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瑞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王瑾
目的 探究瑞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来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行静脉造影,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18mg+40mL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12h后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尿激酶30万U+4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每日3次,待患者血栓消融后进行DSA检查,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的通畅度、溶栓所需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比较大腿径减少(t=22.0000,P=0.0000);小腿径减少(t=10.3975,P=0.0000);溶栓时间、经溶栓后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血管通畅度一级、二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48,P=0.0000;t=3.7210,P=0.0006;χ2=5.4444,P=0.0196;χ2=4.1786,P=0.0409),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点出血的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经压迫后未再出血;血尿的治疗组0例,对照组2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使用瑞替普酶治疗双下肢静脉血栓,血管的通畅度良好,溶栓的速度较快,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瑞替普酶;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下肢多发,且好发于左侧,发病机制及原因十分复杂。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单侧或是双侧下肢水肿、皮炎、色素沉着、继发性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性命[1]。由于深静脉血栓发生时,起病急促,若不尽快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容易导致肺动脉血栓的形成,其并发症与后遗症也给患者带来许多生活上的影响。濮阳市人民医院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来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左下肢17例,右下肢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5±6.8)岁,发病时间3~9d,平均发病时间(5.4±3.7)d。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左下肢18例,右下肢2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3.7±7.7)岁,发病时间1~10d,平均发病时间(4.9±3.1)d。2组患者均为单侧下肢发病,且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发病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发病时间均≤10d;(2)无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史;(3)无溶栓禁忌。
排除标准[2]:(1)既往脑血管意外史;(2)既往颅脑外伤史或手术史;(3)颅内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4)活动性内出血;(5)已知出血体质;(6)既往脊椎手术史;(7)高血压病发期。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照患肢静脉顺行的方向进行造影,患者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并且保持脚高30°,取患肢踝关节上方的10~20cm处,使用橡胶止血带对其进行扎带止血,防止静脉发生回流,将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70023,2007-09-30)18mg溶于40mL氯化钠溶液中,选取患者的足背静脉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12h后重复给药1次。
对照组采取与治疗组相同的溶栓方式,将尿激酶(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1023276,2010-09-30)30万
U+40mL氯化钠注射液,选取患者的足背静脉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 3次/d,用药后进行凝血检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对药物进行调整。
1.4 疗效判定指标 凝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穿刺点出血量、患肢消肿所需时间及直径变化、溶栓治疗后检查血管的通畅度。溶栓后血管管径[3]:D≥2/3原管径为一级;D≥1/3原管径为二级;D<1/3原管径为三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大小腿的腿径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溶栓时间相比对照组也更短(见表1)。
表1 2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2组患者经过各自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均相比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2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g/L)
2.3 2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管通畅度一级17例,二级3例;对照组一级10例,二级9例;治疗组患者血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血管通畅度比较[n(%)]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穿刺点出血的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经压迫后未再出血;血尿的治疗组0例,对照组2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发生不正常凝结后,堵塞深静脉,致使下肢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其发病原因多为血液流动缓慢、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静脉壁受损。下肢发生率高于上肢,通常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的表现多为下肢疼痛、肿胀,皮肤张力高等,指压会出现明显的凹陷[4]。患者自述下肢疼痛、酸胀感明显,行走时疼痛加剧,严重者甚至出现巨大水泡,若不及时进行诊治,患肢会由于长时间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截肢。该病在急性发作期时,血栓可能会从静脉壁上脱落[5],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病情进入后期,患者出现静脉反流,甚至不同程度的瓣膜损坏[6];下肢反复肿胀,最终导致静脉曲张,下肢皮肤静脉性溃疡,久治不愈,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由于早期该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导致漏诊,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所以早期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社会意义。
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去栓、导管溶栓、系统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常不使用手术去栓方式,通过手术取栓,会再次加重静脉壁的损伤,导致更多血栓的形成,只有广泛性血栓形成、肢体趋于坏疽者才急需进行手术取栓[7]。通常进行抗凝结合溶栓治疗,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瑞替普酶、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等。本研究选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这两种药物都具有相同的机制,均能激活纤维酶原,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最终导致血栓崩解,使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8]。本研究中治疗组给药方式选取导管给药,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血栓溶解快,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大腿径与小腿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溶栓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证明治疗组能快速、有效的溶解血栓。2组患者溶栓后的纤维蛋白原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管通畅度一级17例,二级3例;对照组一级10例,二级9例;治疗组患者血管通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使用瑞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只要进行严格的药物监控,用药效果还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不仅能快速将血栓溶解,还能保护静脉瓣膜。
[1] 隋守光,王世礼,施洪峰,等.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6):72-73.
[2] 段晓琳,张峰.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血栓诊断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2(19):2664-2665.
[3] 赵森.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85-86.
[4] 王德宇,陈海荣.瑞替普酶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3):298-300.
[5] 黎成金,刘钊远,王烈,等.瑞替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0):846-847.
[6] 庄志浩.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7] 曹晓林,李俊来,刘萃,等.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41-43.
[8] 李海英,陈晓宇.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医源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3,21(11):1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99
河南 457000 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