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之美

2014-08-02 01:08季烨
艺术评鉴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自然音乐课堂

季烨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音乐教育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笔者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音乐教育走出课堂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音乐 课堂 教育 学生 大自然

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在此大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得到了党、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方齐心协力促使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由于学校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学校音乐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变了长期学校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二是学校音乐课开课率稳步上升,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明显提升;三是学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初显,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四是学校音乐教材数量和质量提升明显,音乐教学器材配备初具规模。

(三)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编制缺额较大,教师素质及能力仍需提高;二是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仍不平衡,部分学校音乐课仅停留在课程表上,未真正组织有效的音乐教学;三是部分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未付诸行动,投入偏少,上课需要的教学设备配备不到位;四是部分学校领导、师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全面,认为音乐教育就是上好音乐课,未将音乐教育上升到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高度。

二、音乐教育走出课堂的要素分析

(一)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是根本目标

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不是针对个别特长学生的专业音乐教育,更不是一种职业培训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美的教育。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引导学生多参与音乐活动,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踏入社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之美,获取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逐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二)走出课堂开展音乐活动的意义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育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弹唱,学生在下面跟唱,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这种音乐教学会逐渐丧失兴趣。课堂中,部分学生滥竽充数,部分学生有口无心,部分学生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音乐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广大音乐教师要开动脑筋,思考探索如何把音乐教学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联系起来。根据笔者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结合笔者的探索思考,笔者认为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所以,音乐教师要创造条件把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要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点缀生活、表现生活,让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丰富多彩,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音乐之美,同时也收集生活中的美好素材,美好体验,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走出课堂开展音乐活动的原则

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展音乐活动,是基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拓宽音乐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度,激励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展者。在活动中,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音乐教学内容、相关音乐活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关系都呈现开放性。二是趣味性原则。音乐活动要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感受音乐之美,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良好效果。三是实践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唱、弹、跳、演等实践,享受音乐之美,感受成功愉悦。四是创新性原则。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音乐教育走出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联系生活设计音乐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音乐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如教学《爱劳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强调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听、看、思、说、唱、动)体验,模拟劳动的动作、节奏进行歌词的创编。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诸如,礼仪音乐(庆祝节日、活动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嫁娶等)、实用音乐(广告音乐、健身配乐、医疗舒缓等)、背景音乐(娱乐休闲、茶座餐饮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本人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某节音乐课上,我给学生欣赏flash,然后让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表现很high,积极性很高。在教学《戏曲》时,在教学前布置学生一项任务,让每个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剧种,搜集与各种戏曲有关的背景资料,并向自己的长辈请教,学唱一句戏曲。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有了精心准备,都很想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学生掌握了各种剧种的基本唱腔,加深了他们对我国戏曲艺术的理解。

(二)组织实施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新课程呼唤:“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要真正培养和维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仅要重视音乐课内,更要注重课外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引导,让课外成为学生音乐释放的场所,音乐兴趣与才艺展示的阵地。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使学生渴望音乐、向往音乐,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校每天在早读课之前、午饭时、傍晚放学后这些时间段,利用学校广播站在校园和教室内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自由欣赏,也可以集体欣赏。通过课外音乐欣赏,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让学生的大脑得到舒缓放松,身心得到音乐熏陶;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各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学生乐器演奏精英赛、班级歌曲合唱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等。为确保课外各项音乐活动正常开展,不流于形式,学校聘请了多位校外音乐工作者、爱好音乐的教师担任学校音乐活动的指导工作。通过系列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之美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音乐与自然完美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清晨校园一角,阳光普照,鸟语花香,这是大自然最美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这清雅优美的角落,放慢学习紧张节奏,慢慢享受鸟鸣、花香和阳光,展开感官联想,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充分感受和体验蕴涵于音乐与自然中的美。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小鸟叫声,提高他们的听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产生强烈的景、乐、情的共鸣,音乐艺术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崇尚的审美情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进农村、企业、动物园、商业街道等公共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听听机器声、动物叫声;看看厂房规模,绿油油的农作物;感受小动物并与它们进行“交流”,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得到体会的。所以音乐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从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更多的社会知识,从大自然中提取学习材料,使音乐、情感、生活共融一体,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触摸,多体会、多感受,提升学生的再创联想升华到创造想象。

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展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展示才能的充分机会和广阔天地。学生在这个艺术天地中,发展着喜爱音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着表现音乐的能力与创造才能;提高着审美能力,陶冶着情操,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自然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音乐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