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正云 庄晋财
[摘要]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新创小微企业往往面临较差的财务绩效,制约了其后期成长。根据创业网络理论,创业者可以利用外部关系网络获取必要的资源以改善绩效。为此,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网络的关系雏度和结构维度都对企业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在进一步考察两个维度的共同影响时发现,网络的规模、关系强度以及网络异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密度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则变得不显著,说明创业网络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绩效,但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密度的作用较弱。
[关键词]创业网络;小微企业;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084—05
一、引言
小微企业在刺激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在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力小微企业创建和成长的配套扶持政策。然而,由于新企业普遍面临新进入缺陷与合法性低等问题(杜运周和张玉利,2012),加上小微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内部资源相对缺乏,导致很多新创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不理想,甚至亏损倒闭。有学者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进行创业研究发现,创业者可以借助关系网络获取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Leung等,2006;庄晋财等,2012),进一步说,通过外部关系渠道,创业者能够利用所获取的资源来改善新企业的绩效。尽管创业网络已经成为创业研究的热点,但关注小微企业的成果还很少。鉴于此,本文以新创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业网络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小微企业提升创业绩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Granovetter(1985)提出的“弱关系理论”和Burt(1992)提出的“結构洞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中的两大经典理论,也是创业网络研究的理论基础。弱关系理论认为,与行动者的强关系相比,弱关系能使网络成员获得更多的异质性资源,因而对行动者的帮助更大;结构洞理论认为,在网络中存在很多非直接联系,其中扮演媒介角色的网络节点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其他网络成员需要通过这些关键节点获取新的信息和资源,而占据结构洞的节点也就拥有了资源获取和资源控制的双重优势。目前,学者们基于这两个理论探究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的作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Haynes和Sen-neseth(2001)认为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创业网络能够促进企业市场份额以及销售额的增长。Elfring和Hulsink(2003)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创业网络能帮助创业者获取外部资源,从而对新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创业研究中网络分析方法的兴起,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创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林嵩和姜彦福(2009)引入企业成长战略作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上探讨了创业网络促进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庄晋财等(2013)通过具体的企业案例分析了网络嵌入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
虽然经验研究表明,创业网络能够促进创业绩效,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Golden和Dollinger(1993)研究发现,创业者对网络关系的利用与企业销售增长或净利润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Johannisson(1996)、Lit-tunen(2000)在各自的研究中也都未发现创业者的网络行为与创业成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关联,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Witt(2004)认为创业网络的规模和异质性与新创企业的净收益呈“倒U型”关系;Watson(2007)也提出,网络活动与企业的存活和成长呈“倒U型”关系,其中关系强度对新企业存活的作用更强,而网络规模对新企业成长的作用更强。
之所以出现上述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规模不同的新创企业,其外部网络特征和财务状况也会存在很大差别,而大多数研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现有文献中有关研究对象的界定较为模糊,没有对不同规模的受访企业进行区分,从而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而且笼统地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整体化分析,也难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另外,以往研究大多是从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等角度来考察创业绩效,虽然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的测量都涉及财务指标,但往往还包括市场绩效、创新绩效等其他指标,衡量标准并未统一,势必造成创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差异。事实上,财务绩效关系到企业存亡,并且学者们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达成一致,更有利于对创业绩效进行研究,但目前还缺少针对新创小微企业的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借鉴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思路,将创业网络划分为关系维度和结构维度,拟对创业网络与小微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
(二)研究假设
1.网络关系与企业财务绩效
对于创业网络的界定,学者们普遍认为应当包括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企业间正式的组织网络(例如李新春和刘莉,2009;庄晋财等,2012)。而对小微企业来说,创业网络就是创业者所拥有的各种关系资本的总和,是创业者外部关系网络在创业活动中的嵌入。通过创业网络的“关系型”嵌入,创业者能够获得创业所需的基本资源,如资金、商业机会、客户和订单等,而这些资源对小微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尤其是优化新企业的财务绩效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网络的资金支持可以缓解创业者的资金压力,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商业机会有利于创业者及时开发新的产品或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通过获得客户和订单,创业者能够稳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收益来源。Bruderl和Presisenorfer(1998)研究发现,网络化程度与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从网络中获得支持可以提升新创企业存活和销售额增长的几率,并且血缘、亲缘给予的情感支持也与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Lee(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网络规模和沟通频率与新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正相关。姚铮等(2013)在研究社会网络增进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的作用机理时提出,网络关系是网络作用得以发挥的最重要的切入点。
网络关系主要通过个体关系网络中的成员数量以及网络成员间的交流频率和信息共享程度来体现。Tan等(2009)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网络关系更加强调关系的亲密性,蔡莉等(2010)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关系包含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两个方面。据此,本文也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关系。通常来讲,关系网络的规模越大,即认识或保持联系的网络成员就越多,获得资源的机会和数量也会越多,是减少了企业的资源搜寻成本。同时,与其他网络成员的联系越紧密,创业者就越容易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所需资源,而交易成本的降低能有效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网络关系与新创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正相关。
H1a:创业网络的规模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H1b:创业网络的关系强度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2.网络结构与小微企业财务绩效
从结构视角看,由于网络成员是有差别地占有各类资源,因而网络节点联结所构成的结构特征影响到企业获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或者说,创业网络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创业资源传递的效率。新创小微企业大多面临着新生劣势和规模劣势,通过创业网络的“结构型”嵌入,创业者能够突破企业边界,进入更广阔的“圈子”去寻求外部支持和发展机会,并通过占据有利的网络位置来提高获取网络资源的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改善。MeEvily和Zaheer(1999)认为,节点的中心度越高,就越具备资源优势;窦红宾和王正斌(20儿)也提出,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信息,也容易汇聚不同的互补性资源,从而促进企业成长。在中国“关系文化”的熏陶下,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是按照关系的亲疏将其他成员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并按照彼此关系的远近来决定给予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因此,创业者越接近网络的中心位置,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关键信息和稀缺资源,从而为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奠定基础。
除了网絡位置,网络异质性和网络密度也是网络结构的两个重要特征(左晶晶和谢晋宇,2013)。可见,网络成员的多元化和网络内部联系的丰裕程度,对新创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Ostgaard和Birley(1996)关于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研究表明,结识银行、咨询机构等各种职业单位的网络成员,会对创业绩效尤其是对成长绩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说明网络成员的异质性能够有效降低所获资源的冗余性,保证资源的使用价值,有助于提升创业绩效。对于网络密度,Izquierdo和Hanneman(2006)将其定义为网络中实际关系数与可能的最大关系数之比。左晶晶和谢晋宇(2013)在其研究中指出,网络密度能够使网络成员间的交易和互动更加容易。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外部网络结构日趋复杂,成员间的联系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网络中的“结构洞”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资源的传递通道,有利于那些位于网络边缘的节点获取资源,降低企业的交易难度和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网络结构与新创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正相关。
H2a:创业网络的中心度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H2b:创业网络的异质性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H2c:创业网络的密度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江苏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创业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创业研究课题组”进行的实地调研,调研地点主要包括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青原区、吉水县、万安县、永新县以及安徽省的无为县。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41份。
(二)变量测量
问卷测量题项的设计主要依据以往的相关研究量表,并结合小微企业的特点做了微调。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
网络关系的测量。本研究主要参考蔡莉(2010)等学者的研究量表来设计网络规模和关系强调的测量题项。网络规模的测量题项为:您和较多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您参加了当地商会或行业协会;您和较多的政府部门保持往来;您和较多的金融机构保持往来。网络关系强度的测量题项为:您经常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您经常参加商会或协会举办的行业交流;您经常和政府部门保持往来;您经常和金融机构保持往来。
网络结构的测量。本研究主要参考窦红宾和王正斌(2011)等学者的研究量表来设计网络中心度、异质性和网络密度的测量题项。网络中心度的测量题项有:大多数本地企业都知道贵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其他企业经常通过贵企业进行技术和市场信息交流;贵企业和本地的龙头企业建立业务往来或合作。网络异质性的测量题项有:贵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种类较多;贵企业的合作伙伴类型较多;贵企业能从网络中获得不同类型的资源。网络密度的测量题项有:贵企业的合作伙伴之间互相认识;贵企业的合作伙伴之间大多存在直接业务关系;贵企业所在的网络中其他成员间合作关系紧密。
财务绩效的测量。通常有绝对财务指标或相对财务指标两种财务绩效的评价方式,考虑到新创立的小微企业一般财务制度还不完善,调研中难以获取完整的财务数据。为此,本研究参考朱秀梅和费宇鹏(2010)等学者的研究量表,考察企业的相对财务绩效。测量题项包括:贵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贵企业的净收益增长率较高;贵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较高;贵企业目前能保持正常的资金周转。
(三)数据分析
I.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SPSS18.0对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和因子分析。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α值进行判断,得到网络规模、关系强度、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和财务绩效的Cronbaehsα系数分别为0.723、0.806、0.795、0.782、0.827、0.770,系数均大于0.7,说明通过信度检验。因子分析结果如表l所示,由于所有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6,故认为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变量间的相关性见表2。
2.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创业网络的关系维度和结构维度对新创小微企业财务绩效的直接影响,通过回归系数的正负及显著性来判断两者间的直接影响是否存在、作用方向以及作用大小。模型1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员工人数和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对控制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2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员工人数和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以网络规模、关系强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考察网络关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模型3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员工人数和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以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考察网络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模型4以财务绩效为因变量,以员工人数和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以网络规模、关系强度、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考察网络关系与网络结构对财务绩效的综合影响。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在模型2中,网络规模和关系强度对财务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假设H1、H1a、H1b通过检验。在模型3中,网络中心度、异质性和网络密度对财务绩效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假设H2、H2a、H2b和H2c均通过检验。但在模型4中,網络中心度、网络密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都变得不显著,只有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财务绩效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分析网络关系维度和网络结构维度对财务绩效的共同影响时,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所起的作用较弱。从网络嵌入视角来说,可能是由于新创立的小微企业在所嵌入的网络中一般处在边缘位置,因而网络位势较低,导致网络中心度对财务绩效的贡献较弱。从网络构建角度分析,可能是因为小微企业在创建初期所构建的外部网络一般相对简单,网络节点间的联系有待开发,即使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创业者也依然面临资源获取途径受限的尴尬,也难以借助“结构洞优势”掌握市场、政策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因此,对财务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在考察创业网络两个维度对财务绩效共同影响的回归模型中,网络关系对绩效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制度尚未健全,创业者更容易通过家人、亲朋好友等“强关系”来获得各种支持。但是,个人社会资本存在的资源同质性强和信息冗余等问题,阻碍了网络结构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因而网络关系所发挥的作用更大。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创业网络与新创小微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网络的关系维度和结构维度均能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绩效。对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从关系维度看,创业网络的规模和关系强度与财务绩效正相关,说明对新创立的小微企业而言,积极拓展关系网络,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者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改善财务绩效。从结构维度看,创业网络的异质性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说明创业者需要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关系,获取更多的异质性资源,有助于提高新企业的财务绩效。
以上研究结果对新创小微企业具有如下启示:第一,在中国转型期,创业活动离不开社会关系的运用,创业者应当重视网络关系的开发。一方面,创业者需要增加社交投入,增强社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中介组织(如商会、协会等)结识更多的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依靠网络关系的力量来克服企业的发展瓶颈。第二,小微企业的实力有限,并不适合走“上层路线”。因此,创业者没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优越的网络位置,而应当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网络关系的维护上,加强与合作伙伴以及潜在合作者的来往(包括私人交往和商业互惠)。第三,在与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常规经济主体保持合作的基础上,创业者还可以引入其他类型的节点来增加网络的异质性,以支撑企业的后期发展,例如:与高校建立校园招聘或咨询培训等合作来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