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临床分析
刘冬兴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7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炎口服液,2组患者治疗20d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9%(30/39),观察组总有效率97.4%(38/39),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效果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效果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及纳差等[1]。现代医学已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有人统计HP在全球人群感染率超过50%,它能够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胃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2]。本院近年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展开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为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3],且C14或C13呼气试验显示HP阳性。所有患者排除消化性溃疡、可疑癌变及癌变,排除妊娠、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近2周内未应用抑酸药、铋剂和抗生素。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3.4±4.5)岁;病程1~36个月,平均病程(9.5±4.5)个月;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9例,糜烂性胃炎1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2±5.2)岁;病程1~34个月,平均病程(10.2±4.8)个月;浅表性胃炎17例,萎缩性胃炎11例,糜烂性胃炎11例。2组患者在各项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四川雄飞利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522)30mg,每晚睡前口服;枸橼酸铋钾片(丽珠医药集团,国药准字H10900084)0.6g,早晚口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每天3餐前半小时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296)0.5g,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294)1g,2次/d口服。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片及吗丁啉连用20d,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应用1w。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幽护胃方(石菖蒲、虎杖各15g,三桠苦、法半夏、厚朴、两面针各12g,黄连、甘草各6g,木香10g,茯苓20g,生薏苡仁30g),水煎服用,2次/d,1剂/d。2组患者均用药20d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显示胃粘膜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HP转阴;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复查胃镜显示胃粘膜有所好转,HP部分转阴;无效:患者症状体征、胃镜检查均未见改善,HP仍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5软件包,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且是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的高危因素[5]。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一线药物是PPI或铋剂联合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6],但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由于患者依从性差导致治疗失败。HP阳性慢性胃炎病程偏长且病情易反复,在根治HP的同时应兼顾其他因素。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范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滞血瘀、肝胃失和、虚实夹杂所致,故扶正祛邪、清热化湿是治疗的关键[7-8]。本文所用消幽护胃方中,石菖蒲及厚朴可化湿醒脾,三桠苦及黄连可清热燥湿,法半夏、茯苓、甘草及生薏苡仁可健脾和胃,虎杖可清热解毒、利胆除湿,木香配合厚朴可运脾气而和胃,两面针则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理气化瘀的功效,且润而不燥、寒而不遏。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明显,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根治幽门螺杆菌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1] 李义成,蔡章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80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1):33.
[2] 董乐凤.298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HP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3):70.
[3] 陈润花,张厂,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156-159.
[4] 刘静,余梅香,谷玲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285-287.
[5] 匡永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 15(31):43-45.
[6] 张选忠.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4):151-152.
[7] 王禄.胃脘痛临床辨治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26.
[8] 丁雪飞,田耀洲.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94-1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117
河南 465200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内科 (刘冬兴)