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军
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黄细军
目的 分析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骨水泥灌注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脊柱畸形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32(64.00%)、脊柱后凸的发生率14(28.00%)、行动困难需帮助人数16(32.00%)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4(48.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2.00%)、2(4.00%)、3(6.00%)、11(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后遗症及并发症较少。
骨水泥灌注;脊柱成形;脊柱外科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1]。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有不少一部分无明确跌倒史,变换体位时出现脊柱疼痛是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特点[2]。骨折的诊断除了依靠X线外,还需借助MRI的诊断才能减少漏诊和判断骨折的新旧。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骨水泥灌注技术受到不少患者的好评。本研究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灌注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8.7±4.9)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3.6±4.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骨水泥灌注脊柱,患者取俯卧位,上部垫枕,使患者脊柱成适度过身位。术区消毒镨巾后,医生根据X线机所示病变位置,在此处注射局部麻醉药如1%利多卡因,然后将探针和穿刺针[3],按一定的步骤从椎弓根处进入,具体注射骨水泥量的多少视情况而定。若脊柱骨质疏松距离过长,可在下位继续进行穿刺,需退出针时,应减小穿刺针与之状面的夹角,便于X线机照射及医生从新穿刺,穿刺后将骨水泥成分按一定比例,倒在一起调和,然后在其硬化前,将它通过穿刺针注射到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人工关节。依据骨水泥的特性,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牢固地固定于人体骨骼。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切除疏松软骨板或清理压病变髓核组织进行减压,来减轻患者疼痛,修正脊柱畸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情况,脊柱活动度的恢复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的发生情况。根据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等指标将疼痛分4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级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轻,对治疗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6,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级情况[n(%)]
2.2 2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后凸、活动度困难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脊柱后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行动无明显困难的人数比例则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治疗后脊柱后凸、活动度困难的发生情况[n(%)]
2.3 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9,P<0.05,见表3)。
表3 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新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技术正逐渐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对疼痛具有较好的控制而被患者所欢迎。目前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的止痛机制尚不明了,但多数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骨水泥的聚合反应热效应破坏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降低了对疼痛的敏感性,同时骨水泥镶嵌使椎体内的骨折得到固定,增加了骨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对椎体神经末梢的刺激[5]。但也有学者认为骨水泥的热效应破坏了椎体内一些炎性介质,从而减轻了疼痛[6]。临床研究认为,采取骨水泥灌注后的疗效与病程无明显关系,其主要原因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椎体内骨折微动脉受损及骨膜撕裂所致[7]。骨水泥灌注后镶嵌固定了微动的骨质,故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报道显示,患者对骨水泥灌注治疗效果反响良好,满意度较高。一方面,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另一方面,患者满意度比较高,术中并发症相对较少[8]。本研究结果对照组的疼痛发生率32(64.00%)、脊柱后凸的发生率14(28.00%)、行动困难需帮助人数16(32.00%)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4(48.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2.00%)、2(4.00%)、3(6.00%)、11(22.00%)。
综上所述,骨水泥灌注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
[1] Leung F,Blauth M,Bavonratanavech S.Surgery for fragility hip fracture-streamlining the process[J].Osteoporos Int,2010,21(Suppl 4): 519-521.
[2] 吴劲风,梁伟国,陈鸿辉,等.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8):86-87.
[3] 杨智贤,彭小忠.骨水泥灌注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19-522.
[4] 吴云刚,石志才,张晔,等.骨水泥强化椎体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2):7951-7954.
[5] 刘建青,沈炳华,杜伟,等.短节段双皮质椎弓根螺钉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4):1114-1117.
[6] 宋洁富,李利军,常峰,等.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2,10(2):76-78.
[7] 胡明,李大伟,黄凤山,等.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061-1064.
[8] 贺宝荣,许正伟,郝定均,等.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分布状态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68-7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4.009
江西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 (黄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