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2014-08-02 00:08黄明镜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发廊杨某时事

黄明镜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堂课究竟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方式也必然不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政治课导入新课方面,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导入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一开场便直接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是什么,以及这堂课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便一目了然。直接导入使课堂的脉络清楚,学生能自始至终围绕老师的要求去探索学习。新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根据提纲直接总结,学生也可以顺便检查是否已经全部掌握了知识。

二、时事导入法

虽然由于年龄或者经历的原因,学生了解的时事并不多,但是他们一般都对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世界很感兴趣。时事导入法,就是教师用热点、焦点新闻等时事材料导入新课。政治离不开时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觉得政治理论不脱离社会实际,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运用时事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足的能力,把学生学习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讲政治中的"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时候,我引用了最美司机吴斌的例子,当时学生马上就激动了,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有关吴斌的一切,而且积极发表看法,我只要从旁点拨、纠正、总结,教学任务就顺风顺水地完成了。这样让我们大伤脑筋的理论,似乎不必一本正经去讲,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学生就马上能应用起来了。这个方法需要老师经常关注新闻时事,并和课堂知识有效结合。

三、案例导入法

在学习八年级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时,由于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贫乏,对法律认识不多,再加上法律知识本身枯燥,很多知识难理解,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常常运用典型的案例,运用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案例来导入新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时,我把这样几个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很可能会看到的或遇到的案例展现出来,并分别找学生阅读:

1.王某欠张某10000元钱,欠拖不还。张某一日将王某7岁的儿子骗回家中捆绑起来,并通知王某拿钱赎人。直到第二天中午王某带来钱后,张某才放其子。

2.孙某到超市购物,出门时被保安以盗窃嫌疑为由而强制搜身,事实证明孙某并没有盗窃。

3.康某在周某开办的发廊干了8个月的活,手艺没学到,工资也分文未得,只好跳槽到别的发廊干活。后来,周某带人强行将康某带回自己的发廊,将康某剃成"阴阳头",并令其下跪,引来许多人的围观达3个多小时。

4.余某与女友杨某因故发生口角,在争吵中余某打了杨某一记耳光。当天晚上,杨某写下遗书自杀身亡。第二天,杨某的父亲指使家人将杨某的尸体抬到余家大闹,并将余家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砸坏。

5.王田的母亲为了了解王田的思想状况,经常把王田的信件拆阅以后,再交给王田。

然后我说:"以上案例中,张某、超市保安、周某、杨某的父亲、王田的母亲,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侵犯了当事人的什么权利?请同学们自由地讨论。"学生们高兴地讨论着,在一片热烈的讨论声中进入了新课。同时,学生们从这些案例中明确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所包括的内容,加深了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含义的理解。

四、歌曲导入法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思维非常活跃,爱好特别广泛,对歌曲、音乐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都喜欢音乐。思想政治教师可顺应青少年的这一身心特点,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歌曲、音乐来导入新课。运用歌曲、音乐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和心驰神往的遐想,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通过独特的歌曲和音乐形象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情感更丰富,上课也更有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怎样正确对待挫折》时,先让学生们跟着录音机唱《真心英雄》,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了,唱得有声有色。其中一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既使学生欣赏了音乐的美感,又使学生感悟了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

五、图表导入法

图表能更清楚、准确地反映教材内容。思想政治老师运用图表来导入新课,比单纯用语言叙述要简单得多,明了得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总之,思想政治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导语也是多种多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难以一概而论。究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味地求新求异,舍本求末。

猜你喜欢
发廊杨某时事
时事半月谈
“送上门”的逃犯
我不是一把秋扇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时事政策
儿子能否继承父亲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
谋生之道
16岁少年盗窃同村村民钱财获缓刑
将捡到的钱捐给灾区,应当承担责任吗
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