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2014-08-01 00:23:50李平
当代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脑膜炎革兰细菌性

李平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李平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研究其耐药性。方法 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治疗的小儿细菌性脑膜炎108例,经家属同意抽取患儿脑脊液和血液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并将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5.7%,革兰阴性菌占34.3%。药物抗敏性试验中,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分为为5.23%、9.23%、11.42%,均小于20%。结论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早期的致病菌诊断和适合的抗菌素治疗十分关键。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耐药性

细菌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比较高。且幸存患儿易发生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双侧丧失听力、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相关后遗症,轻微者可出现学习困难、复视、行为问题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质量。予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对改善患儿预后质量具有重要价值[1]。为制定合理有效抗菌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治疗的小儿细菌性脑膜炎108例,男77例,女31例;患儿年龄60d~11岁,平均年龄(5.00±3.63)岁。

1.2 诊断标准 患儿出现发热、呕吐、嗜睡甚至昏迷症状,并经过临床化验检测,血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伴有化脓性脑脊液浑浊反应[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且经家属同意配合本次观察研究的患儿。排除标准:并发其他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或家属不同意配合本次观察研究的患儿。

1.4 方法

1.4.1 脑脊液病原菌分离培养 经患儿家属同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患儿的脑脊液1~2mL和血液5~8mL,及时接种到专业培养基(美国PALL公司)中,并放置于微生物培养仪(美国PALL公司)中进行病原菌培养试验,分析出致病菌。

1.4.2 病原菌耐药性试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培养液由MH琼脂、HTM培养基及含5%脱纤维羊血MH琼脂平板(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放置36℃温度下培育17~19h。实验选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试纸选用美国PALL公司的产品。质控菌则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流感嗜血杆菌(ATCC49766)。实验结果按

CLSI2013M100-S23标准判断药物敏感性。

1.5 观察指标 观察脑脊液显微镜下的分布特点,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观察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3]。

2 结果

2.1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有71株(65.7%),革兰阴性菌为37株(34.3%)。其中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见表1)。

表1 108例不同年龄患儿脑脊液中病原菌分布[n(%)]

2.2 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敏感性测验中,革兰阳性菌常用抗生素和革兰阴性菌常用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不同,且两类菌种对相同一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按CLSI2013M100-S23标准判断药物敏感性(见表2)。

表2 主要病原菌耐药性(%)

3 讨论

细菌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儿童患者居多[4]。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有很多种类,其中革兰阳性菌居多,如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如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他革兰阴性菌[5]。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抽取脑脊液和血液检测其中的病原菌,细菌性脑膜炎的严重致亡率要求临床进行急症处理,任何的拖延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6]。应在抽取脑脊液之后就立即予以患儿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控制住患儿的病情,等待脑脊液和血液的化验结果,进行下一步治疗。

本研究通过抽取108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液分离培育,分离出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5.7%)为主,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二者合计达58.33%,而铜绿假单细胞和鲍曼不动杆菌则不多见。同时病原菌的分布与年龄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1岁以下的幼儿的表皮葡萄球菌占35.9%,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儿童都高。表皮葡萄球菌成为1岁以下的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主要是由于幼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脑部功能发育不完全,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具有致病的后生物膜容易造成幼儿脑部损害[7-8]。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菌早7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分为5.23%、9.23%、11.42%,表明在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中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更为有效,需引起临床应用的重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是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患儿的脑部功能处在发育阶段,临床选择应用毒性低、不良反应少、抗菌作用强、细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治疗。通过大量临床相关研究,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小于20%,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1] 巴华君,孙军.开颅手术后脑脊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26-428.

[2] 蒋鸿超,奎莉越,黄海林,等.116例细菌性脑膜炎儿童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4):264-267.

[3] 赵丽丽,黄景霞.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4):42-43.

[4] 谢永强,邓秋连,虢艳,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1):1037-1040.

[5] 廉荣镇,肖能.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初步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38-139.

[6] 张莉,王传清,王艺.病原菌明确的细菌性脑膜炎146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12(3):42-44.

[7] 谢永强,邓秋,连虢艳,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7(11):251-253.

[8] 熊小雨,刘成军,许峰单.中心20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分布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1(10):534-5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69

江苏 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李平)

猜你喜欢
脑膜炎革兰细菌性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传染病信息(2021年6期)2021-02-12 01:52:58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2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04: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