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4-08-01 00:23:50印春
当代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葛根素丁苯神经功能

印春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印春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3例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1)。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和丁苯肽(0.2g,3次/d,口服)。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半年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对照组为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8%,对照组为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半年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9.62±1.23)分和(68.92±10.26)分,对照组分别为(11.37±1.58)分和(59.28±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能有效提高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且安全可靠。

脑梗死;葛根素注射液;丁苯肽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软化,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1]。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和丁苯肽进行治疗,并与61例仅行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为脑梗死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123例脑梗死患者分成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1)。研究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为(55.82±5.46)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24d~3个月,平均(1.26±0.58)个月;入院时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得分为19~24分,平均(23.06±6.99)分。对照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43~73岁,平均(55.76±5.23)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20d~3个月,平均(1.22±0.49)个月;入院时NIHSS得分19~23分,平均(22.93±6.82)分。2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片、神经节苷脂和阿托伐他汀钙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和丁苯肽进行治疗:葛根素注射液(商品名:普润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00634)100mL静脉滴注,1次/d;丁苯肽(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50299)0.2g,3次/d,口服。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对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肝、肾功能的检测,半年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

1.3 判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缺损 采用NIHSS评分[2]进行判定,分值越高,缺损越严重。

1.3.2 治疗效果[3]临床治愈:所有症状和体征都消失,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50%~89%。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NIHSS评分降低20%~49%。无效:与治疗前变化不明,NIHSS评分降低19%及以下。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3.3 日常生活能力[2]采用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评分进行判定,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研究组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9例;不良反应8例,5例为胃肠道反应,2例为皮肤瘙痒,1例为发热。对照组中临床治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13例,无效20例;不良反应6例,3例为胃肠道反应,1例为皮肤瘙痒,2例为发热。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及不良反应比较[n(%)]

2.2 随访 经半年的随访,2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更轻,日常生活能力更强(P<0.01,见表2)。

表2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半年后的NIHSS和ADL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残疾率高两大特点[4-5]。对半暗带的神经元进行保护,防止坏死区域的增大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关键的治疗措施[6]。溶栓治疗是最常用的方式,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的肯定,但其往往受“时间窗”的限制,多数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有效时机。由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常有大量氧自由基产生,而氧自由基在释放过程中会释放更多的自由基,自由基造成更多的脑细胞死亡。因此,临床主张给予使用清除自由基的脑神经保护药物,以减少脑的继发性损伤。

葛根素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而得,主要成分为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儿茶酚胺等作用[7]。其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扩张脑血管,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丁苯肽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其能增加缺血期的颅内血流量,并纠正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对脑细胞的凋亡形成抑制,并能增加缺血区的血供,达到减少坏死区域的目的。赵凯[8]对41例脑梗死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100%;任古松等[2]对20例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肽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

91.3 %,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本研究对62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和丁苯肽进行治疗,另61例仅行常规治疗。经30d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经半年的随访发现,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轻,日常生活能力明显较强(P<0.05)。因此,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既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1] 陈中兰.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4):505.

[2] 任古松,张春霞.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23):2090-2091.

[3] 崔丽华,朱建琴.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08,26(5):445-446.

[4] 张留根,张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7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4):26-27.

[5] 郑涛.阿魏酸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4,20(16):44-45.

[6] 王天仁.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95-96.

[7] 魏令敏.葛根素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 350-351.

[8] 赵凯.葛根素治疗脑梗塞41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367-13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94

湖南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印春)

猜你喜欢
葛根素丁苯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橡胶工业(2015年3期)2015-07-29 08:24:04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