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慧(1990-),女(汉族),籍贯:湖北荆州,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险分析及社会治理。
摘要: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有赖于其支持,因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日益成为学政两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差异、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总结了近期国内外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目前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态度;影响因素一、引言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生物体的技术。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由转基因动植物生产的食物即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1]。自1993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基因食品便不可避免地侵入人类食物链。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使转基因作物发展呈现迅猛之势。1976—2013年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由170万公顷增至17.5亿公顷,增长幅度达100倍有余;2013年前后,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420万公顷,位列全球第六,主要以棉花、木瓜和白杨等为主[2]。然而,困于不确定的健康和环境后果,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应用常常饱受争议。
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差异
国外学者较早的开始了对公众态度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欧洲和日本等国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较为谨慎的态度,美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则比较高[3]。国内学者于2002年起开始关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各项研究结论差异较大,接受程度大约在30%-80%[4]。除国家差异外,地区性差异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学者程培堽等利用11篇文献70个观察进行元分析发现城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高于非城市消费者[5]。然而,在湖北省对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进行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发达地区,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持谨慎的态度;在有待发展的地区,公众更倾向于支持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6]。
三、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和经济因素观察现有研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变量和经济状况常常被认为影响消费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态度,但得出的研究结论却并大相径庭。有研究表明,年轻人、男性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接受程度更高[7]。相反,也有学者认为年轻人是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最低的群体;性别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学历越高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态度越谨慎。然而,在经济状况这一影响因素上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绝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与个人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二)认知及信息因素转基因食品对于公众来说尚属新生事物,转基因科技的复杂性更是限制了公众对其的了解和认知。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认知水平都较低[8]。在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关系的研究中,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相关关系的正负性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包括信息类型和信息来源。从类型来说,正向的信息能够将消费者导向更加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从来源上看,环境组织和第三方团体的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社会心理学因素众多心理学模型,譬如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和价值信念规范模型(Value-Belief-Norm Model),都证明了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普遍属性影响人们的具体观念(看法),继而由这些具体观念影响对客体的态度[9]。价值观的抽象性和超情境特质使它能稳定持久的作用于具体看法,比如对转基因食品风险和收益的看法。而态度又是建立在对成本(或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之上的:对转基因食品高风险低收益的感知将导向消极抵制的态度;反之亦然。因此,感知风险和收益在消费者转基因态度决定模型中通常被看做是中间变量[8]。
四、结论与建议
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态度是决定其发展和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4]。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公众的态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转基因科技在食品应用中的发展[10]。了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感知和态度不仅为未来市场和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更是公众与专家进行风险沟通的关键步骤,避免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中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于消费者转基因态度的研究的广度、深度还有待提升。调查地区各异、调查样本大小不一、调查手段不尽相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出现一系列的偏差。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多为简便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Logit分析,甚至出现基于均值、标准差的比较而作出的结论。在调查方式上有待于从点、面延伸至线性的纵向调查;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建模分析将会得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结论。
參考文献:
[1]周楠,周建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广东林业科学,2010(7):223-226.
[2]Clive James.2013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1):1-8.
[3]马琳.消费者视角的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1):326-328.
[4]仇焕广,黄季焜,杨军.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态度研究的讨论[J].中国科技论坛,2007(3):105-108.
[5]程培堽,卢凌霄等.国内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研究综述:元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92.
[6]毛新志,李思雯等.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产业化态度和行为导向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5):18-25.
[7]Ferdaus Hossain et al,Consumer Acceptance of Food Biotechnology Willingness to Bu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Product,Working Paper.Food Policy Institute,2002.
[8]王丽珍,徐家鹏.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消费经济,2010(6):78-81.
[9]Judith I.M.de Groot,Linda Steg,Wouter poortinga.Value,Perceived Risks and Benefits,and Acceptability of Nuclear Energy[J].Risk Analysis,2013(2):307-317.
[10]姚琼.浅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J].江苏商论,2005(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