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音乐

2014-08-02 01:03陈兆国臧美莹
艺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五行音乐艺术画面感

陈兆国 臧美莹

摘 要:音乐是一种极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与绘画相比,前者是一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而后者则为一种十分直观的视觉艺术。然而,一件好的音乐作品,在给人以极大的听觉享受之余,往往还会给人以丰富的音乐意境联想。所以人们常说,美妙的音乐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这不仅论证了这两种迥异的艺术形式在某种角度上的关联性,也充分说明了好的音乐作品足以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美妙的立体画面感。

关键词:《五行》 音乐艺术 画面感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自古以来便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延续至今,并将始终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继续前进。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也从未脱离过我们的现实生活。欣赏美妙的音乐,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一种生活时尚,也是人们生活所需,更是人们情感激荡的生活素材。音乐的欣赏,除了能引起人们心理与情感上的起伏外,还会带着人们走进由不同节奏、不同韵律、不同器乐声音所创造出来的美妙意境,这种意境便是音乐带给人们的画面感。本文将根据《五行》第三乐章,讨论一下音乐中所具有的画面感以及音乐以何种形式带给人们画面感。

一、 音乐的画面感

音乐可以让人产生基于现实条件的画面感。这里所说的“画面感”实际即为人们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而在头脑中产生的联想。但这种联想通常是基于个人的生活条件的。陈其钢的作品《五行》1999年一经面世,便获得了众多的好评,并于2001年进入BBC国际作曲大师奖总决赛。该管弦乐组曲选取了极具“中国风”的“五行”概念,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分为5个章节。其中第三乐章以“五行”之“土”为主要表现内容,大量的弦乐加上钢琴、竖琴和带高音的打击乐,使得声音与声音之间互相穿插形成了一种可以形容为“长线条”的音乐感觉。其中也穿插有空白和静止,整个章节空间被拉得很开,如民歌一样苍凉和充满地域感。陈其钢的目的是“营造大地和宇宙的感觉,空灵而宽广,有母性的色彩”。由于中国“五行”之说中的五种元素既有抽象含义,又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实物,所以第三乐章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地的广博与宽宏,还包含了十分严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该乐章中,大量的弦乐营造出了大地之上风、雨、云等气象效果,活泼的钢琴演奏与竖琴伴奏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大地中的生机与悲喜,高音打击乐等乐器的出现又营造出了整个作品的空间感,同时表现了大地的力量与宽厚。这种立体而又有序的乐器组成,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广阔的大地之上,简洁的房屋,袅袅的炊烟,静静的水田,和煦的晚风与江南黄昏轻浮于半山腰的薄雾;接着随着旋律与节奏的转换,那恬静温婉的水乡景象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是庄严肃穆的大地,一望无际的荒野……当然,在本段开头笔者已经提到这样的联想与画面感是基于欣赏者个人的现实生活的。比如说出生在北方没见过鱼米之乡的小镇的人们,在听到这段音乐时,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北方平原的一马平川或是家院中盛开的花卉。总之,无论欣赏者在欣赏《五行》第三乐章时根据音乐联想到了哪一种画面,都证明了音乐带给人的画面感是真实存在的,并贯穿着艺术欣赏的始终。有关音乐的画面感,还有一个更为贴切的例子,比如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的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该作品是作家在参观了好友画家哈特曼的个人画展后所作。全曲每一个章节都根据画家的作品名称所作,每一章节的主题也均表现了画面中的内容。这样的作品不仅仅像是根据美术作品中的情节所作的配音,更像是在用音乐来描述那些热情激昂的画面。即便是欣赏者没有见过绘画作品,也可能根据音乐来想象到那一幅幅画面中的内容。这也是证明音乐画面感存在的典型例证。

二、 音乐画面感的来源

音乐为什么既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又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与丰富的联想?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作曲家的乐曲创作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够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艺术家,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必定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当中,没有谁能凭空创作出谁也没见过的超越人类想象的东西来。作曲家也同样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作曲目均取材于生活,想表现的也是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的思想或事物。所以这样从生活中精炼提取后形成的作品在反馈给生活中的欣赏者时,这些欣赏音乐的人们就很容易从音乐中觉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反应于头脑中,形成类似回忆或单纯想象出来画面。在作品《五行》第三乐章当中,作曲家陈其钢的取材首先来源于他想表达的抽象的“五行”的概念,所以整部作品中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理性的感叹。其次,作曲家也要表现现实生活中,大自然里的大地,真正的大地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第三乐章整体的节奏也是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时而柔和,时而犀利。正是因为陈其钢对自然以及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与重新排列,才让敏锐的欣赏者们在这些音调的变化中准确地捕捉到了感性中的、人们主观上的对大地的感觉,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大地的画面。乐器本身对自然的声音以及生活的模仿。各种乐器的诞生,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人类对于某种声音的喜爱与科技不发达时期对于某些声音现象的崇拜。第三乐章中的钢琴、竖琴打击乐等也都在交响中竭力的模仿了人们主观感受中的自然,所以这些本就取之自然的声音经过了作曲家有序的排列后,使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加容易想象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事物。比如速度较快的钢琴曲可能使人联想到淅淅沥沥的下雨声,小提琴的合奏、重奏可能使人联想到风声或奔淌的河流,委婉略带沙哑的二胡曲好像一位苍老的妇人在低诉,七弦琴悠长的回响使人联想到宁静、幽深的潭水等等……除此之外,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也形成了许多固定的表达自然或表达人们情绪的曲调或风格。比如轻快活泼的小调可以给人以清新明丽的画面感,盛大辉煌的曲调可以给人庄严敬慕的画面感等等。但无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画面感的方式是什么,这些画面感的来源都始终脱离不了音乐的艺术创作,更脱离不了现实生活。

三、“画面感”的意义

评价一件好的音乐作品有着许多系统的、严格的标准,比如主题、技法、意境等等……音乐是否具有画面感就可以归结到音乐的意境评价当中,成为针对音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中存在许多曲目是以自然或生活中的事物命题的,这些曲目在作曲家创作时就本着模仿和提炼自然界和人们生活的目的,试图带给欣赏者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所以这种作品能否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让欣赏者跟随音符的律动畅游于音乐与自己联想到的世界当中,便是评判该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作品《五行》的整个篇幅都是试图表达出传统中国“五行”之说中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在进行五个乐章创作的时候作曲家就不得不考虑到音乐的画面感的问题。从以“水”为主题的第一乐章开始,作曲家便极力想用音乐描绘出水的纯净透明和流动感。该章节动用了弦乐来模拟古琴的音色,静态而透明;又用木管、竖琴、钢琴从下向上的音串营造出了流动的感觉。在第三乐章《土》的表达中,更是极力想向听众展现出大地的风貌,在乐器的配备和演奏顺序的先后上都模仿了人们心目中主观的对大地的感受与定义。《五行》这部作品主要表达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给人的主观的、直观的感受,所以能否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能否给观众带来清晰而又与作曲主题相符的画面感,便是评定这部作品的重要标准。很显然,该作品以优秀的乐器搭配和音色、和声,近乎完美地表达出了每一章节的中心主题,向听众呈现出了五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和生动的画面感,不失为佳作。法国一位作曲家说,在他眼中,《五行》是一次不带观念的创作,因此欣赏时唯一需要携带的只是想象力而已。它好比一幅印象派的画,以客观角度去表现一种静态的观念。

优秀的画面感也不光是评判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准,对于听众来说,具有画面感的音乐能够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更是一种完美的审美体验。音乐存在的意义除供人们欣赏和娱乐外,还有着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的作用。美好的音乐能够洗涤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还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这时画面感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一部好的音乐作品给人的影响自然也是积极的,阳光的,向善的,呈现给人的画面感和使人产生的联想也必定是一些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同时,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或在欣赏音乐后,受到的音乐影响和头脑中产生的画面感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或教化的作用。《五行》第三乐章对“土”元素的音乐表达,带给听众极为奢华的听觉享受和对大地的无限遐想。在欣赏者专心欣赏这段音乐时,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也在心灵上伴随着音乐遨游了广博的大地,给予人们一次激动人心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让听众在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从另一种角度、另一个方向增加对大地的理解,增长有关大地的知识。这样抽象而又生动的教育作用,也只有能使人产生“画面感”的优秀作品才能够具备。这也是优秀的作品具备画面感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

四、 看得见的音乐

有关“音乐的画面感”这一命题早在很久以前便被人们提及并激烈地讨论着,这种“画面感”的真实存在也已无数次的被人们证实。音乐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类听觉的极为抽象的艺术,它所具备的画面感是一种摆脱了物质性的心灵状态,画面感也永远只存在于欣赏者心灵的畅想之中,最为可贵的是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画面感也都有所不同。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的心中有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的存在,使音乐本身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具有画面感的音乐,可以说像一幅山水画,也可以说像自然中的日出日落,甚至可以像都市中的桥梁楼阁……总之,音乐的画面感,使音乐这种本身抽象的艺术形象化了,具体化了,就好像能够让人“看得见”了一样。这不仅在音乐的创作中能够给予作曲家灵感上的启发,还在音乐批评和对于人心灵上的作用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笔者看来,“画面感”让那些用耳朵听的曲调转化为“看得见的音乐”,让艺术的世界更为奇妙,更为精彩,也让音乐的欣赏多了一份惊喜。

参考文献:

[1]肖春晓. 论音乐作品的多维音乐画面[J]. 电影文学,2007(20).

[2]田卫平. 听出画面 看出音响——音乐与绘画的对照[J]. 发烧友,1995(4).

[3]陈育德. 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 文艺学研究,2004(32).

[4]谭筱婷. 从“水中倒影”谈法国印象派钢琴音乐的画面感[J]. 音乐大观,2012(9).

[5]陈晶. 陈其钢《五行·火》之简析[J]. 文艺评论,2013(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五行音乐艺术画面感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民间女红艺术与太极阴阳哲学初探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做一个五行齐全的班主任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