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成
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局长。“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襄城模式”的设计师与主导者。
2012年才兴起的“MOOC”(慕课),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席卷全球。然而,就在MOOC海啸对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震动之时,基础教育却出现如下回音:MOOC离我们还很远呢,一是硬件达不到;二是师资不配套,家长不认可。
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归因:一是教育多年来一直是脱离社会的孤岛,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二是千百年来人们把“授业”的权力限定于人类,而又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网络教室、“班班通”、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优质软件。
显然,这里存在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它、认识它,如何正确使用它。因此,MOOC带给我们的首先应是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互联网问世仅20余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并使人类认知和社交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而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必将深刻影响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的走向。
襄城区有一所农村小学,15位教师,100多名学生。2013年学校建成了微机室,每个班都配置了电子白板。这里的教师和学生或许没听说过MOOC,但他们开展了另类的在线学习。学校放弃了教师集中办公的模式,把办公桌搬进了教室;学生改变了纵横结构的座次方式,变为4人一组或3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对师生全天候开放;课堂上学生自己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无结果就求教于教师;教师不给答案,有时候也给不出答案,便会带着学生一起“百度”,分析讨论最佳答案。这里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的农村教师,称得上区级学科骨干教师的只有两个人,却正做着他们并不知道的MOOC学习实践。
我曾参加过襄城区荆州街小学的一个表彰会。表彰分为阳光办公室、阳光班主任、阳光教师三大项目。整个表彰大会没有经验材料,没有颁奖词,所有的流程和内容均以微课的形式展现。阳光办公室展示的是同年级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同事之间分享喜悦、倾诉郁闷时的互助场景;阳光班主任展示的是用一个个镜头串联成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故事片段;阳光教师展示的是教师诗意行走的一天。他们的事例给了我这样一个启示:在线学习需要辩证地去看待,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而制作的课件、微课或是通过“家校通”发布的作业、解题思路,也是一种在线学习。
在襄城,还有4所学校运用公众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的ACTS技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统计学生试卷得失分的上百个数据,实现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三维评价。ACTS学业评价技术说到底是一种大数据的运用,而MOOC的实质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数据:提供海量信息、多样方式,供人选择、运用。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海量信息,组织学生沟通交流,使之在交流中生成感性认知,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也就是说,以MOOC为代表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引发教育科研、教育考试与评价的一系列变革。
如此说来,MOOC离我们并不远,很多学校或许早已不知不觉地在尝试,我们已逐渐习惯了学习空间的改变、学习主体的改变和学习工具的多样性。我们要挑战的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和传授知识流程中的垄断地位,要改变和强化的是颠倒课堂流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我们要确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工具,允许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学生一定会乐学、爱学、会学、好学。在这种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一旦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实施到位,我们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孩子就能如鱼得水,用真实的信息化工具去塑造真正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