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的社区为地域范围,以社区内的体育设施以及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满足社区居民娱乐、健身的需求,加深社区内居民之间的情感为目的,而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主要以成年、老年为主,针对自身特点,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占全国体育人口最多的一部分人的身心健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确保我们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现有的850 080体育场地中,分布在校园的有549 65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7.7%;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75 03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2%,其他依次为:乡(镇)村66 446个,占8.18%;居住小区39 477个,占4.86%;厂矿28 198个,占3.47%;其他22 074个,占2.67%;老年活动场所13 842个,占1.64%;宾馆饭店7 195个,占0.89%;公呒5 712个,占0.7%;广场4 987个,占0.61%。
从现阶段调研的情况看,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六种形式:①相关的体育行政部门管理;②体育协会管理;③街道管理;④社区的服务部门管理;⑤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管理;⑥社区里面开设的一些体育俱乐部进行管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存在都比较单一, 没有将各种形式的设施和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总的来说,我国社区体育服务的物质基础,包括场地设施、组织管理部门以及专业人才依然匮乏,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需要抓紧当前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合理设置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场地设施与体育人才,应当进一步优化其配置的效率,以缓解社区体育发展基础欠缺的困境。
我国社区体育服务重点不突出,场地分布不平衡。现阶段的社区体育服务很少从城市各个元素综合考虑,在社区体育服务中很少考虑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来对体育社区地点、规模和项目进行设定。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技术具有信息查询、管理、分析功能,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GIS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它也可以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而GIS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从而可以在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实用价值。
在社会体育服务中,使用GIS应用软件可将社区安防、视频监控、消防监控、人口分布、小区分布、公共设施等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而从当前分析来看,GIS最有效地应用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在于分析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分布情况,提出优化建议并指导后续建设开展;其二在于基于人口统计信息的空间分析,合理配置专业体育人才,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社区体育开展所需的场地主要是指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的公共绿地;而所需设施主要包括市级、区级的公共体育设施与居住区中设置的文体活动设施。对于体育设施与活动场地,城市规划开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分级控制公共绿地占总用地的比例;而对于市、区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通过控制其用地比例与人均规划用地两项指标来控制,社区内文体活动设施则主要通过千人指标(即千人拥有的建筑与用地面积)来控制。
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是从用地总量与建筑总量上来控制社区体育所需场地与设施的规模。然而社区体育开展的核心是人,人的分布特征与出行特征决定其活动的高发区域。体育场地及设施,必须与之实现高度的空间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服务半径过大,离居民点太远必定会降低居民对体育场地的使用频率,某些场地与设施甚至无人使用。因此,必须特别关注场地与设施空间分布的问题。据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城市、建筑、构造》中指出,人的认知邻里范围不宜超过274m,那么体育设施的选址位置也不能与这个数据相差太远,否则居民就缺少了运动的激情。结合这个特点在设置体育场地位置时,先利用GIS的Arcinfo软件借助MinDistance/MaxCover模型,使用MinDistance模型为N个社区体育服务设施找到合适选址点,计算有效服务半径内的需求点覆盖率条件,要求覆盖率大于85%,以每处优化设施点为中心作1km缓冲区,判断现有设施设计点是否位于缓冲区内,如在保留此设施,否则修改至最佳选址点。再根据社区体育服务设施规模定义服务半径,对N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点应用MaxCover模型计算有效服务覆盖率大于等于85%,则可得到N处意愿设施点的体育设施安置的最优选址,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最优设施选址方案流程图
这一研究,一方面结合人口分布特征分析既有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服务范围,发现服务真空的区域,进而加以优化与改善,例如结合再开发项目
社区体育以人为本,帮助人们强身健身,促使体格健壮,并使人体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质;同时能使人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提高其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能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是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的重要手段。
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不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标,主要以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成年人也是全面健身运动中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地让成年人参与社区体育。必须有专业的体育人才对其进行辅导,这些专业的体育人才就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周边单位从事体育的工作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参与社区体育的居民中只有28.7%的有获得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而绝大多数居民是没有获得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的。这就说明大部分的体育人才是没有真正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这不仅是阻碍社区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对我国社会体育人才的严重浪费。
在社区体育服务初期,利用GIS分析人口普查中各个社区的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构成以及体育人口的数量,用Arcinfo的最短路径分析法找到最近的社区体育服务点,估计与居民点相近的服务点的服务能力,并准确的设计体育服务点的服务项目,进而合理分配各个社区专业体育人才的配置,有效提升社区体育的活力,形成健康、科学的社区运动氛围。
在社区体育服务中引入GIS技术不仅可以服务更多的人群,同时也能使体育场地和社区体育人才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在城市规划中社区体育服务场地的规划和体育服务人员的分配提供强用力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为我国社区体育的优化发展提供前进的技术支持。
同时在应用GIS技术优化社区体育服务时也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①区域基础数据收集、整理难度大、数量大,入库成图的数据的有效性、实时性难保证;②社区体育服务点的设置与修改城市规划关系很大,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③在优化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多,要抓大放小,着重考虑重点因素优化社区体育服务的地点、规模以及人员配置。
[1] 娄艳春.基于GIS下晋江体育场空间布局及优化策略研究[J].
[2] 王家力.我国区域体育场地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徐江,曾科.数字社区服务统一信息平台研究[C].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4] RITSEMA J R,JONG T. Accessibility analysis and spatial competition effects in the context of IS-supported service location planning[J].Computer,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1999(23):75-89.
[5] 张龙,周海燕.基于GIS中基于Voronoi图的公共设施选址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