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310018)
肥胖作为当前的常见病和药物难治性疾病,给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适当的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是目前为大众所接受的最合理的减肥方法,那么什么样的减肥速度才是最合适的呢?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答案。减肥速度太慢往往不利于人们减肥信心的建立,而减肥速度过快又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1,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减肥速度为0.5~1kg/周[3],此减肥速度是针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匀速减肥而言的,但是对于周期较短的减肥计划而言,特别是针对于肥胖程度较高的人群而言,在减肥计划的初期是否可以适当的加快减肥速度呢?我们相信针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减肥计划周期以及不同的减肥阶段,可以适当调整减肥速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减肥者急切的减肥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减肥者得健康造成伤害。国内外关于不同的减肥速度对减肥者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尚不多见,有待于更多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减肥速度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建立健康的减肥理念,揭示针对于个体的科学的减肥速度,为大众减肥提供理论依据。
以韩国inbody 3.0人体成分测试仪测试的体脂百分比做为肥胖的评价指标,以男生体脂百分比>25%及女生体脂百分比>33%的个体纳入实验对象范围,共召集符合条件并愿意配合减肥方案的肥胖大学生男、女各40名。且经健康体检无“不适宜锻炼的疾病”。根据体脂百分比将受试者分为5组,即实验一组(E1)、实验二组(E2)、实验三组(E3)、实验四组(E4)、实验五组(E5),每组16人(男、女生各8人),保证组间同性别受试者体脂百分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选取体脂百分比正常的男生和女生(男生体脂百分比<20%,女生体脂百分比<25%)各8名作为对照组(C)。
1.2.1 减肥计划及实验周期。在2011年2月21日至2011年5月15日为期12周的时间里,对5个干预组受试者实施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的减肥方案,整个实验周期为12W,实验一组减肥速度为6%原体重/12W,实验二组减肥速度为9%原体重/12W,实验三组减肥速度为12%原体重/12W;实验四组减肥速度为15%原体重/12W;实验五组减肥速度为18%原体重/12W。在整个减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减肥速度,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在整个实验周期,对照组成员仍遵从各自原来的生活方式,不施加任何专门的运动及营养干预措施。
1.2.2 运动方案。采取统一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还进行有专业体育教师指导和监督的慢跑、快走、有氧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训练,运动时根据个体情况把握运动负荷,运动时心率为(220-生理年龄)×(60%~80%),运动时间为每天1~3h,每周训练3~6d。(根据个体差异和预定的减肥速度及时调整运动时间)
1.2.3 饮食方案。饮食方案主要采取个别指导的形式,通过讲授的方式使受试者掌握营养学相关知识、机体能量代谢特点以及能量的摄入与消耗的粗略估算方法。采取的主要饮食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摄入,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例大致为35%、40%和25%,根据受试者基础代谢以及体质状况的不同,控制其每天的能量摄入大致在1 600~2 300kcal的能量摄入范围内。在整个实验周期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不允许摄入零食。(根据个体差异和预定的减肥速度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1.2.4 指标测试。每周固定时间测量受试者空腹体重;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测试受试者的体脂百分比(韩国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隔夜禁食12h,于清晨空腹肘部取静脉血,测量受试者的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3+、CD4+和CD4+/CD8+)、体液免疫指标(包括IgA、IgG和IgM)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其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比例测定采用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型号:FACSCalibur),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测定采用放射比浊法(蛋白测定仪型号:BN100),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型号:日立7020)。
1.2.5 数据处理。各组参数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组实验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以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标准。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整个减肥过程中各组受试者平均体重变化略有起伏,但各实验组最终均达到了预定的减肥目标。其中减肥速度最快的E5组男生和女生12周的平均减体重总量分别达到了15.1kg和12.9kg。
图1 各组男生平均体重变化曲线
图2 各组女生平均体重变化曲线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对照组男生和女生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组男生和女生实验后体脂百分比均比实验前有所降低,而且体脂百分比下降速度随减肥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男生实验一组实验后体脂百分比虽比实验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男生其他各实验组实验后体脂百分比均比实验前有显著下降(P<0.01),女生实验各组实验后体脂百分比均比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
2.3.1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肥胖青少年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不同的减肥速度对于肥胖青少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从实验前各组数据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CD3+、CD4+以及CD4+/CD8+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肥胖青少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各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过为期12周的减肥干预,E1组肥胖青少年的细胞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E2组、E3组和E4组肥胖青少年的细胞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变化趋势不明显,E5组肥胖青少年的细胞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下降趋势较明显。
图3 各组男生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
图4 各组女生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
2.3.2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肥胖青少年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不同的减肥速度对于肥胖青少年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从实验前各组数据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IgG和Ig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IgM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肥胖青少年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各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过为期12周的减肥干预,E1组肥胖青少年的体液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E2组、E3组和E4组肥胖青少年的体液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变化趋势不明显,E5组肥胖青少年的体液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下降趋势较明显,且本减肥干预对肥胖青少年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IgG和IgA的变化实现的,而对于IgM的影响不明显。
表1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
表2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
2.3.3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由表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肥胖青少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不同的减肥速度对于肥胖青少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从实验前各组数据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肥胖青少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各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经过为期12周的减肥干预,E1组肥胖青少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E2组、E3组和E4组肥胖青少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变化趋势不明显,E5组肥胖青少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与实验前相比下降趋势较明显,且本减肥干预对肥胖青少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实现的,而对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明显。
表3 各组受试者实验前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根据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又可分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大量的文献报道,与正常青少年相比,肥胖青少年有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受损[4-7]。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肥胖青少年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表现为肥胖青少年CD3+、CD4+以及CD4+/CD8+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IgG和Ig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IgM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下降。
多数研究显示,过度节食减肥,会引起减肥者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8-10],适度地运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过度或剧烈运动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11-14]。因此,在具体的减肥实践中,我们应注意适当调整节食和运动的强度,把握好减肥的速度,以免过高的减肥速度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本研究中,不同的减肥速度对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不同,在为期12W的减肥周期中,6%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使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9%原体重/12W、12%原体重/12W 和15%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对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不显著,而18%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可使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这说明,对于持续周期为12周的减肥计划而言,18%原体重/12W的减肥速度显然过高,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当然,具体的减肥速度应该根据减肥者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减肥周期的长短来确定,一般而言,减肥者的肥胖程度越大或身体机能越好减肥速度可越快,减肥计划周期越短减肥速度可越快。
合理的减肥速度是减肥计划的重要因素,它关系着减肥计划的成败与减肥者的健康。减肥速度太慢往往不利于人们减肥信心的建立,而减肥速度过快又会对减肥者的健康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合理的减肥速度为0.5~1kg/周[3],而多数学者经过研究也指出减肥合理的速度上限为1kg/周[15-18]。但是随着肥胖人群对于自身健康和形象追求的逐步提高,较慢的减肥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急切的减肥需求,而且太慢的减肥速度不利于他们减肥信心的建立。那么对于肥胖程度较大的人群来说,在减肥的初期是否可以适当加快减肥的速度呢,针对于他们什么样的减肥速度才算合理呢?近年来减肥集中营的形式逐渐增多,短期快速减肥的方式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呢?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正确的思考和研究。在张国莉[19]等人的研究中,男性肥胖青少年经过30天的运动减肥后,平均减体重8kg,减体重比例达到了10.17%原体重,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可能降低。在马涛等人的前期研究中[20],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经过为期35天的全封闭减肥,男生平均体重下降了8.8kg,女生平均体重下降了8.2kg,在整个减肥周期内,减肥者未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并分别在减肥前和减肥后测试了减肥者的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发现减肥者在减肥后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出现明显的改善。朱永国[21]等人也研究了某减肥营营员的短期快速减肥效果,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三组营员平均减重分别达到9.32kg、11.07kg和10.57kg,减重占原体重百分比分别为12.18%、11.68%和13.60%,经医学监督,减重后期未发现队员有明显身体不适,但作者同时也指出因为该减肥营参加减肥者均为青少年,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强,再配合合理的膳食营养和运动锻炼,才不至于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但如此快速的减肥速度持续周期不可过长,也不可在短期内多次重复,以免发生明显的或潜在的医学问题。
综合以上多项有关短期快速减肥的研究不难发现,参与短期减肥营模式的减肥对象多为青少年,他们的体重基数较大且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强,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够短时期快速减肥而没有出现明显医学问题的原因,而对于肥胖程度较轻或年龄较大的减肥者来说,是否也适用于这种快速减肥的模式呢,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另外,多数减肥营采取的是4周或6周的减肥周期,既达到了快速减肥的效果又没有对减肥者身体造成伤害,而这种快速减肥的周期不宜过长,且在短时间内不宜多次重复,如在本研究中18%原体重/12W的减重速度,持续周期延长为12周,即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降低,但这种减重速度在周期为4周或6周的减肥营中却未发现明显的医学问题[22-24]。
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快速减肥营的模式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可以满足肥胖程度较大的人们急切的减肥需求,但持续周期不宜过长,也不可在短时期内多次重复,并且要根据减肥者的体质状况区别对待,建议在短期快速减肥后注意巩固减肥效果,并逐渐过渡为常态的匀速减肥。另外减肥速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减肥计划周期的长短,减肥计划周期越短减肥速度可越快。
肥胖青少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低速度的减肥可增强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过高的减肥速度可对肥胖青少年的免疫功能造成明显的伤害,应根据减肥计划周期的长短采取适当的减肥速度。
[1]Flegal KM,Graubard BI,Williamson DF,et al.Reverse causation and illness-related weight los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body weight and mortality[J].Am J Epidemiol,2011,173(1):1-9.
[2]Crawford SO,Ambrose MS,Hoogeveen RC,et al.Association of lactate with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rapid weight loss[J].Am J Hypertens,2008,21(12):1337-1342.
[3]Hopps E,Caimi G.Exercise in obesity management[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2011,51(2):275-282.
[4]KJOSEN B.The glucose oxidation in isolaled leukocytes from femal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overweight or anorexia nervosa[J].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75,35:447.
[5]PALMBLAD J,HALLBERG D,ENGSTEDT L.Polymorphonuclear function after small intesinal shunt operation for morbid obesity[J].BrJ Haematol,1980,44:101-108.
[6]CHANDRA RK,KUTTY KM.Immunocompetance in obesity[J].Acta Pdediatr Scand,1980,69:25-30.
[7]SEDLETSKI?IUI,MIRCHUK KK,KORESHKIN IA.The immune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J].Vraeh Delo,1990,9:71-73.
[8]DC NIEMAN,SL NEHLSEN-CANNARELLA,DA HENSON,et al.Immune response to obesity and moderate weight loss[J].Int-J-Obes-Relat-Metab-Disord,1996,20(4):353-360.
[9]MERRITT RJ,BISTRIAN BR,BLACKBURN GL,et al.Consequences of modified fasting in obese pediatric and adoles cent patients.I.Protein-spearing modified fast[J].J pediatr,1980,96:13-19.
[10]MCMURRAY RW,BRADSHER RW,STEELE RW,et al.Effect of prolonged modified fasting in obese persons on invitro markers of immunity:lymphocyte function and serum effects on normal neutrophils[J].AmJ Med Sci 1990,299:379-385.
[11]王铁流,田中伟,周勇.锌与有氧运动对肥胖患者体重指数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J].体育科学,2005,25(8):71-74.
[12]叶超群,康玉华,杨俊卿.肥胖、耐力运动对单纯性肥胖少年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45-48.
[13]NIEMAN DC,NEHLSEN-CANNARELLA SL,MARKOFF PA,et al.The effects of moderrate Exercise Training on Natural Killer Ceels and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Int J sports Med,1990,11(6):467-473.
[14]Nehlsen-Cannarella SL,et al.The effects of moderate exercise training on immane response[J].Med Sci Sports Exerc 1991,23:64-70.
[15]Dolan E,O'Connor H,McGoldrick A,et al.Nutritional,lifestyle,and weight control practices of professional jockeys[J].J Sports Sci,2011,29(8):791-799.
[16]Brantley P,Appel L,Hollis J,et al.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rationale of a multi-center trial to sustain weight loss:the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Trial[J].Clin Trials,2008,5(5):546-556.
[17]Syed M,Rosati C,Torosoff MT,et al.The impact of weight loss on cardia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obese patients[J].Obes Surg,2009,19(1):36-40.
[18]Wamsteker EW,Geenen R,Zelissen PM,et al.Unrealistic weight-loss goals among obese pati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causal attributions[J].J Am Diet Assoc,2009,109(11):1903-1908.
[19]张国莉,陈文鹤.运动减肥对男性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56-58.
[20]马涛,黄滨,唐文兵,等.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14-17.
[21]朱永国,陈钧,张泳,等.对肥胖女青少年采用运动加营养减重效果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224-227.
[22]郭吟,陈佩杰,陈文鹤.4周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血脂和血胰岛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5):426-431.
[23]马铁,常波,符谦.有氧耐力训练和控制饮食对肥胖青少年下丘脑-胰岛-脂肪轴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52-55.
[24]朱永国,陈钧,张泳.对肥胖女青少年采用运动加营养减重效果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