”其实,这就是由于教师缺少教学思想、缺少系统学术理论支撑自己的教学所导致的。一句话,教师缺少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将制约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

4.教师缺少对职业操守的守候

教师岗位是需要极大责任心、耐心和爱心的。正因此,“教师”向来是极其受人尊重的职业。但却有不少教师的单一性教学行为,辜负了大众对于教师的尊重。如有一位讲授钢琴的老师,她对每一级学生都是用固定的曲目模式去教学。也就是说,假如“研一”有3个学生,不管这3个学生个体条件如何有差异,都弹同样的曲目,下一届“研一”的学生,同样还是弹这些曲目。她的学生只有在临近专业考试的那两个星期才能上一节像样的专业课。对于这样的老师,不要期望她能够因材施教,连教师最起码的责任心在她身上都是“奢侈品”。再如,有一大学的某老师给“研一”的学生上《艺术XX方法》课,课时应为18周,但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到了12周的课,才第一次见到某老师,前11周的课都是那教师找各种借口让学生自由安排了。如果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导师都如他们,那不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5.教师欠缺对学术研究与创造实践“两手抓”的能力

虽然现在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硕士(即理论型)与专业型硕士(即实践型),但在笔者看来,真正优质的艺术学科研究生规格教育应该是学术研究与创造实践两手抓,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对研究生进行培养。endprint

但就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学术型硕士的研究生教育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创作实践训练。很多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在研究生教育后反而失去了创作的意识与能力。而专业型硕士的研究生教育中则相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后是要更多从事与实践相关的工作的,是否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可以从事专业研究,并不十分重要。这两种认识都是有偏差、有误区的,都没有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互为作用的重要性。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之路走不远。

6.教学重“知识”而轻“意义文化”

尽管“知识”也是文化形态。但问题是不仅是在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中,在当下中国的整个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单一性重专业“知识”而轻意义文化的现象。这里的“重‘知识,轻‘意义文化”指的是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点的堆积,而忽视了知识点背后隐藏的厚重价值内涵。对于学习艺术的研究生来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学艺术的人都没文化!”当然,说这种话的人首先就是没文化,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遗憾的是,这一点,很多艺术学科的教师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即便认识到了,也并没有把它很好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如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会学到音乐史类的课程,对于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有为难情绪,觉得史类的课程实在是枯燥、无聊。因为老师讲授的重点永远都是在那些作曲家的生平、代表作以及风格特点上。对于这些知识点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揭示的学理,以及历史为何会如此演变至今、自己的专业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没有深入的、启发性的讲授与引导,所以学生总觉得这些历史离我们太过遥远,毫无关系,更不会主动去了解。不知道过去,就不能认清现在,也就不能预见和定位未来。

7.教师缺少专业课程开发能力

在南方某高校举行的关于解决艺术硕士研究生相关问题的师生交流会上,一位“研一”的同学发言说:“我本科就是在咱们学校念书,现在读研究生发现,本科和硕士的课程差不多啊。”从这位同学的话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本科和硕士的课程差不多”,就说明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很单一、学术水平不够,表明了相关导师缺少专业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表上看到的永远都是本科时期上过,或是可以想象到的一些课程,毫无惊喜和新鲜感。同时也说明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研究生教育应有的规格,更谈不上优质规格了。按照常识也知道,即便是相同的课程,研究生阶段的所授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比本科阶段要深入得多和系统得多,而不是差不多。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差不多”的思想与行为,真是毁掉不少人。

8.教师教学缺少新颖性

经常听到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在一起对一门课程进行交流,当有人说某老师上课时举了某个例子,高年级的同学马上就会说,“我们上课时,他就举过这个例子了”,或是老师在上面讲某段话时,学生在下面完全能够猜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反复使用某个例子的教学行为,一是,可能说明这个例子确实经典,就像经典的音乐作品,百听不厌。二是揭示教师欠缺教学艺术。在艺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这也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教师不仅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应答学科变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而且讲授方式缺乏新意,不能做到“陌生化”地抓取学生的兴趣点而让教学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如果不能整体地改变和提升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期望培养出高质的艺术研究生,就只能是梦想了。

(二)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学生角色表现不到位的问题

如果说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师角色扮演乏力将影响到高质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研究生本人的角色认识不清、角色表现不到位更直接阻碍了研究生自己的专业成长。目前,在艺术学科领域的确存在一些研究生不认真履职的不良情况。

1.学生缺少对专业、学科、人生的认知与规划

对“自己”不清楚,是当下人们的通病,这在艺术研究生身上体现的得尤为明显。“自己”既指自己所学的专业、所处学科,同时也指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生活等方面。对自己专业、学科边界不清楚的人不是个别现象。举个例子:当有老师问美术专业的学生是否知道艺术学门类中的五个一级学科时,全班40多个同学竟没有一人能够答出。(1)这就说明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科是什么、对于学科的纵深往前缺乏认识、专业坐标不清楚。而对于人生的认识与规划,他们更是缺乏思考,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更高的价值追求。如问到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时,有一种回答占了多数:“学校、乐团进不去,就找个琴行呗,小孩的钱最好挣,实在不行,家里有钱,就自己开个琴行,反正饿不死。”经过了本科、硕士的专业学习后,听到这样的回答,不免有些遗憾。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人生选择可以有很多种,为什么经过多年专业学习的“专业人士”们不能更多地考虑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自己的专业、所处的学科,甚至是整个社会多做一些贡献呢?正如有的导师所说:“我们虽然不能做太阳,但至少可以做萤火虫啊!”的确,即便是萤火虫微弱的光亮,在黑暗的夜里也会带给人温暖和希望!予人光明才会有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缺少专业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缺少专业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表现在缺少专业问题意识。如,笔者在《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学习中提交的反思报告中讲到:“上那么多年学,我的想法或许太少了。上学的这20年,其实接受的大部分都是‘填鸭式教育……在那些课程当中,是不太敢说出自己想法的。所以想问题、提出问题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在《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中,授课教师提出要“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能问,更要会问。经过一学期的训练,笔者在课程结束的报告中写到:“课程的收获应该是变得会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吧……开始真的是想不出问题,到后来,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都可能引起我的思考。”诚如梁漱溟在《做学问的八层境界》中所说的:“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endprint

其次,是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有依赖思想的研究生凡事都期望着导师能给明确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自觉训练。学生总认为“自己是没办法”的,只有老师才有办法。或者是一遇见问题,首先不是思考自己如何去独立地研究解决,而是把目光转到导师身上。此外,一些研究生关注结果多于过程,总认为找到问题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忽视专业训练过程的作用与价值。比如训练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修改的过程,就是形成自己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就是写完一篇论文。其实在大脑中反复“折腾”、独自寻求答案的过程,才是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3.缺少对知识的圆融意识和能力

艺术学科中有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戏剧等诸多专业,各专业当然有各自的特点。但笔者认为,各专业之间是应该相互圆融的。不过对于需要整合性圆融多学科知识来丰富发展自己的专业这一点,目前好些研究生的认识是有待提高的。比如,某高校书法专业一名“研一”的学生在一次师生交流会上讲:“学校为书法专业开设的每周两次的国画是多余的,一学期也上不了几次课,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反倒耽误时间,还不如去写书法。”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实属视野不宽。艺术专业的研究生不应该仅看到本专业,应多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如哲学、社会学、传播学、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等,这不仅能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本专业也会有较大的启发与促进。更不要说书法和国画同属美术学科,它们有很多相通之处。虽说一学期的课程不能使书法专业的学生成为国画大家,但对国画的视觉表现方法把握是有助于创造书法艺术作品的。只要不断培养自己圆融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守候自己的专业,并及时找到触点,进行思维迁移,一定是可以让自己时刻得到充实与进步的。

当然,无论一门课程的课时多少,只要学生实在地感觉是“也学不到什么东西”,那么,很大层面还是授课教师出了问题。不是有古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为什么会让具有研究生身份的人在一个老师组织的专业课堂上产生有“耽误时间”的认识结论呢?这种现象是值得所有艺术教育组织者反省式反思的。

4.缺少创造意识与创新探索实践

在艺术学科研究生学习中,创造与创新是个令学生头疼、困惑的问题。比如钢琴专业的研究生如何才能创生出有自己独创性的演奏方法,这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现实问题。什么是创造?怎样才能创新?笔者在旁听“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美术原理》学位课程中就获得了很直观的学理认识与实践把握。当时,讲授老师就如何理解和尝试体会创造作品的专题进行了分析与实践引导。创造就是找到链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关系,并进行整合,生成新的存在。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便在课堂上“玩起作诗的游戏”。他首先让听课的六个研究生每人同时在相同纸条上随意写出一句话,然后把六张纸条(即六句话)收集起来像洗扑克牌一样背过去打乱顺序再弄整齐,由一个人按顺序依次读出并让另一人记录下来,这时,让人兴奋的事出现了,在彼此不知道对方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刚才洗牌式组合的顺序是什么的情况下,刚才记录下的那些句子,居然成为一首有特别意味的诗!当时初次把那六句话依序排列出来的诗是:

你现在好吗?

想要艺术的生活,

树木在秋天里成长;

写下我们任意的东西,

生成新的东西,

角色流动。

如按照固有习惯思维,当看到第一句“你现在好吗?”的时候,不论想到什么,肯定都难想到要接上“想要艺术的生活”这个意涵与话语。可见,当你的思维生出创造性“放荡”后,一切便成为可能。比如,还是这首诗,如果倒过来排列,依然是一首有内涵的诗:

角色流动,

生成新的东西,

写下我们任意的东西;

树木在秋天里成长,

想要艺术的生活,

你现在好吗?

更有意思的是这六句话还可以继续打乱后排列,结果都能成为一首意想不到的、有独特思想内涵的诗。一句话,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专业创造意识与创新探索实践是必需的专业能力规格。

总之,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学习主体的研究生自身需要不断反省、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角色扮演规格。

(三)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教材缺乏营养与价值厚度的问题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教材是其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凭据。优质经典的研究生教材读本,有助于深化专业的学习与研究领域的拓展。纵观自己所用的和所接触的一些研究生专业教材,它们却存在诸多令人失望的问题。当下现有的艺术研究生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现有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比较单一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单一性在艺术研究生教育中是个重要的问题。教材的单一对教育教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完善都有严重的影响。很多专业中本科与研究生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并不少见。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教材应尽可能多样化,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让研究生对所学专业及学科有更深层的完善的了解与把握,并奠定与深化自己专业研究的领域。

2.现有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阅读性差

现在教学中的教材大都是知识的堆积,读起来枯燥、乏味,让人没有亲近感,没有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在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已经习惯了教材就是这样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需要改变了,教材在严谨的基础上,也应该可以变得生动、灵动、可亲近。尤其是艺术学科的教材,为何不可以像艺术人一样思想“放荡”、灵动、有新意呢?尤其在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之后,注重研究生教材的撰写表达,也是厚重艺术学学科所必须的。

3.现有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内容普遍陈旧

在笔者经过的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中,发现教材的内容并不能与时代同时发展,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融入现在最新出现的观点、思想,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最新的动态。同时,不断出现的教材也只是在不断重复前人做过的事。当然,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不断完善是必要的,但视点前沿的教材的出现也是急需的。一句话,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不能缺少学术研究的内容。加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学术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应该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艺术教育需要花力气做的实事。endprint

4.现有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思想弱化

在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中,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即,每一本教材“长”的都很像,同样的内容经常在不同著者的书中出现,像是大家“团结合作”、互相借用的样子。读完整本教材,觉得这句话也看过,那段文字也读过,最后想要梳理出作者的观点、思想是什么,发现作者的观点就是和大家的观点一样。这就是作者思想弱化或没有思想的表现。有些观点当然可以和大家一样,但既然要作为研究生的教材,笔者认为具有作者独到的思想的呈现是必须的。坦诚地讲,没有独立思想的研究生教材的泛滥,怎么能让我们的艺术研究生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也难怪,不少的高校在评价教师的学术成果时,往往不认可“教材”的学术地位。话说回来,那种另眼低看教材的思维和观念,也是导致教材学术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观念必须及早改变。

综上所述,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应该有研究的、学术的、高质的规格内涵。

二、 以优质规格及其系统解决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系统地分析与认识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目的是在于要寻求系统地改变和完善和策略。发现问题而不谋求改变是没有意义的。变革和完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理论上讲是多样的。在此只想提出一个最核心的想法——以优质规格及其系统去解决研究生的培养问题。

(一)细化规格教育是解决艺术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关键

所谓艺术研究生的“细化规格教育”,是指艺术研究生教育主体用设计详细的培养质量系统标准实施育人活动。依据教学设计的细化理论,艺术研究生的细化规格教育的关键策略,是确立基于研究生专业成长要求的初始总目标规格概念,然后再依据“研究生专业成长要求的总目标规格概念”多极细分系列性规格内容。

艺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系统标准,如果以关键词概念来看,应包括“五个有”——有思想、有方法、有品质、有特色、有未来。

1.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要有思想。学校有办学思想,教师有教育思想,而这些思想都应该是独立的、不盲从的。只有有了思想,才能为优质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指明方向和道路,具体设计出专业的初始思想目标概念。

2.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要有不盲目的方法。在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系统、有逻辑、有条理、有秩序规格的。教师要有方法提供优质教育,而学生要有方法掌握优质教育。

3.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应该是有高级品位的。艺术学科优质研究生教育目的是要能够持续培养出优质的艺术人才。艺术研究生在任何时刻也都应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是受过优质教育的人,无论是在专业的学业规格、学业能力上,还是在人生品位上都要呈现有书卷气式的个性与风度。要达此目标,需要有优质的培养规格及其系统内容。

4.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要有特色规格。每个专业要有每个专业的特色规格,每个学生要有每个学生的特色规格。更为重要的是本文所论的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是要有中国自己的教育特色规格。

5.艺术学科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要有未来成长的空间。艺术学科优质的研究生教育要能为每位学生通往自己的未来提供道路、提供专业生长支持动力。优质的研究生教育要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提供助推力,优质的研究生教育更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总之,努力研究和设计出优质细化的中国艺术研究生教育的规格及其系统内容,是促进中国艺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与内容。

(二)当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

从理论上讲,当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是多样而不可穷尽的。在此,笔者根据中国目前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最核心问题的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教材——提出对应的变革与完善策略。

1.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师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艺术学科研究生教师问题的策略,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力求做到有思想和能引领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每一位艺术研究生导师都应力求研究性梳理、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论,依此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地帮助自己的每一位研究生,从而有效地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学术专业方向健康成长。比如:我们《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的教师,他对自己的研究生和修习他课程的研究生,就采取了基于自己“润泽教育思想”的不同的“帮助成长”教学方法。该教授给其每一个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以一种花儿命名,如2012级的叫“丁香花”、2013级的叫“扶桑花”,并给每一种花儿寄语不同的培养希望。他给丁香花(三个人)的核心培养希望是“静谧合放引人馨”(3)他对扶桑花(一人)的要求则是“卓然精致怒放”(4),并明确要求“扶桑花”践行其规格性要求——“1.彼此成长——意识、态度、信念、价值观、思想、规格、能力、修养。2.安全生命存在之一切时刻。3.不要出场一次丢脸一次。4.我的学生只能自然地老死。5.有心情就有阳光”等等。(5)他对每一个年级的博士研究生用一种树命名,如2013年入学的博士生被命名为“木姜子树”,对其成长要求是“清凉辛香福万家”(6)。该教授在给我们开设讲授课程之初便把我们命名为“方大班”,并引导组织同学们尝试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如:引导我们创作了一首《方大》歌,其歌词、谱曲、配器、独唱、合唱等由全班同学合作完成。在课程结束时,他发表了题为《感念彼此的共同度过》的讲话,说:“1.因你们而充实了我的人生;2.铭记你们由寒春至初夏的随行;3.谢谢你们纯情好意地协作;4.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便命名你们‘方大班为——‘紫罗兰花吧,简称‘罗兰。比如:副班长刘浩,可呼之为——‘罗兰浩、外交委员肖迪晨,可称为——‘罗兰晨,等等。 总之,给予你们的愿景是:执着追寻着永恒地开放自己沁人的馨香。”(7)教师用心、有思想、有办法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成效,学生们是会有深深的感知与认识结论的。如:笔者的同学们在给《艺术创作方法研究》教师的报告中说:“最后一周了,我想说,您做到了让我每周打车从清河到北师大认真地听完100分钟。甚至在您的作业里写到的很多专业选题也值得我再去思考和完善,并看到您很多在艺术教育方向的新方法和思路,也萌生了往艺术教育专业深入了解学习的兴趣和想法。”(8)“最后一周作业了,打开文档,写好题目,心情很复杂:每周不用绞尽脑汁的解脱?亦或课程结束的失落?我想我达到了梁老师的要求,每次都是怀着‘初恋般的激情写每周的作业,而且也相信会把这种激情带到我以后的学习创作研究中。”(9)如果每一位给艺术研究生担任教学活动的艺术教师都有思想,那么,整个艺术学科、整个国家的艺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也会更加有希望、有特色、有未来、有气派。endprint

二是,教师要力求做到有方法和能解决实际问题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每一位艺术研究生导师应有自己独立系统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应答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让其“自己有办法”地自觉成长,最终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艺术学人。

2.解决艺术学科研究生存在问题的策略

艺术学科研究生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也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研究生自己要努力认识清楚自己所在的学科、专业与自己,明确专业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可能性。

学生自己要有意识地树立独立的人生思想和专业思想,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专业、学科、人生未来发展方向;要让自己的存在不仅可以谋生,更要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其实,我们可以不做太阳,但也要努力成为一只给予黑夜中人光亮的萤火虫。

二是,研究生要有主动培养自己的意识和形成“自己有办法”的能力。学生要提高学习主动性,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摆脱对家庭、对学校、对导师的过分依赖,以及对个人固有思维模式的依赖,力求最终成长为可以“自己有办法”的、独立发展的艺术能干人。对此笔者有一些学习的体会。笔者在上《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授课教授总是强调要创生出自己的艺术思想或艺术主张。即要求同学们寻求到自己的具有“超越的可能性思想与方法”。开始,笔者感到十分为难,觉得钢琴演奏就是按照谱面要求弹就好了。在授课教师的不断训练中,慢慢地发现自己其实是有一些对钢琴演奏的看法的。结果主动思考,把自己点滴的思考写成文字,这样渐渐地浮现出了自己关于钢琴作品演奏的观念性概念——“忠于内心”,最后定格为“钢琴演奏内心主义观”。所谓钢琴演奏的“内心主义观”,是指演奏者用心感悟生花式呈现自己情感的作品表达观念。“内心主义观”的核心是音乐人自己的心爱悟语呈现思想。音乐“内心主义观”呈现的作品是心弦音响形态。钢琴演奏的“内心主义观”也称为“忠于内心主张”。“内心主义观”由“感受性忠于内心生花”与“读解性忠于内心生花”两大结构形态构成。听到一首作品时,要清楚是否感动自己,如感动自己,则要抓住感动自己的是什么。这便是属于“感受性忠于内心生花”形态。演奏、传达作品内涵时,既要尊重原作,又要有个人表达和创造。尊重原作,就是要正确解释、理解作品。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作曲家、作品的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深入作品本身。对作品的正确解释、理解,是正确传达音乐内涵的基础。这便是属于“读解性忠于内心生花”。这表明在导师引导下主动培养自己的意识很重要。不仅笔者有此认识,与笔者一同修习《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的其他同学,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了自己有办法的认识结论。如,钢琴专业的一位同学总结说:“我是胡鹏飞,临近期末,临近别离,想说的话有很多……这次‘视·想·呈作品的创作过程,带给我的收获是——挖掘了我的创造力,在我不断的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做到了我意想之外的事情,发现了我的潜能。让我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不敢想、不敢去尝试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个自由表达自我、反思感悟生活的契机,让我离自己的内心、离生活的美好更贴近的机会。最后,我想说:感谢我自己的尝试和勇气,感谢我自己为之付出的努力,感谢生活的丰富多彩,感谢梁老师用心良苦的训练作业!”(10)

3.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问题的解决路径

解决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问题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首要的方法是确立解决的原则,笔者认为其基本原则是“三有”——有用、有思想、有创新。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要有用,是指研究生教材要具有促进研究生实在性专业学术成长的价值。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能够讲清知识,更要能够让知识背后更有价值的内容得以显现,使教材对学生真正有用,不要让教材和实际脱离,最终成为学生毕业时急于清仓的“废旧物品”。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要有思想,是指研究生教材要具有突出的专业理性认识结论价值。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著者的思想、民族的思想、专业的思想,不要成为只是重复他人的“复印件”,要让教材成为有价值的经典读物,要让教材体现的思想可以世代流传。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要有创新,是指研究生教材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学术成果体现价值。艺术学科研究生的教材要有创新,就是要让学生仅看到相关学科概念名称时就产生兴奋;看到视点前沿的内容就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地获得渴求性滋养;看到内容呈现的新颖方式,又惊又喜,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面带满足感式笑意。

总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是体现艺术学科研究生优质规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期望艺术学科研究生教材是具有专业经典内涵的专著,是滋养一届届研究生的甘露,是创生传承学科专业的宝典。

参考文献:

[1]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2]瑞奇鲁斯的细化理论[EB/OL].http://lib.k618.cn/index.php?doc-view-2288.

[3]梁玖.如何确立高校美术课程的逻辑起点与教学规格[G]//张幼云.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4]梁玖.确立设置艺术学理论学科课程的“生态性主体成长课程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3(5).

作者简介:马琦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内地与香港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差异探析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欧洲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