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万 玮
学生个性如何教
■博主:万 玮
求知 图/王春丽
教育的目的并非管理,并非让学生循规蹈矩,鸦雀无声,老老实实,不犯错误,尽管这是许多老师喜欢并希望看到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个人完成自我实现。更准确地说,是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展。如果理解了个体的自我实现重于一切,就应当重新审视所制定的规则,并且做出合理的修正。
如何更好地管理班级,使其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又不让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误伤”。对比,笔者有六点建议:
一是守住底线。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不必很多,守住底线即可。告诉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一定受到惩罚。制度与规则存在的价值不在于约束,而在于保障每个人有发展自己个性的自由。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妨害到了他人,那么,规则必须制止这样的行为。以此来审视各类校规、班规,必将使这些规章制度大大简化。当底线一经制定,就必须捍卫到底。
二是评价多元。有一句老话,叫做“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如果永远都是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那么,学生个性永远得不到张扬。
三是创设舞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搭台,让学生唱戏。这样的台就是“活动”,各种不同的活动。当学校里有足够多的活动,各种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的舞台,学生的个性何愁得不到发展?
四是宽松氛围。在压抑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自然得不到释放,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现真实的自我。有人曾总结过营造宽松和谐班级氛围的“四词诀”——宽容、尊重、沟通、欣赏。只要遵循这四个原则,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会找到温暖舒适的土壤。
五是答案开放。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大显著弊端就是答案标准化。标准答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害,对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更有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可以摒弃答案唯一的念头,肯定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探究。
六是展示自我。如果教师自己是一个个性不鲜明的人,怎能指望他带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真性情,其实是最好的个性催化剂。看看那些受到学生热捧的教师,哪一个不是个性十足?这样的教师,才会永远鲜活地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
(博客链接:http://blog.163.com/phwan @126/blog/static/16238687201472183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