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剑锋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开化县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必须立足县情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
开化作为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加快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在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打造国家东部公园过程中,开化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富民既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路径,自觉把富民放在科学发展的全局来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人本发展之路。
富民是加快发展的方向标。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其中包括了更满意的收入。建设国家东部公园,决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不能守着“金山”受穷。把富民作为发展的全部和最终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这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富民是衡量成果的尺度仪。富民是强县的基础,也是体现发展水平的最终标准。看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不仅要看GDP水平,更要看人民生活水平;不仅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财政实力强不强,更要看老百姓“腰包”鼓不鼓。在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过程中,要把富民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让老百姓露出更多的笑脸。
富民是激发干劲的推进器。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民,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只有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富裕需求有机结合,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发展才能有更快的“加速度”。另一层面,人民富裕了,可以更有效地扩大内需,可以更有效地壮大市场主体,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迸发创造活力。抓住了富民,就是抓住了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就能更强大、更持久。
富民是引领向上的正能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生态良好地区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要围绕富民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创新发展,调动全县上下积极主动地支持创业、投身创业和服务创业,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局面,加快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步伐,让勤于创业、吃苦致富的人在社会上得到尊重,使创业增收成为引领向上的正能量。
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根本目的是,立足生态“底色”是开化最大特色这一实际,着力挖掘生态潜力、创造生态价值,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富民优势,以实际成效造福于民。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作为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不动摇,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进行有限有序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积极践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环境谁付费”的要求,探索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森林质量挂钩的财政奖惩机制。探索生态公益林林权抵押制度创新,推进碳汇交易,开展排污权交易,对新扩改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实行有偿使用。
认真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重点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机制、全域景观改造机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加快建设生态型城镇体系,努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口资源环境和谐、保护发展富民共赢的体制机制,最终成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先行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
生态富民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必须切实践行的理念;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要求,必须贯穿到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的全过程,要以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行动为抓手,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促进创业就业,夯实富民基础。开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强来自于工资性收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石。一要大力实施创业行动。着力培育农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业主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浙商开商回归创业。大力打造生态产业功能区等创业平台,壮大电子商务等创业主体队伍。二要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整合劳动、农业、教育等方面培训资源和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和农民意愿,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学校培训与进驻企业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紧缺岗位培训以及农家大厨、茶艺、乡土旅游等地方特色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成功率。三要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健全城乡统一、功能完全、服务优良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强劳动监察,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富民之源。加速推动旅游富民,以全县域4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落实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化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旅游“610”工程,狠抓根宫佛国5A级景区提升,创建6个4A级景区,打造30个3A级标准重点村,提升30个农家乐特色村点,加快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围绕“321”产业发展方向,扶持发展文化创意、水资源、新能源等生态产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拓宽增收渠道,继续提升开化龙顶茶产业,扩大高端红茶、极品龙顶和有机茶产量,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将油茶产业、清水系列养殖作为新的农业主导产业来培育,重点抓好基地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积极争取创意农业全省试点,培育一批创意农业园、创意农业示范点,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增加效益。
建设生态城镇,增强富民动力。以“一体两翼多点”为框架,启动城关“小县大城”新型城镇化培育试点,开发朝阳新城,完善华埠功能配套,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加快建设马金、池淮等集镇基础设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杨林、苏庄、齐溪等一批风情小镇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移民,推广自然村整体搬迁、宅基地同步复垦、公寓式集中安置、公司化运行管理、差异化补助补偿的搬迁安置方式和补助方式,用5年内实现异地搬迁5万人。今年在完成东城、园区、华埠等5个重点下山移民小区人员安置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生态移民,力争上茨地块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开工。通过组织来料加工技术培训、深化订单超市、加强金融扶持等措施,鼓励和扶持来料加工经纪人开展“二次创业”,力争加工费年收入达到人均1万元,让农民能够“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扩大财产权利,拓宽富民渠道。探索建立以确权为基础,以土地流转为突破,以盘活资源为目的,以调整收益分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借助“一村一品”等载体,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土地交易中介服务,制定交易指导价,力争实现全县流转土地1万亩。大力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民,变土地资源为工商资本。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部门开发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产品,不断拓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渠道。
完善民生保障,提高幸福指数。一方面,夯实民生事业物质基础。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完成实验幼儿园、北门小学、华埠中学扩建新建,确保生态移民小区居民能就地就近入学。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配套工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满足全县人民就医需求。提高重特大疾病救助限额,探索开展自主选择养老保障模式,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建成91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家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推行义工积分制,引导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