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师视角下的建筑系学风建设

2014-08-05 12:23郑林伟
科教导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建筑系学风建设

郑林伟

摘 要 学风建设不仅是院校管理层和学工的工作内容,也是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和配合的工作。本文从一个专业教师的视角探讨了建筑系的学风建设,总结了一个模式:展示学科魅力,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奋斗目标,营造学研氛围;制定充实课程,保持适当压力。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建筑系 学科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Style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ZHENG Linwei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San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2)

Abstract Style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s and school workers job content, but also with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think and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rofessional teacher discusses the style of study of architecture, summed up a pattern: show discipline charm, cultiv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clear goal, to create Gakken atmosphere; develop enrichment programs, maintain the proper pressure.

Key words style buildi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charm

学风不是抽象的概念,学风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最大的学风不正就是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只要认清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就可以完善各处细节,使学风建设逐日完善。学习环境适宜、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动力充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建立良好的学风,常常是一所学校督导系统、学工系统关心的问题,少有专业课教师专门讨论过学风问题。其实学风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绝非不重要,专业课教师应该多参与讨论,因为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只能相对宏观地看到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一线教师可以更具体地讨论问题,让学风建设不至于流于形式。学校管理层提出的种种考核机制无疑是抱着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实际上不同的专业,经常特色鲜明,对真正的优良学风实际上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学校提供的统一的平台上,各院系各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评价系统,从细节完善学风建设。如果只是学校着急,而各院系不细化深入,那就会造成制度愈发严厉、监管愈发不力的困局,最终使学风建设成为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

建筑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全身心投入是学好建筑的前提条件。从全国各高校现状来看,各校建筑系的学习氛围通常都是比较宽松的,这有利于培养优秀设计师,但反过来也会产生一定的困扰:学习纪律严抓就死放松则乱。那么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其实办法很简单:设定规则并严格执行之。要求宽松而执法严格远比规则严厉而执法宽松更为真实有效。虽然表面看来要求不高,如能真正不打折扣地做好,也是真实的收获。期望值高了,要求多了,若是不能做到,等同于变相纵容和诱发各种浮夸风。也许学校管理者会认为他们制定的要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但实际情况是这种要求对于建筑系而言的确过高了,即使不是过高要求,也是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落差,即使要改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愿意实事求是地去自我完善,笔者以为就某些具体标准的制定,可以相应“降低”要求。其实这种降低不是真的降低要求,只是做了适合建筑系的少许调整,本质上仍然是严格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制度一旦建立就不可以藐视规则,不徇私枉法执行便是。大学生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了,这点责任感应该不成问题。建筑系的教学特点非常清晰,建筑设计是绝对的核心课程,而该课程作业牵涉周期长、最终成果地位凸显,是成绩评定的主要考核基础。在建筑系从教师到学生,大家都十分清楚设计成果是评定学生成绩的核心,教学的指挥棒是清晰的,而学习过程则是具有很大弹性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他们的设计基础不同、工作风格和设计方法多样、擅长之处也不同,我们不愿意对学生套用僵化的教条。如果只是偶尔的迟到、吃早餐、听音乐、查资料、碰头讨论、甚至设计进度不统一,当这一切都还可控的时候,我不认为是什么严重的学风问题。相反设计过程松散,长时间没有进展、成果敷衍则被认为是出了严重的问题,学生应该面临严重警告。而作为核心课的设计课如果不及格是不应该有补考机会的,只能跟班重修或者直接留级,因为设计课长达8周,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全程辅导下才能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所谓的补考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推荐,建筑设计的教学应保持8:1的生师比,显然建筑设计教学本质上仍然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每个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有限,完全可以做到跟踪本组每个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而有效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因而,建筑系有信心也有条件抛开具体的规章制度而仍然保持良好的学风建设。

笔者反对过分强调点名制度。抓迟到、抓早退、抓旷课、抓夜不归宿……一方面容易引发师生之间激烈的冲突,另一方面又变相地鼓励了学生伪造各种借口,比如请各种病假、事假、热心参与几乎所有社团活动以逃避正常的上课、或真或假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这一切其实都于事无补。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是自主发生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点名是老旧低效的办法,不是灵丹妙药,应该控制在不引发师生情绪对抗的范围内。要想根本解决问题,我们得另辟蹊径。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严格要求、耐心调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虽不能立竿见影,却也能慢慢体现效果。endprint

为建设三江建筑系优良学风,笔者总结了一个模式:展示学科魅力,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奋斗目标,营造学研氛围;制定充实课程,保持适当压力。

建筑学涉及文化、艺术、技术等多个领域,生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只要上好建筑学概论、建构专题、建筑鉴赏这些课,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构建优良学风奠定坚实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江河上游积蓄的水库,展示学科魅力,使心向往之,这就是巨大的势能,一旦开闸泄水,自然汹涌而下。

教师应该学会为学习造势,让势能转换成巨大的动能,我以为这是上上之策。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显然,兴趣是开启学习的钥匙,而建筑学其实很容易俘获学习者的求学热情。建筑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如果不能培养兴趣,我们很难将这份艰苦的工作坚持下去。

培养学习兴趣,要促成求学心态的转变。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大多接受的是被动的灌输教育,是应试教育,其实对学习已经有不小的排斥感了。上大学以后整个人的精神就松懈下来。这种情况在非一流学校非常普遍,有时候甚至是名校优等生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状态。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心态上的转换,成为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枢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上上之策。从厌学、松懈、贪玩、想放纵,到真心喜欢上一个学科,一门技术,到自发地投入时间精力,再到能享受在其中,使得学习、工作和兴趣爱好融为一体,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佳状态。

当下有些学校办学片面追求特色和速成,走偏门博出位,我们并不赞同。三江建筑系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力争早日成为合格的建筑工作者。当前,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也不求培养众多“大师”级人物。与本地名校形成差异化竞争,培养设计院、甲方、地方建设部门实用的、好用的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实用的特长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当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对未来有明确的预期的时候,学习盲目性就大大降低,合理的目标自然会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使师生的教与学目标保持一致性。

竞争不忘互助,勤奋还需健康。建筑界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世界,从学生作业到工程投标再到设计竞赛,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缺少竞争。相反,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分工越来越细,合作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建筑学大量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者自学并不断深化,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组织各种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讨论沙龙,营造积极上进、团结友爱的学风。

勤奋刻苦是成为优秀建筑师必要的品质。在建筑行业,没有付出足够的汗水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学建筑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赛跑,需要参与者长久的忍耐和超常的付出。好在只要对专业有深厚的感情,能够享受其中,那勤奋与刻苦将变得不那么难熬。分析三江建筑系学生特点,与一流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常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自我控制力也是如此,有心向善,却常常无法自律。所以建筑系的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要常常提醒、常常鞭策,建筑系的专任教师要把学习环节细化,要求具体化,不图进度很快,但求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环节。同时给学生提供足够多、足够细化的专业学习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正常情况下,交图时间的限制常使学生倍感时间紧迫。完全不熬夜而做出优秀设计的基本可以算作特例,何况,不论是何种水平,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总能使自己的设计更臻于完善,从这个角度讲,总是不愿意付出额外的精力,至少谈不上对建筑的热爱。而没有热情,没有执着,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设计师的。

近乎偏执的勤奋恐怕不止是中国建筑系学生的学习特点,全世界的建筑系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我们参加过各种建筑研习营、设计竞赛、建筑师的研讨会,这个行业的共同特点就是行程紧凑,工作量巨大,加班频繁。其实用加班这个词来表述本身就不准确,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工作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娱乐,疯狂就是享受,能享受其中就对了。

下面谈谈极有“特色”的建筑系学生熬夜画图的现象。熬夜伤身,不可过度,所以大多数学校官方都不鼓励学生熬夜画图。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凡事皆有两面性。设计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行业,吹毛求疵是设计师骨子里的特点。尽管多数学生熬夜画图,是为了赶作业,尽管在设计的任何一个阶段,设计师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都像是无底洞,但是在成果输出的阶段,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与最终的效果是明显呈正相关的,因此,建筑系的学生们为了精益求精,获得比别人更好的成效,还是常常互相追逐,竞相熬夜,专业教室里灯火通明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教师,一方面是引导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我们也想保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锤炼设计作品,使之臻于完美。

对于熬夜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平时工作做得不错了,但是由于建筑学学习的特殊性,在最后交图之前,依然想多加班,把设计做得更好,图纸表现得更精美。第二类是前期没抓紧,交图前搞突击。这又可以细分: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前松后紧,先混日子再应付作业;有的是学习方法问题——不知道如何合理控制设计进度;有的是设计习惯问题——前期犹豫不决,不敢决断,一直拖到最后不得不仓促确定方案;第三类是从头到尾就没在认真设计,最后阶段也只是随大流熬夜,依旧无所事事或打游戏消磨时间。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

(下转第49页)(上接第8页)

对于第一类学生,我的立场是有限度鼓励,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注意教导学生谨慎对待身体透支现象,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因为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讲,学建筑的确需要一点忘我的热情。搞创作,常常喜欢熬夜,这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按部就班地教育,无法培养个性化、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同样是玩游戏,有心的学生可以从游戏场景中联想到设计手法,可以利用游戏设计软件构建建筑设计所需的场景。绞尽脑汁做设计,如痴如醉,乐在其中,这些其实都是学建筑的常态。

从管理角度来看,我们也有可能把熬夜学生区别开来教育。尤其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学生,指导教师对他们应该是了如指掌,可以直接向辅导员提供学生名单。对于优秀且勤奋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度放松对他们的时间束缚,同时控制好底线。比如:晚上睡眠时间不得少于5小时,不允许连续3天熬夜。对于个别学生只是熬夜玩游戏,或是精力放在了学习之外,就需要我们管学工的老师和专职教师密切配合,赶图季不是他们浑水摸鱼的游戏季,要严厉杜绝熬夜打游戏的现象。好在一个班学生数量总是有限的,加大监管力度,是可以辨别的。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尤其是这些年轻的学生。他们常常是有心向善,却意志薄弱,无法有效管束自己,这时候辅导员的监督和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将不良的学风扼杀在摇篮中,以健康积极的学风去感化这部分学生。

参考文献

[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2] 李竹成.浅谈建筑学专业教育的特色[J].高等建筑教育,2003(2).

[3] 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J].建筑学报,2004(2).

[4] 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4).

[5] 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系学风建设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风建设新策略探究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