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生态理念下体育院校体育类本科就业的实证分析①
——以某体育院校2012级为个案
陈玉玲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为体育类本科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参考,以某体院2012级体育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个案。从不同方向就业应用生态理念观点来分析当前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就业形势。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了有关5年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的就业率资料,运用专家访谈法对于有关5年体育院校体育类本科就业给了重要建议。结果表明:(1)有关5年我国体育院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率持续下降,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率不稳定,而民族传统专业的就业率明显上升。(2)某体育院校2012级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看,进入各行各业都有,但是比例悬殊。(3)自主创业比例较低,不容乐观。建议:(1)改变知识单一、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状况,广泛适应社会需求。(2)到农村去,到基层,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力量。(3)走创业之路,走可持续发展。
体育院校 生态理念 体育类本科毕业生 就业
体育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人类开展的所以体育运动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要素间借助能量流动、物质流动、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人工复合体。”[1]体育学科生态系统包括学科认识系统、学科理论系统与学科环境系统等要素的整体组合。当今就业形势严峻,体育教师渐步入饱和走向,如何能在求职当能得到满意的工作,这是当今一直研究的问题。
1.1 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现状
目前,就业压力陪伴的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还有的是往届甚至是还没毕业的大二、大三的本科生。从2000年、2001年的就业率来看,体育院校本科就业率(以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三个专业为例,同下)不理想。在2000年的时候,国家教育部调查了全国200多所高校,其中,体育院校的就业率才占32.48%,在各类大学中排最后,不及同期大学生整体就业率72%的一半,其中民族传统就业率为26.69%,运动训练为37.21%,体育教育为54.61%。在第二年,国家教育部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还是不尽人意。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见表1、表2)
1.2 面临问题
从2009年开始,体育院校体育类的本科就业率大幅度上升,因为国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使得大部分体育类本科生能够顺利就业,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见表2)。但是近年就业压力又是开始蔓延,各大事业单位处于饱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类学生另求出路,学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就业和学生自己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
2.1 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本科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体教、运训、民传三个专业为例)。
表1 我国6所体育院校体育类本科生就业情况一览表(%)[2]
表2 我国6所体育院校体育类本科生就业情况一览表(%)[3]
表3 2012级某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表4 2012级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截止2012年9月1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了体育院校从2001年到2012年体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有关体育人才培养的有关文章。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专家就当今体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问题给了几点建议。
2.2.3 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某体育院校2012级体育类专业本科生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分析。
3.1 某体育院校2012级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类人才,很大一部分走的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也不全是,还可以是国家机构等等和体育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工作,在这一方面,体育类专业的还是可以胜任的。(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首先,进入企业的人数最多,占整个就业比例的45.98%,其次,是灵活就业为20%,再次,是进入事业单位为15.22%,最后,是升学占了整个比例的11.97%,但是参加国家项目就业、政府机构、部队和出国就是屈指可数。以下是某体育院校2012级体育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的就业率较高,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相对较低。其中体育教育专业的灵活就业比例占最多数,而自主创业最低,是灵活就业的1/8左右,其中30.08%的学生选择协议就业,10.15%的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率为最高,自主创业也是较低,灵活就业占了整个就业的53.29%,其中29.39%的学生选择协议就业,7.93%的学生选择考研或是出国。自主创业最高的是民族传统专业为1.75%,灵活就业的占了整个就业的一半以上为64.63%,考研或是出国的有7.86%。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就业率相差大呢?原因在于生态理念下各个专业的学科认识系统、学科理论系统和学科环境的不同。
3.2 各专业的生态位、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竞争力
体育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那么它也是遵循着生态系统的规律。体育生态系统里又分了很多的分支,各个专业的生态系统不一,所表现的生态位、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竞争力也是不一样的。
体育教育专业是作为体育专业的主牌专业,为相对基层单位,如体育教师,是每个学校所必需要有的教师岗位。所以它很普及,所表现的生态承载力也是较大范围。虽说普遍存在,但是好的学校要求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也是较高。不仅仅需要在本科学校学习的自己的专项,更多要求的是其他项目也能胜任教学。现如今,一般学校招聘教师,首先是要求学历,目前好多省市小学招聘的需要研究生学历,这让本科生望尘莫及;其次是具备一项或是两项较专业的专项水平,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及以上,这让在本科期间混日子的学生望洋兴叹;再次就是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很多要求并不是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求自己在社会上所积累的经验。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态竞争力如此激烈,其他专业的亦是如此。
运动训练专业是体育专业的主干专业之一。它所走的方向是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基层指导,比如说教练。教练这个行业并不是所有人能够担任的,也并不是每个学校都需要,就这点,它的生态承载力就比体育教育专业的范围小,但是国家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所以需要这块方面的人才也是日益增多。通过查阅资料,每年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人数比体育教育专业和民族传统专业的多。所以他们在本专业中的生态竞争力就非常激烈,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家境条件都较好,有些在找工作时,砸钱竞争工作岗位,竞争力不可谓不大。
民族传统专业是体育专业独具中国特色的专业,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他们担当重任。比如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也担任武术指导,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还是较客观的,但是由于这类专业市场需求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普及,所以市场岗位需求较少,因而其生态竞争力相对加大。
4.1 结论
4.1.1 体育类本科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较可观,但存在隐患
从2008年到2011年的体育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得出,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总体乐观,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率持续下降,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率不稳定,而民族传统专业的就业率上升。各个专业的就业率不断变化,这给后生带来不可观的就业危机感。
4.1.2 自主创业不容乐观
作为体育类本科专业,三个专业的就业还算可观,能达到平均90%以上。三个专业就业率相当,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灵活就业和协议就业,较少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三个专业的自主创业率加起来不总体的5%。
4.2 建议
4.2.1 改变知识单一、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状况,广泛适应社会需求
进入大学,每人一个专业,其中还有一个专项。在高考期间,个个体育生为了自己的大学奋力拼搏,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体质一天不如一天,技术技能逐步下降,而且还是本专项这给就业面试时带来很大隐患。所以建议学校可增强考核力度,不仅仅是本专业本专项,而其他专项也是应该提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就业发展。体育专业毕业生要主动迎合和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加强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和理论学习以及其他相关专项的技术技能、理论学习,特别要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增强自身综合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需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变成精通其他专业的人才,其本质是将毕业生培养成为多方面复合型人才。
4.2.2 到农村去,到基层,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力量
目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渐渐增大,很多学生被迫无奈选择考研。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知道的就业平台太少,而以至于选择逃避。“重大轻小”即希望到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大院所工作,不愿到基层工作的思维定势[4],导致在学生心理不愿到农村,到基层。
这时候,学校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学校应及时收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以便于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整改革,使其培养出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多方面接班人。比如说多和一些中小学成为友好合作伙伴,把学校的一批优秀毕业生推荐过去;学校也可以多招些招聘会在学校举行,方便毕业生谋求工作岗位。第一,要建立起一支有良好专业知识的指导队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备能有为毕业生服务的能力;第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还要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针对整体和个体,分年级分阶段的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就业信息,在学校间就做好就业的准备;第三,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如招聘会、组织学生去健身房实习、请用人单位到学院和学生进行座谈,增强学生的就业和竞争意识,提前让他们进入“就业”状态,提高就业危机感。
同时毕业生自身应全方位的利用网络和信息资源,扩大自己的信息渠道,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要改变“重企业、轻职业”“重单位、轻岗位”“重待遇、轻事业”的择业观念,打破“一次择业定终身”的传统择业观的束缚,大胆选择职业锻炼的机会。[4]在学校期间,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把学校里所学知识和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为将来就业积累良好的经验。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和力量。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去,并提高待遇和福利。
4.2.3 走创业之路,走可持续发展
创业课程现在开设的不多,一般也只是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担任,也是只有本科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自由选修课程和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程,本科体育类本科专业没有选修。所以体育类的学生有较少的意识去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不安排在课程设置表中,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实践应在大四时才开始。但事实是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在大学的每一阶段,全方位全程地开展,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带头模范作用,毕业校友良好的能动性,来协助学生的就业,同时,积极发现和扶持有能力的学生,鼓励其自主创业。一来可以减少其他岗位的生态竞争力,二来就体育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作为体育生,对于各个项目是了解的,对于体育用品也是熟悉不过了。但是为什么不自己来做这块产品呢,鞋子怎么才能提高弹跳力,衣服怎么穿了才舒心,减少路上和水中的阻力呢?据了解,在这块的是有体育专业的毕业的是很少的甚至是空白。所以建议,作为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创业之路可选且潜质很大。
[1]杨利勇.体育生态系统的特征[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4):5-7.
[2]徐玲,白文飞.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16-17,22.
[3]刘亮.我国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2):66-70.
[4]冯加付.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1):263-264.
G807.4
A
2095-2813(2014)11(a)-0253-03
陈玉玲(1989—),女,福建上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