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共生经济下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2014-08-04 18:16刘国秋黄小勇贾扬蕾
企业经济 2014年4期

刘国秋 黄小勇 贾扬蕾

[摘要]通过把循环共生经济理念嵌入到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中,形成了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的四种模式:包装物生产商、包装物使用商、行业统一回收和第三方负责回收。通过比较发现,POMT生产商回收模式信息反馈容易、快速,但物流成本高,无法解决“孤儿产品”,适合于生产商规模较大的企业;PUT包装商模式信息反馈也比较容易、快速,物流成本也较高,但无法解决“孤儿产品”,适用于使用商规模较大的企业;IROT行业联合组合模式可以解决“孤儿产品”,而且回收物流成本比较一般,但是信息反馈不易,会较大地影响企业形象;TPT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物流成本较小,能够解决“孤儿产品”,但是信息必须通过契约获得。

[关键词]循环共生经济;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023—05

随着全球各国、企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包装物的再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2008年,我国制定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坚持减少、再利用、回收、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坚持以减少包装废弃物的“3R”[即包装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全过程管理和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加强和规范包装物分类回收、集中运输、分拣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使包装回收系统形成从生产一消费一回收一循环利用的共生经济系统。为此,笔者认为,应建立以包装物的生产者及使用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即包装产品的生产者、使用者及流通渠道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再利用、处置等责任。然而,对于具体的回收标志和惩罚力度,《办法》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至2010年底,我国包装回收工作仍然停留在规划阶段。针对这一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大中城市开展包装回收管理工作,这将进一步规范逆向物流,促进循环共生经济的发展。因此,为提高包装物逆向物流效率,规范包装物逆向物流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必要对循环共生经济下的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为包装物相关企业选择适合的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一、理论基础

(一)循环共生经济

许志晋(2005)试图提出一种所谓“适用技术循环共生创新”的概念,并把它理解和界定为能够支撑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的技术创新。李伟、严汉(2009)认为,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法国等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成效显著,且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但这些发展模式主要源于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基本上是被动的末端治理模式,有其局限性。而我国现有的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其局限性。因此,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在“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生产系统(包括资源生产和产品生产)和消费系统;循环是指生产系统中各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消费系统中各家庭之间以及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而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工业园区研究领域,就形成了生态循环工业园,正如许树辉(2010)所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按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種新型工业园区。企业生态化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特征之一。他提出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关联企业参与生态共生链网建设的关键路径:(1)实现企业生态补偿制度,确保企业既得效益;(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互补合作;(3)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创新,推进企业高级生态化共生。施晓清(2010)通过把循环共生理念应用到产业发展领域,运用系统论和生态学原理,阐明了产业生态系统是由企业及其消费群体与其支撑环境构成的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同时,深入剖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征,系统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中产业群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环境要素(生物、非生物、物质资源)的组成。并提出了基于循环共生网络系统的资源开采、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整体生态管理新模式,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了一条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新途径。

(二)包装物回收模式

目前,城市垃圾分类将各类包装废弃物和厨余垃圾混在一起,或被填埋或被焚烧,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在不考虑循环共生经济的情况下,我国包装回收利用是相当分散的,主要包括:个体从业人员通过直接废物与二手业务的回收,包括厂商通过以旧换新的回收和环保部门通过固体废物的回收。可以说,目前许多城市的废料市场已被大量的外来人员占领,处在一个分散的状态,没有规模,也未形成回收网络。因此,资源回收率低,回收成本高,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与我国包装废弃物的“3R”原则相去甚远。由于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因而其加工程度低,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已经在提高回收物流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用回收物流技术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10-15年。例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来评估废纸质量,废纸脱墨、去除粘合材料、提高亮度和使用废塑料包装的自动分离技术等环境保护和其他技术有待开发;利用废纸浆模塑技术和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研究和开发深度不够。而且,我国大多回收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企业为街头无证企业,合法回收企业规模小,对回收物流技术相关的信息渠道缺乏了解,这严重阻碍了包装物回收企业的发展和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

(三)循环共生经济与包装物回收模式的关系

循环共生经济其实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共生理念融合在一起,并应用到包装物回收模式中,而包装物回收模式也积极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循环共生经济下的包装物回收模式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的循环共生生产系统,而且在消费系统各个环节也形成了闭环共生模式,从而保证包装物能够实现零污染、全回收,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从而重构整个社会资源低碳化机制。为保障这一机制的长效性,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包装物回收标准,实现包装物回收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并且这一模式是按照循环共生理念来制定的。

循环共生经济为包装物的回收模式提供了设计思路,也为包装物回收的过程和机理提供了设计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包装物回收模式的设计可以严格地按照这一理念来进行,并且应用到实践中,肯定可以取得良好的回收效应。正如孙柯、冯耕中(2004)所认为的,对于我国储运包装物回收管理模式的建立,还需以逆向物流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以挖掘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作为准则,当然政府主导因素也不容忽视,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通过政府主导的社会因素与企业主导的市场因素相结合方式,我国的储运包装物回收体系才能真正运营起来,同时这种体系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通过构建以循环共生经济为目标的包装物回收模式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许多企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部分商品存在包装过度的现象;二是包装物回收率低,整个包装产品的回收率不足包装产品总量的2成,远低于发达国家5-6成的平均回收率;三是资源浪费严重,即我国每年产生约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左右的包装物;四是我国现有的包装物回收渠道比较混乱;五是包装物再生利用技术落后,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低,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翟青,2005)。

二、循环共生经济下的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方法》规定,包装物生产商必须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包装物使用者也必须使用《方法》中强制回收目录中的包装物,并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此时的包装物逆向物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不再流入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人员手中,而是由包装物生产商或使用商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逆向物流循环共生经济下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直接参与是指从包装制造商使用企业直接负责包装的回收工作;间接参与是指包装制造商、生产商可以通过合同或转让价格将包装回收转移到联合集团或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间接参与模式中,虽然使用业务本身的包装制造商不涉及包装的回收工作,但因为他们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样是体现其责任。因此,逆向物流主体可以分:包装物生产商(Package Original Manufacturer,POM)、包装物使用商(Package User,PU)、行业联合体(Industry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IRO)和第三方(Third-party,TP),由此形成循环共生经济下逆向物流的四大典型回收模式:包装物生产商负责回收(POMTake-back,POMT)、包装物使用商负责回收(PUTake-back,PUT)、行业联合体负责回收(IRO Take-back,IROT)和第三方负责回收(TP Take-back,TPT)。

(一)包装物生产商负责回收(POMT)

在包装物生产商负责回收模式中,只有少量生产商(Manufacturer)自己直接负责回收消费者(customer)使用后的包装物,由于正向物流渠道的存在,大多数生产商倾向由包装物使用商(Package User)、负责中间销售的分销商(Distributor)、零售商(Retailer)和批发商(Wholesaler)共同回收并转交生產商进行处理(在本文中假设产品销售采用传统的中间销售商销售模式),以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减少物流成本。具体过程见图1。其中的①、②分别为生产商直接回收和借助正向物流渠道回收两种方式。

(二)包装物使用商负责回收(PUT)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回收利用的可再用包装物,比如玻璃瓶、金属器皿等不易变形、损坏的包装产品,包装物使用企业可以自己建立回收网络,自行处理后再次利用。因此,回收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具体过程见图2。

(三)行业联合体负责回收(IROT)

所谓行业联合体负责回收模式,是指对于一些可再用包装物,属于全行业内通用的包装产品,在行业内其技术要求都是标准化的。因此,同行业的包装物生产商/使用商,成立一联合责任组织(PRO),由该组织负责这些同类包装的回收处置工作。该行业联合责任组织可由包装物生产商或包装使用商单个行业成立,也可由他们两个行业共同成立。具体过程见图3。

(四)第三方负责回收(TPT)

所谓的第三方负责回收模式,即销售产品的包装制造商/使用商不直接参与包装回收,但选择的专业物流企业负责回收处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回收后的包装物回收利用,可以转移到制造商/使用商作相应的处理工作,也可以转移到第三方制造商(Third-party man-ufacturer,TPM)进行处理。具体过程见图4。其中的①、②、③为可能的三种情况。

三、循环共生经济下不同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在POMT回收模式下的优劣势分析

在POMT回收模式下,由于是由包装物生产商本身回收自己生产的产品,因此生产商能根据市场销售渠道掌握产品的流向,具有快速信息反馈的能力,使其回收工作运作高效。同时,生产商熟知回收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能准确地采用相应的技术、设备对包装物进行拆卸及处理,提高回收效率,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再者,生产商对回收的产品具有独占性,部分包装材料在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即可再生产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回路(闭环)。但在熔点回收方式上,回收包装制造商只生产自己的销售产品,其专业化程度高,回收的产品有限,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再生制品有限公司产生不了规模效应,使得回收的流程加长,回收成本增加。加之,由于某些耐用包装物在回收前需经过一定的年限,若制造厂在此年限内不幸倒闭,就会使得大量的包装物无家可归,即产生所谓的“孤儿产品”(orphaned product)。如何处置这些“孤儿产品”,也是POMT回收模式无法解决的一个现实难题。

(二)PUT回收模式的适用性和缺陷分析

PUT回收模式适用于使用可再用包装的产品生产商,根据其相对固定的产品分销渠道,可以通过委托回收、押金回收、周转回收及奖励回收等方式进行。在该模式中,可以使用业务涉及包装设计、生产、包装。在使用的包装工艺选择上,物流包装可以回收利用,并尽可能在保护好其功能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产品的包装或包装应使用无害的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产品;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感受到企业的环保意识。这种包装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可建立合作机制,使核心企业的包装设计、使用等绿色包装技术发展更活跃。如海尔集团自成立以来,对包装供应商的要求就高,供应商的选择必须能够解决方案,并从早期介入,从“设计”到“生产”的综合物流包装服务。

(三)IROT回收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IROT回收模式能很好地解决POMT模式下产生的大量“孤儿产品”,使得其有家可归。即使在一些包装制造厂倒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制造商协会负责回收相应的废弃包装物。同时,在熔点模式上,恢复生产类似产品的包装,都是相似的,只需要建立一个回收中心,减少中间环节,节约回收成本。但回收中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虽然回收中心负责回收包装相似,但包裝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各专业的机密信息相关联,而回收中心是很难获得这样信息的,从而增加了回收工作的难度。同时,通过回收包装,不能进入闭环回收。

(四)在TPT模式下的适用性分析

在TPT模式下,回收工作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循环再造公司完成。在这种模式下,包装制造商和包装使用商的业务专注于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包装回收工作则由专业公司来完成。这样,制造商不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生产和销售业绩,还可以精简机构,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包装回收的不确定性风险转嫁给第三方。然而,在这种运输模式中,制造商将此回收和处置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完成,则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对于循环共生经济下不同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用下表表示。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回收模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包装业相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的具体实际,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当然,本文在进行比较时选择的项目并未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而是剔除了相似项目,将关键因素进行比较,选择什么样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是一个非常系统复杂的问题,并不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多因素的组合,彼此权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包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及重点项目的发展策略,逐一测量、评分,然后综合评价,并对逆向物流模式作出最终选择。分析

四、循环共生经济下包装物回收模式优化策略

回收利用包装物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应对包装物回收的问题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落实好循环共生经济政策,构建循环经济系统

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农业领域,加快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服务业领域,加快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相关企业应选择适合的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形象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改造回收站点,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分拣中心,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在社区及家庭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加强重点再生资源回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传统再生资源的回收,提高回收率。创新回收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包装物、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推动废铅酸电池、废镉镍电池、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弃农药包装物等有害废物的回收。

(三)不断进行创新,围绕相关业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建立旧件逆向回收体系。支持建立以汽车4s店、特约维修站点为主渠道,回收拆解企业为补充的汽车零部件回收体系。规范建立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和区域性再制造旧件回收物流集散中心。积极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计算机服务器、硒鼓、墨盒等易回收产品。开展消费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工作,扩大再制造旧件回收规模。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支持建设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再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建立再制造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销售体系,促进再制造产品生产与售后服务一体化。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许志晋.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适用技术循环共生创新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9)..

[2]李伟、严汉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许树辉.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循环共生博弈与激励[J].韶关学院学报,2010,(1).

[4]施晓清.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生态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

[5]曹西京,张婕.包装废弃物回收物流管理的探讨[J1.包装工程,2009,(5).

[6]孙柯,冯耕中.我国储运包装物回收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储运,2004,(6).

[7]龚英.供应链逆向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8]魏洁,李军.生产商延伸责任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2005,(6).

[责任编辑: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