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
黄浦:关注老年群体回应社会关切
——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就养老事业开展专题询问
文/王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中心城区,黄浦区2012年底户籍老年人口已占户籍总人口的27.5%,位居全市第四,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2.2%,高居全市第一,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为此,黄浦区人大常委会2013年将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列为常委会议题,并运用专题询问这一法定监督方式,助推养老事业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由于这是在黄浦、卢湾“撤二建一”后区人大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因此早在年初,区人大常委会便在主任会议上讨论通过了相关工作办法和具体工作方案。在组建的专题调研组中,成员除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外,还吸纳了来自法律、科技、企业经营、社区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区人大代表和养老问题专家,并根据事先征询,另外邀请了50位长期关注养老事业的区人大代表共88人(次)参加调研,为调研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更加独特的视角和更加专业的指导。调研组还与市人大开展联动,向区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对区政府推进养老事业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回收后从中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充实调研内容。
今年夏天,上海遭遇了罕见的连续高温,但调研组人员工作的热情,丝毫不亚于频创新高的气温。通过举行培训,调研组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听取和收集来自基层的部分区人大代表和各街道民政部门负责人意见;通过组织视察,调研组实地察看区内各类养老机构、日间照料机构、老年配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心理咨询室等养老服务设施,了解养老机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和老年人文娱活动开展等方面情况,并就此多次展开讨论和研究。经过近2个月的密集调研,调研组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容全面、数据详实的调研报告,为随后的专题询问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前不久举行的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全体常委会委员与应邀列席的部分区人大代表济济一堂,共议全区养老大计。专题询问开始后,全程参与调研的周家骥委员首先发问:“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区24.8万名老年人中,有约4.6万名经济十分困难。请问:如何采取措施,在现有救助政策范围内对这一群体实施积极救助政策?”
区民政局负责人陈飞随即答道:“我区经济困难老年人主要分五类:第一类为低保老人,共1318人,享受每月640元的低保救助;第二类为社会孤老,共55人,享受社会孤老生活救助、医保范围内100%补助;第三类为支内回沪生活老人,共39272人,享受每月120元的支内回沪生活补助,其中7647人叠加享受分档帮困补助;第四类为高龄纳保老人,全区共6097人,其中5566人享受社保部门高龄纳保生活补助,531人享受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此外,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区政府还给予每人每天1元的助餐补贴,并推出‘心悦夕阳红’心理咨询服务,定期为困难老人进行体检。”整个回答数据翔实,措施具体,询问人听了也频频点头。
随后,会场内你来我往,又先后有7位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进行提问和追问,7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均当场作答。询问过程中,询问人实事求是,坦诚以对,被询问人重视认真,应答从容,双方围绕我区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交流,共商解决之道,会场氛围热烈而不失庄重,专题询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对人大工作提出了要通过询问等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黄浦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全会精神,对专题询问的效果开展了跟踪监督。区政府也及时制定本区《加强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统一的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准入标准,建立由老年服务对象、第三方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财政投入为老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探索组建“民办公助”非营利性的“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并进一步整合、挖掘老年医疗护理资源,等等,全区养老事业有望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