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涂片镜检的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2014-08-02 03:55张礼杏
淮海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白细胞

张礼杏,李 标

血细胞涂片镜检的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张礼杏,李 标

目的血细胞涂片镜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符合镜检标准的1568例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结果白细胞形态异常占197例,其中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67例,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69例,异型淋巴细胞36例,异常细胞25例。红细胞异常占158例,其中大细胞性贫血25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7例,有核红细胞35例,血小板异常47例,其中计数异常39例,形态异常8例。同时含两项及以上内容只计数临床意义较大的一项。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出现数值异常、分类异常、图形异常及其它报警提示,临床上有发热、出血、贫血、黄疸或淋巴结肿大疑似造血系统疾病时,均需要进行镜下血细胞涂片镜检观察。

异常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镜检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各种高档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常规筛检中,能计数血细胞数量、进行分类以及提示异常血细胞,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不少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而忽视了对血细胞涂片镜检的观察,最终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在造血系统发生紊乱及各种疾病的情况下,可引起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和质的改变,许多病理变化的血细胞,目前仍然需要人工通过直接显微镜检查来最终核实、确认血细胞的形态和种类,避免引起临床的漏诊、误诊,影响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1 临床资料

1.1检测标本 2013年1-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符合血细胞涂片镜检的标本有720例。

1.2镜检标准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l条自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复检规则,全国血液复检专家小组工作会议暨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释义[1]。结合我检验科的具体情况与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仪器性能作出了我科的镜检标准。标准如下:(1)白细胞总数(WBC)低于3.0×109/L或高于20×109/L;(2)血小板(PLT)低于70×109/L或大于800×109/L;(3)血红蛋白(Hb)低于70 g/L或大于180 g/L;(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75 fl或大于105 fl;(5)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与历史结果有明显差异;(6)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有明显不符;(7)仪器不报告白细胞分类结果;(8)临床要求手工镜检或申请查外周血细胞形态的标本;(9)五分类:单核细胞>15%,嗜酸>15%,嗜碱>5%,60%<淋巴细胞<10%(成人),80%<淋巴细胞(儿童),90%<中性粒细胞<5%;(10)仪器给出了异常的参数,警告信号时,镜检的重点范围可以放在仪器报警提示的部分信息上,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尽可能的降低漏诊率。

1.3仪器与试剂 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奥林巴斯CX31显微镜,瑞氏(Wright’s)-姬姆萨(Giemsa’s)复合染液。

1.4操作方法 对符合镜检标本的涂片与染色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2]。

1.5镜检内容 (1)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观察;(2)红细胞:数量估计、形态观察和色素状态;(3)血小板:数量估计、形态观察和聚集性;(4)有无:不成熟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细胞;(5)有无:寄生虫等。

2 结果

在1568例涂片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有402例,其中中性粒细胞核左移56例,核右移13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67例,异型淋巴细胞36例,异常细胞25例,有核红细胞39例,疟原虫1例,大细胞性贫血25例(后经骨髓象及叶酸、维生素B12检查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16例,3例结合临床诊断为MDS),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7例(后经骨髓象及铁染色、血清铁蛋白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88例),血小板计数异常47例。见表1。

表1 1 568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血细胞的形态不但可反映血液系统疾病,而且可为其他系统疾病提供诊断、辅助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等实验室检查客观证据。当存在形态异常的细胞时,如严重感染、白血病及某些遗传病的各类白细胞变化以及各类贫血的红细胞变化,仪器非但不能报告这些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胞,还会影响其他系列细胞的检查。此时必须进行涂片复检[3]。

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形态:主要是指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异常改变。遗传性、感染、中毒、放射性或造血系统恶性病变等因素是白细胞形态改变的常见原因。正常情况下,出现外周血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如浆细胞或者原始细胞等,应视为异常细胞。细菌所致的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WBC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最为多见,且常伴有核左移,病毒性感染中,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RBC的形态学改变主要有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病理情况下红细胞形态主要改变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及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常结构及排列异常的有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乔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红细胞自凝、缗钱状形成及寄生虫感染。通常其中的一些变化可以提示贫血的类型,有核红细胞可干扰白细胞计数,引起白细胞增高。红细胞因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产生的红细胞碎片能影响血小板计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

血小板形态改变主要是大小异常、形态异常(不规则和畸形、颗粒减少、卫星现象与黏附红细胞),聚集性和分布异常。其中抽血原因及抗凝剂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造成血小板数减少[4]。另外,血小板凝集,冷球蛋白等因素也可影响血小板计数[5]。

外周血细胞镜检牵涉到采血、涂片、染色、镜检与相关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也不能仅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或幼粒细胞就武断做出诊断,因这些细胞只能作为阳性发现的一部分或者起向导作用,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所以只有那些受过系统性专业血液学细胞理论学习、实践培训、考核合格(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人员,才能视为是检查周围血细胞形态的合格人员。熟练准确地识别血细胞形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所以必须健全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专业进修、讲习班、读片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是提高形态学诊断质量的保障。室内、室间分类不一致性,开展室间质控也是促进形态学质量稳定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凡是血细胞分析结果异常增高或减低的,分类异常、图形异常及仪器报警提示结果有异常的,临床上有发热、出血、贫血、黄疸或淋巴结肿大疑似造血系统疾病时,均需要进行镜下血细胞涂片观察。

[1]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工作会议纪要暨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释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80-382.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24.

[3] 丛玉隆.ISO15189认可现场评审引发的对细胞形态学检验问题的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6):725-726.

[4] 邦 显,刘思景.抗凝剂EDTA-K2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57.

[5] 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仪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2):785-787.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 检验科,236600

张礼杏(1978-),女,安徽繁昌县人,主管检验师,大学。

R446.1

A

1008-7044(2014)03-0261-02

2014-01-22)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白细胞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白细胞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