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初探

2014-08-02 17:45张木兵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策略

张木兵

【摘要】在现今多元学习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法不能再墨守成规,否则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的策略等问题,在有针对性实施合作学习中怎样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37-0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国《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强调的正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校大力推进新课改,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我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合作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合作认知 、合作情感、合作技能与合作行为在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与运用。在合作学习中,如果缺少合作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内容不加选择,不明确学习目标,结果出现无需讨论的也讨论,或者学生不清楚要讨论的话题的价值意图,浪费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在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时,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就无法产生问题,或对讨论话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学生联系政治生活中的实例多,为讨论而讨论,结果要么讨论不起来,要么虽然热闹却无实效。

(三)分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自由放任,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学习的技巧。(2)缺乏主动性,在学习中出现"大包干"、"大锅饭"效应。(3)个人表现欲强烈。一项工作刚刚布置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去做,结果秩序混乱。

(四)评价机制不科学

一是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偏差。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只是笼统地进行"整体成绩评价",这样不仅不能体现因材施教和因材施评,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若忽视整体的作用,只看到个人的表现,则不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是评价内容和项目不科学。只强调知识性的考核,忽视思想政治中德育功能的落实与考评;或只强调过程中的情感评价,忽视知识技能的评价,脱离教学任务。

三、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要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而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

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未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动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开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每位组员既可以自主独立学习思考,又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一个班通常采用四至六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或者2:2:2即优、中、差各两人,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同时,根据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自由组合,让他们对相同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

(二)明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首先,讨论题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题的数量和难易要适度。只有讨论题难易适度,才能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问题。

其次,讨论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激励学生共同提高。

再次,讨论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逻辑性,以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和系统。不能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三)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结合我校的课改模式,可以采取互评互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检查,互相评议,相互补充,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再适当点拨,并在专门的"青春风采"栏目中展示,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充分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做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第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单纯的结果性评价。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

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高中政治,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高中政治,不同的人在高中政治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论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